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5
會員總數:115220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71
農業知識家
山蘇施肥
發問者:小齡
發問日期:2017年07月12日
4107
0
17 人評價
庭院種一棵山蘇8年,請問如何照顧與施肥才能長的更好
本篇討論
3 則
達人級會員
演唱會 發表於 2017/07/19
盆栽或觀賞用山蘇花之栽培管理所有山蘇花的品種皆可種植在各種不同栽培容器或蛇木柱(板)上,但以圓葉山蘇、羽葉山蘇、波浪山蘇和魚尾山蘇因葉形奇特觀賞價值較高栽培較多。
1.栽培環境:山蘇花為半日照植物,非常耐陰,盆栽生產的地點雖然不一定要遮雨但簡易的遮光網設施是必須的,建議在平地最好用一層80%或雙層60%+50%的遮光網,以防止日照太強造成葉片黃化或日燒。
2.種苗來源:盆栽山蘇的種苗皆以孢子播種為主,孢子播種雖然耗時但可獲得非常大量的種苗,以台灣山蘇花或南洋巢蕨為例,從孢子播種經二次假植,然後種植到四吋盆,培養至葉片長30~40公分時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苗期在夏季生長旺盛期給予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可以縮短苗期。羽葉山蘇和波浪山蘇因無孢子,以組培苗供應種苗。
3.栽培介質:山蘇花為附生性蕨類,故栽培介質最適合pH值為6.3~7.3,以通氣性好及保肥力強較佳,故用含有機質成份較高的介質,如泥炭土、腐熟樹皮、蛇木屑、蔗渣和稻穀等混合介質。亦可將根部完全用水苔包圍,固定於蛇木板(柱)上。
4.水分和肥料:水分是影響山蘇花生長最重要的因子,為了省工利用人工噴灌方式澆水,在夏季可增加濕度及降低溫度,提供山蘇花最佳的生育環境,在夏季乾旱時一天可噴灌2~3次,冬天則一天一次。山蘇花對化學肥料較敏感,濃度不可過高,建議在生育旺盛期每個月施用含氮肥濃度較高的液態肥料二次可促進快速生長,濃度2,000~3,000倍即可,另外每3~4個月可在盆裡施用緩效性肥料如好康多或奧妙肥以避免營養缺乏。
●切葉用山蘇花之栽培管理
1.栽培環境:大部份切葉用山蘇花種植在平地以集約管理,雖然生性強健,對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灌排水方便且土壤疏鬆為佳,與盆栽觀賞用山蘇花一樣利用簡易的黑色遮光網設施,將植株直接種於地上,畦寬2公尺者可種4~5行,畦寬80公分者可種2行,畦面上行株距60~80公分,每分地約可種植2,500~3,000株。種植之前在己挖好的洞穴中放入少許有機質,且注意不能整株埋入土裡,要露出基部的生長點,否則可能導致植株缺氣氧腐爛。畦面以稻殼、花生殼、蔗渣或其他有機廢棄物作敷蓋,可以保水、保肥及防止雜草,且日後變成有機質,對於山蘇花有促進生長的功用。
2.種苗來源:切葉用山蘇花品種,葉子不能太寬太長,選擇葉片筆直光亮,葉緣具波浪或其他形狀者較佳,故以原生較高海拔的山蘇花或波浪山蘇做為切葉生產較佳。以前所需的種苗皆以山採為主,現在已有自行孢子播種的山蘇種苗供應。但切葉用山蘇不必要種大苗,以葉長有40~60公分即可。
3.水分和肥料:切葉用山蘇若葉片太過於軟弱,易失水不耐貯運,水分和肥料要節制不可太多,尤其是氮肥要減少。供水也可以用畦溝灌溉即可。
4.病蟲害防治:山蘇花病蟲害少,只有軟體動物如蝸牛和毒蛾幼蟲會啃食幼嫩的新葉,可用聚乙醛來防治蝸牛,而在種植太密通風不良的栽培園也有粉介殼蟲和粉蝨危害,可用藥劑防治,但先以小區域試用確定無藥害後再大面積施用,以免發生藥害。
5.修剪與採收:山蘇每一輪有10~20片葉子,當葉片老化或有病蟲危害時應剪掉,以增加通風減少病蟲害發生,以增加光合作用。切葉是以葉片完全展開且成熟為採收標準,尤其是葉尖須成熟老化,否則未成熟部分易失水,不耐運輸。
●食用山蘇花之栽培管理食用山蘇栽培方法與切葉山蘇類似,但食用山蘇為了清潔健康,必須全用有機肥料,不用化學農藥,水分的供應和遮光程度應更注意以提高食用品質和產量。
1.栽培環境:台灣目前山蘇花種植面積最大就是食用山蘇,其栽培的環境(地點)有三種第一種為在原始的森林,只將雜草去除,而山蘇花直接種在地上,因在原始林中樹林茂密、光線陰暗,故幾乎不用遮光網。第二種在檳榔園或其他果園內種植,又可分種植於地上或用籃子種植,此地點有時光線仍太強,最好用一層50~60%的遮光網以防日燒,另一種為在平地種植,此方式與切葉栽培相同。
2.種苗來源:食用山蘇的品種以原生種的南洋巢蕨和台灣山蘇花為主,選擇葉片大、產量高且較不苦澀的品系。為了要儘早採收大多以山採為主,苗愈大愈早進入量產期,但大苗成本高,有時每株高達100~150元,大苗種植後,待新芽長出即可採收。
3.水分和肥料:食用山蘇因可當有機蔬菜,故儘量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為了增加食用品質和產量,在4-9月生長旺盛期要給予充足的水分,所以無論在原始林、果園或平地大面種栽培最好有噴灌設施,可增加濕度和降低溫度。為了有機栽培最好在植株周圍覆蓋有機肥(質),且定期噴灑液體的有機肥料如魚精、蝦精以促進生長,施用有機肥的山蘇吃起來較無苦澀味。
4.採收和處理:山蘇食用的部位為幼嫩的新葉,有兩種採收方式,一種為植株留外圍1~2輪成熟的老葉以行光合作用,新葉長至15~20公分時從基部切取,此方法若外圍葉片損壞或過老化則要重新留一輪葉片,且植株需要較大的株距。另一種採收方式是每次讓新葉長至30公分時,用手折去頂端1/3處作為食用,其餘基部2/3讓其繼續長大以行光合作用,此方法因老葉截去1/3,株距可縮短,食用山蘇採收期以涼爽的清晨為佳,每公頃每年可採5,000公斤以上。
參考資料:
http://www.tndais.gov.tw/Magazine/mag36-1.htm
1.栽培環境:山蘇花為半日照植物,非常耐陰,盆栽生產的地點雖然不一定要遮雨但簡易的遮光網設施是必須的,建議在平地最好用一層80%或雙層60%+50%的遮光網,以防止日照太強造成葉片黃化或日燒。
2.種苗來源:盆栽山蘇的種苗皆以孢子播種為主,孢子播種雖然耗時但可獲得非常大量的種苗,以台灣山蘇花或南洋巢蕨為例,從孢子播種經二次假植,然後種植到四吋盆,培養至葉片長30~40公分時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苗期在夏季生長旺盛期給予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可以縮短苗期。羽葉山蘇和波浪山蘇因無孢子,以組培苗供應種苗。
3.栽培介質:山蘇花為附生性蕨類,故栽培介質最適合pH值為6.3~7.3,以通氣性好及保肥力強較佳,故用含有機質成份較高的介質,如泥炭土、腐熟樹皮、蛇木屑、蔗渣和稻穀等混合介質。亦可將根部完全用水苔包圍,固定於蛇木板(柱)上。
4.水分和肥料:水分是影響山蘇花生長最重要的因子,為了省工利用人工噴灌方式澆水,在夏季可增加濕度及降低溫度,提供山蘇花最佳的生育環境,在夏季乾旱時一天可噴灌2~3次,冬天則一天一次。山蘇花對化學肥料較敏感,濃度不可過高,建議在生育旺盛期每個月施用含氮肥濃度較高的液態肥料二次可促進快速生長,濃度2,000~3,000倍即可,另外每3~4個月可在盆裡施用緩效性肥料如好康多或奧妙肥以避免營養缺乏。
●切葉用山蘇花之栽培管理
1.栽培環境:大部份切葉用山蘇花種植在平地以集約管理,雖然生性強健,對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灌排水方便且土壤疏鬆為佳,與盆栽觀賞用山蘇花一樣利用簡易的黑色遮光網設施,將植株直接種於地上,畦寬2公尺者可種4~5行,畦寬80公分者可種2行,畦面上行株距60~80公分,每分地約可種植2,500~3,000株。種植之前在己挖好的洞穴中放入少許有機質,且注意不能整株埋入土裡,要露出基部的生長點,否則可能導致植株缺氣氧腐爛。畦面以稻殼、花生殼、蔗渣或其他有機廢棄物作敷蓋,可以保水、保肥及防止雜草,且日後變成有機質,對於山蘇花有促進生長的功用。
2.種苗來源:切葉用山蘇花品種,葉子不能太寬太長,選擇葉片筆直光亮,葉緣具波浪或其他形狀者較佳,故以原生較高海拔的山蘇花或波浪山蘇做為切葉生產較佳。以前所需的種苗皆以山採為主,現在已有自行孢子播種的山蘇種苗供應。但切葉用山蘇不必要種大苗,以葉長有40~60公分即可。
3.水分和肥料:切葉用山蘇若葉片太過於軟弱,易失水不耐貯運,水分和肥料要節制不可太多,尤其是氮肥要減少。供水也可以用畦溝灌溉即可。
4.病蟲害防治:山蘇花病蟲害少,只有軟體動物如蝸牛和毒蛾幼蟲會啃食幼嫩的新葉,可用聚乙醛來防治蝸牛,而在種植太密通風不良的栽培園也有粉介殼蟲和粉蝨危害,可用藥劑防治,但先以小區域試用確定無藥害後再大面積施用,以免發生藥害。
5.修剪與採收:山蘇每一輪有10~20片葉子,當葉片老化或有病蟲危害時應剪掉,以增加通風減少病蟲害發生,以增加光合作用。切葉是以葉片完全展開且成熟為採收標準,尤其是葉尖須成熟老化,否則未成熟部分易失水,不耐運輸。
●食用山蘇花之栽培管理食用山蘇栽培方法與切葉山蘇類似,但食用山蘇為了清潔健康,必須全用有機肥料,不用化學農藥,水分的供應和遮光程度應更注意以提高食用品質和產量。
1.栽培環境:台灣目前山蘇花種植面積最大就是食用山蘇,其栽培的環境(地點)有三種第一種為在原始的森林,只將雜草去除,而山蘇花直接種在地上,因在原始林中樹林茂密、光線陰暗,故幾乎不用遮光網。第二種在檳榔園或其他果園內種植,又可分種植於地上或用籃子種植,此地點有時光線仍太強,最好用一層50~60%的遮光網以防日燒,另一種為在平地種植,此方式與切葉栽培相同。
2.種苗來源:食用山蘇的品種以原生種的南洋巢蕨和台灣山蘇花為主,選擇葉片大、產量高且較不苦澀的品系。為了要儘早採收大多以山採為主,苗愈大愈早進入量產期,但大苗成本高,有時每株高達100~150元,大苗種植後,待新芽長出即可採收。
3.水分和肥料:食用山蘇因可當有機蔬菜,故儘量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為了增加食用品質和產量,在4-9月生長旺盛期要給予充足的水分,所以無論在原始林、果園或平地大面種栽培最好有噴灌設施,可增加濕度和降低溫度。為了有機栽培最好在植株周圍覆蓋有機肥(質),且定期噴灑液體的有機肥料如魚精、蝦精以促進生長,施用有機肥的山蘇吃起來較無苦澀味。
4.採收和處理:山蘇食用的部位為幼嫩的新葉,有兩種採收方式,一種為植株留外圍1~2輪成熟的老葉以行光合作用,新葉長至15~20公分時從基部切取,此方法若外圍葉片損壞或過老化則要重新留一輪葉片,且植株需要較大的株距。另一種採收方式是每次讓新葉長至30公分時,用手折去頂端1/3處作為食用,其餘基部2/3讓其繼續長大以行光合作用,此方法因老葉截去1/3,株距可縮短,食用山蘇採收期以涼爽的清晨為佳,每公頃每年可採5,000公斤以上。
參考資料:
http://www.tndais.gov.tw/Magazine/mag36-1.htm
0
(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秋秋美待子 發表於 2017/07/12
可至山蘇主題館查看看https://kmweb.moa.gov.tw/subject/ct.asp?xItem=232993&ctNode=3829&mp=271&kpi=0&hashid=
0
(6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乖乖 發表於 2017/07/12
沒特別加肥料只有保持濕度就長的不錯了
0
(6 人評價)
我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