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基因圖譜是一個跨世紀的全球科技結晶
細胞融合瘤技術和基因重組技術之普遍化,促使畜產業研究人員找尋經濟性狀基因所在和其核序列的企圖心日增。近年來更因有鐳射激螢光分類細胞儀和核序列原位雜交技術的結合,已能把某一條染色體分離出來,再逐步定序。豬、乳牛與綿羊等家畜的遺傳連鎖基因與經濟性狀基因定位方面,已有相當大的進展。然從現實的經濟觀點來看,短期內每一家畜別的定位基因與現行已連鎖於人類或小鼠圖譜的~6,000個標記,將不會超過25~30%;而自逢機轉殖的豬、乳牛與綿羊DNA的小型插入基因庫研發來的微衛星型又十分地少。因此歐美養豬先進國家相繼成立整合型計畫,期建立完整的豬基因圖譜。英國 AFRC的愛丁堡研究所於1991 年結合歐洲八個國家十八個研究室(現已有十一個國家二十一個研究室參與),在召集人A. L. Archibald 和執行秘書C. S. Haley兩位博士的領導下,組成世界第一個豬基因圖譜計畫(PiGMaP),經費由歐洲聯盟的BRIDGE方案所贊助,發展出一個每隔20分摩根單位(cM,1cM相當於1,000,000個核酸對的長度)的遺傳標記圖譜。而美國的豬基因圖譜計畫,則是由美國農部克雷中心的肉畜研究中心(MARC)為主幹,結合伊利諾大學(UI)和密里蘇達大學(UM)的分子生物學相關研究群,共同進行豬隻基因定位工作,故簡稱該計畫為「MIM」。根據美國農部禽畜基因圖譜委員會委員、動物生物科技學刊總編輯、密里蘇達大學獸醫學院獸醫病理生物研究所所長施克博士(L.B. Schook)出席北美國際豬基因圖譜委員會演講資料顯示:豬的基因圖譜約為2000 cM大小(表4),美國MIM計畫乃著重於建立數百個遺傳標記和經濟性狀間之連鎖群關系,再組合育成有特定遺傳標記的抗病豬種和多產豬種。
附  件:http://kmweb.moa.gov.tw/種原知識庫/專輯/豬經濟性狀測定htm/121-123.pdf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 豬 > 豬遺傳與育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