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7091
								會員總數:119387
							平均討論數:3.9
								專家補充數:10479
							農業知識家
						這種鳥叫什麼名字?
							發問者:Jo
							發問日期:2016年07月06日
						
						
							
								
							
							50 人評價
						
					早起在院子裡看到這種鳥,體型比麻雀烏鴉都大,看起來有點威武的感覺,可惜照下來的照片大多很模糊,不夠清晰,很想知道這是什麼鳥。
									本篇討論
									
										
										4 則
									
								
							達人級會員
																	jnjn 發表於 2016/07/07
									黑冠麻鷺(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中等大小,分布在亞洲南部、東部和東南亞,在印度、中國大陸、日本、台灣和菲律賓等一帶繁殖。
黑冠麻鷺站立時大約47公分高。棲習於森林裏並常夜間活動,遇警時會伸長脖子擬態,在繁殖期入夜後會站在樹枝上向四方大聲鳴叫。成鳥有黑冠、面孔和脖子為紅棕色,背部為黑暗的紅棕色,腹部有細條紋,翼黑。亞成鳥是灰棕色有黑和白色斑點,並且下部有斑紋
																											黑冠麻鷺站立時大約47公分高。棲習於森林裏並常夜間活動,遇警時會伸長脖子擬態,在繁殖期入夜後會站在樹枝上向四方大聲鳴叫。成鳥有黑冠、面孔和脖子為紅棕色,背部為黑暗的紅棕色,腹部有細條紋,翼黑。亞成鳥是灰棕色有黑和白色斑點,並且下部有斑紋

											
												
												
												
												
												
												
												
												
												
												
											
											(1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ben 發表於 2016/07/08
											good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kenny 發表於 2016/07/08
											good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巴那那 發表於 2016/07/06
									照片拍的有些模糊,就外觀的確是黑冠麻鷺
額、頭頂及冠羽為黑色,冠羽長達10公分左右,背部為銹紅色有黑色橫漣紋,胸腹部亦有銹紅色縱麻斑,故有其名。
成鳥與亞成鳥顏色及斑紋略有不同,分布除臺灣以外,西自印度、錫蘭、尼古巴群島、緬甸、中南半島,東至華南和海南島。
在「臺北植物園」也曾有其足跡,可以參考下列網址的圖片比對
https://kmweb.moa.gov.tw/subject/ct.asp?xItem=190671&ctNode=5568&mp=317&kpi=0&hashid=
																	額、頭頂及冠羽為黑色,冠羽長達10公分左右,背部為銹紅色有黑色橫漣紋,胸腹部亦有銹紅色縱麻斑,故有其名。
成鳥與亞成鳥顏色及斑紋略有不同,分布除臺灣以外,西自印度、錫蘭、尼古巴群島、緬甸、中南半島,東至華南和海南島。
在「臺北植物園」也曾有其足跡,可以參考下列網址的圖片比對
https://kmweb.moa.gov.tw/subject/ct.asp?xItem=190671&ctNode=5568&mp=317&kpi=0&hashid=
											
												
												
												
												
												
												
												
												
												
												
											
											(1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ben 發表於 2016/07/09
											good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淺井小鬼 發表於 2016/07/06
									黑冠麻鷺
之前被小朋友拿鐵鍊還是繩子倒吊虐待的鳥
天性不太怕人所以笨笨的,看到人都不知道要躲
天氣好時會展翅曬太陽
這是我在中正紀念堂拍到的,高清畫質,麻鷺曬翅圖XD
																											之前被小朋友拿鐵鍊還是繩子倒吊虐待的鳥
天性不太怕人所以笨笨的,看到人都不知道要躲
天氣好時會展翅曬太陽
這是我在中正紀念堂拍到的,高清畫質,麻鷺曬翅圖XD

											
												
												
												
												
												
												
												
												
												
												
											
											(1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演唱會 發表於 2016/07/06
									黑冠麻鷺
英名:Malaysian Night Heron
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
分佈:
分佈於台灣北、中、南部低海拔山區至山麓一帶,但是在北部的近郊及都會公園內繁殖族群數量正在擴增中。
習性:
較常出現在森林底層,常單獨活動於陰濕的竹林、闊葉林下或在溪澗水邊覓食,站在樹上休息時會把身體挺直,配合周遭環境作成擬態。多於樹林下層尋找蚯蚓、昆蟲為主食,在水邊則覓食小魚蝦、兩棲類、無脊椎軟體動物或水生昆蟲等。繁殖期約為3月至9月,築巢於雜木森林或竹林間高枝上。
																	英名:Malaysian Night Heron
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
分佈:
分佈於台灣北、中、南部低海拔山區至山麓一帶,但是在北部的近郊及都會公園內繁殖族群數量正在擴增中。
習性:
較常出現在森林底層,常單獨活動於陰濕的竹林、闊葉林下或在溪澗水邊覓食,站在樹上休息時會把身體挺直,配合周遭環境作成擬態。多於樹林下層尋找蚯蚓、昆蟲為主食,在水邊則覓食小魚蝦、兩棲類、無脊椎軟體動物或水生昆蟲等。繁殖期約為3月至9月,築巢於雜木森林或竹林間高枝上。
											
												
												
												
												
												
												
												
												
												
												
											
											(1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下一篇
										台農73甘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