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90
會員總數:115243
平均討論數:3.9
專家補充數:9571
農業知識家
魚菜共生我的四季豆罹患銹病嗎?
發問者:弘仔
發問日期:2016年11月12日
4050
0
2 人評價
前日晚上發現四季豆葉片皺褶枯萎,今日早上起來一看發現葉片上冒出一點一點咖啡色的,上網查詢後發現擬與銹病的案例有點相像,因此附上圖片請教專家與高手們,圖片驗證中。
專家回覆
1 則
達人級會員
農業達人 發表於 2017/01/04
您好:
該照片拍設攝的是葉面的部份,不易判定,但根據其描述會出現一點壹以的咖啡色病斑,若該病斑為凸起粉狀可剝落的話,即屬銹病危害沒有錯。銹病主要靠空氣傳播,黃色銹斑即為傳染原,應將其移除防治擴散。銹病的防治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豆科豆菜類銹病防治藥劑(http://www.acri.gov.tw/wSite/htdocs/ppmtable/fabad-10.pdf)。
或是採用波爾多液或石灰硫磺合劑進行防治,減少危害。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該照片拍設攝的是葉面的部份,不易判定,但根據其描述會出現一點壹以的咖啡色病斑,若該病斑為凸起粉狀可剝落的話,即屬銹病危害沒有錯。銹病主要靠空氣傳播,黃色銹斑即為傳染原,應將其移除防治擴散。銹病的防治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豆科豆菜類銹病防治藥劑(http://www.acri.gov.tw/wSite/htdocs/ppmtable/fabad-10.pdf)。
或是採用波爾多液或石灰硫磺合劑進行防治,減少危害。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本篇討論
2 則
進階級會員
劉家明 發表於 2024/11/20
該照片拍設攝的是葉面的部份,不易判定,但根據其描述會出現一點壹以的咖啡色病斑,若該病斑為凸起粉狀可剝落的話,即屬銹病危害沒有錯。銹病主要靠空氣傳播,黃色銹斑即為傳染原,應將其移除防治擴散。銹病的防治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豆科豆菜類銹病防治藥劑(http://www.acri.gov.tw/wSite/htdocs/ppmtable/fabad-10.pdf)。
或是採用波爾多液或石灰硫磺合劑進行防治,減少危害。
或是採用波爾多液或石灰硫磺合劑進行防治,減少危害。
0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演唱會 發表於 2016/11/18
銹病是由真菌中的銹菌寄生引起的一類植物病害。
台灣氣候因長時間的降雨和潮濕,促成銹菌發展的最佳條件與最佳溫度( 攝氏18-26度 ),故,發生在春、秋兩季猶為嚴重。
目前為止,作物銹菌的分子資料仍十分缺乏,日後發展尚藉具專一性與高穩定性的分子標幟診斷,來鑑定田間作物銹菌的種類,並追蹤其在田間分佈的情形,研擬有效的防治策略。
生物學特性
銹菌具有形態上的多型性、生理上的專化性和變異性等特點,並有轉主寄生、夏孢子遠距離傳播等現象,其生活史在真菌中是最為複雜的。 銹菌的多型性指銹菌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孢子。 典型的產生5種,即性孢子、銹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擔孢子。 由它們引起植物受害部產生的小皰點,有的為黃色至鐵鏽色(夏孢子堆),有的為黑色(冬孢子堆),有的為白色或黃色(性孢子器),有的則為黃色的皰狀、杯狀或毛狀物(銹孢子器)。 這5種孢子發生在同一寄主植物上的稱同宗寄主,如大豆銹病菌。
病徵
銹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為植物的葉、莖和果實。辨識受害部位不同顏色的小皰點或杯狀、毛狀物產生而積集形成,有的還可在枝幹上引起腫瘤、粗皮、叢枝、曲枝等症狀,或造成落葉、焦梢、生長不良等。 嚴重時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體內水分大量蒸發而迅速枯死。初期病葉出現黃綠到淺褐色斑點,逐漸變成褐色。後期葉背隆起,表皮破裂,散出大量的銹褐色粉狀胞子,此即為其夏胞子。
侵染循環
有些銹菌的夏孢子可藉氣流遠距離傳播,這在銹病循環上有重要作用。 通常銹菌以冬孢子越冬,初次侵染來源是擔孢子或夏孢子,而後以銹孢子或夏孢子在作物生長期間靠氣流傳播繼續為害。 在亞熱帶和熱帶,不少銹菌不產生冬孢子,靠夏孢子或由病菌直接在自生苗或冬季作物上越冬。
此外,有些銹菌侵染循環中的主要問題不是越冬而是越夏,如小麥條鏽病菌不耐高溫,須在高寒地區的自生麥苗和不同生育期的麥株上越夏。
防治途徑
1.不斷提高品種抗病力,防止品種單一化而引起的抗病力減退。
2.加強對銹病的預測預報,在銹病流行年份輔以藥劑保護。
3.消滅轉主寄主,以切斷病菌侵染來源。
4.注意開溝排水,採用高畦或壟作,防止濕氣滯留。
5.對於一些小面積栽種的植物,藥劑防治仍是快速有效的辦法。 常用的藥劑有硫製劑敵銹鈉、膠體硫以及內吸劑粉銹寧等。
藥劑防治(任選一種)
1. 80%鋅錳乃浦可濕性粉劑400倍,播種後20至30天或花蕾萌出時開始施藥一次,以後每隔 7至10天施藥一次,連續四次。施藥時應噴射於葉片上下兩面。
2. 80%錳乃浦可濕性粉劑400倍。
3. 75% 嘉保信可濕性粉劑1600倍,播種後20至30天施藥一次,以後每隔10至14天施藥一次,約繼續施藥四次。施藥時應噴射於葉片上下兩面。
4. 18.6%賽福寧乳劑750倍,播種後20至30天或花蕾萌出時開始施藥一次,隔14天再施藥一次,共施藥二次。可加「全透力」展著劑以提高藥效。
5. 5%三泰芬可濕性粉劑 600倍,播種後20~30天或花蕾萌出時開始施藥一次,以後每隔7至10天施藥一次,連續四次。
台灣氣候因長時間的降雨和潮濕,促成銹菌發展的最佳條件與最佳溫度( 攝氏18-26度 ),故,發生在春、秋兩季猶為嚴重。
目前為止,作物銹菌的分子資料仍十分缺乏,日後發展尚藉具專一性與高穩定性的分子標幟診斷,來鑑定田間作物銹菌的種類,並追蹤其在田間分佈的情形,研擬有效的防治策略。
生物學特性
銹菌具有形態上的多型性、生理上的專化性和變異性等特點,並有轉主寄生、夏孢子遠距離傳播等現象,其生活史在真菌中是最為複雜的。 銹菌的多型性指銹菌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孢子。 典型的產生5種,即性孢子、銹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擔孢子。 由它們引起植物受害部產生的小皰點,有的為黃色至鐵鏽色(夏孢子堆),有的為黑色(冬孢子堆),有的為白色或黃色(性孢子器),有的則為黃色的皰狀、杯狀或毛狀物(銹孢子器)。 這5種孢子發生在同一寄主植物上的稱同宗寄主,如大豆銹病菌。
病徵
銹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為植物的葉、莖和果實。辨識受害部位不同顏色的小皰點或杯狀、毛狀物產生而積集形成,有的還可在枝幹上引起腫瘤、粗皮、叢枝、曲枝等症狀,或造成落葉、焦梢、生長不良等。 嚴重時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體內水分大量蒸發而迅速枯死。初期病葉出現黃綠到淺褐色斑點,逐漸變成褐色。後期葉背隆起,表皮破裂,散出大量的銹褐色粉狀胞子,此即為其夏胞子。
侵染循環
有些銹菌的夏孢子可藉氣流遠距離傳播,這在銹病循環上有重要作用。 通常銹菌以冬孢子越冬,初次侵染來源是擔孢子或夏孢子,而後以銹孢子或夏孢子在作物生長期間靠氣流傳播繼續為害。 在亞熱帶和熱帶,不少銹菌不產生冬孢子,靠夏孢子或由病菌直接在自生苗或冬季作物上越冬。
此外,有些銹菌侵染循環中的主要問題不是越冬而是越夏,如小麥條鏽病菌不耐高溫,須在高寒地區的自生麥苗和不同生育期的麥株上越夏。
防治途徑
1.不斷提高品種抗病力,防止品種單一化而引起的抗病力減退。
2.加強對銹病的預測預報,在銹病流行年份輔以藥劑保護。
3.消滅轉主寄主,以切斷病菌侵染來源。
4.注意開溝排水,採用高畦或壟作,防止濕氣滯留。
5.對於一些小面積栽種的植物,藥劑防治仍是快速有效的辦法。 常用的藥劑有硫製劑敵銹鈉、膠體硫以及內吸劑粉銹寧等。
藥劑防治(任選一種)
1. 80%鋅錳乃浦可濕性粉劑400倍,播種後20至30天或花蕾萌出時開始施藥一次,以後每隔 7至10天施藥一次,連續四次。施藥時應噴射於葉片上下兩面。
2. 80%錳乃浦可濕性粉劑400倍。
3. 75% 嘉保信可濕性粉劑1600倍,播種後20至30天施藥一次,以後每隔10至14天施藥一次,約繼續施藥四次。施藥時應噴射於葉片上下兩面。
4. 18.6%賽福寧乳劑750倍,播種後20至30天或花蕾萌出時開始施藥一次,隔14天再施藥一次,共施藥二次。可加「全透力」展著劑以提高藥效。
5. 5%三泰芬可濕性粉劑 600倍,播種後20~30天或花蕾萌出時開始施藥一次,以後每隔7至10天施藥一次,連續四次。
0
(2 人評價)
我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