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圖譜之應用
豬的遺傳物質(或稱為基因)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的38條染色體上,亦有些遺傳物質(基因)存在於細胞質裡的中心粒和粒線體內。一般而言,中心粒的遺傳基因涉及細胞分裂分化時核內染色體的分離過程;而粒線體的遺傳基因則涉及生物體內ATP能量製造過程。這些遺傳基因就如同總管大人般地掌控了豬隻的各項性能(包括生長與繁殖相關之重要經濟性狀)表現,甚至往往還能見其代代相傳下去。由於任何種畜禽的遺傳基因在一出生時就已完全決定了,因此如果種豬業者能在種仔豬階段就清楚且準確地評估其是否具有重要經濟性狀相關之優良遺傳基因,則可進行種豬之早期選留,進而減少所需飼養更新種畜的頭數,一方面降低生產成本,一方面達到提昇業者的生產力與競爭力的目標。問題是要如何才能「清楚且準確地」知道那些種仔豬具有優良的遺傳基因與否呢?這就得倚賴分子生物學的幫忙了。繼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在1962年克里克(Francis Crick)與華森(James Watson)獲諾貝爾生醫獎時更揭露了遺傳物質-基因的分子結構。隨後科學家又發現基因內的遺傳密碼其實只是一長串像電腦機械碼般的數位式訊息碼,是由四種不同的核酸-A、T、C、G組成而已。因此,如果我們能將豬隻細胞核內38條染色體上所有的遺傳基因相對或實際所在位置繪集成地圖,意即建立完整的「豬基因圖譜」;再進一步去瞭解這許多基因在豬隻經濟性狀上所扮演的功能,則應可達到早期選留具優良基因之種豬的目標。但試想若豬有十萬個基因,且組成每一個基因的核序列大小亦約相似,那麼把這十萬個基因接在一塊,就好比把豬的38條染色體接在一塊,我們可以想像那將有多長。那麼如要實際去瞭解或甚至把每一個基因的位置定位下來,決非一人或一年的工作而已。
附  件:http://kmweb.moa.gov.tw/種原知識庫/專輯/豬經濟性狀測定htm/pss-7.pdf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 豬 > 豬遺傳與育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