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認識香蕉黃葉病
							作者:莊再揚
							公佈日期:94 年 06 月 24 日
						
						在1967年前,本病的病原菌祇發現三個生理小種,其各自之分布地理改變與感染香蕉品種亦不同。例如生理小種1為世界性分佈,能感染呂宋蕉(AAB) ,大米七蕉(AAA),生理小種之分布在中南美洲的宏都拉斯,波多黎各,佛琴島,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多明尼加,古巴,尼加拉瓜和牙買加等地,祇能感染煮食蕉品種(ABB),生理小種3祇感染與香蕉品種類似的赫蕉(Helicania)植物,卡門第斯蕉對此三種生理小種都具有抵抗性,故此品種是目前最具經濟價值而被廣泛栽培的香蕉品種,不過在排水不良等栽培環境下,此品種偶而會被生理小種1感染而發病,例如加拿利群的矮蕉和牙買加的Lacatan雖然都屬於卡門第斯品種,亦有發生黃葉病的記錄。
    目前台灣的經濟香蕉栽培品種是屬於卡門第斯群的北蕉和仙人蕉,照理應是抗病品種,但於民國56年在屏東縣林邊鄉首度發現本病,蕉株葉片很快變黃而萎凋,故俗稱黃葉病,以後此病迅速蔓延屏東蕉區,而在民國64年擴散到高雄縣美濃鎮廣林一帶,目前整個高屏蕉區,除了少數地區外,普遍可見黃葉病株,每年廢耕蕉園面積達數百公頃左右,今年(民國70年)又首度在彰化縣二水鄉發現本病。
   台灣香蕉黃葉病菌經鑑定結果,證明為新的生理小種,訂名為生理小種4,鑑於本病已成為台灣香蕉產業之一大隱憂,而部份蕉農朋友對其又不太了解,以致無法有效的遏止本病的蔓延,故將為之介紹品種對本病感受性與本病的病徵,發病生態、傳播途徑和防治對策,以供參考。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香蕉類 > 香蕉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果樹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延伸閱讀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文宣-強化韌性 照顧農漁民114/09/30
 - 人事異動114/09/30
 - 文樂部落常用植物-艾納香小知識114/09/30
 - 文宣-獎勵農漁民子女就學金114/09/30
 - 花改場--熱帶性低氣壓(TD09)接近南方海面 請花蓮及宜蘭農友預作防範114/09/17
 - 花改場--蘭陽平原永續行動啟動 農業部攜企業共守友善農田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產業數位轉型 就靠智能灌溉與雲市集數位行銷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阿娥又報報 宜花有機農業接軌國際永續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屏科大植物醫學系花蓮參訪 本場及轄區儲備植物診療師熱忱接待與分享業務經驗1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