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本場於蘭嶼鄉舉辦小米新品種有機栽培示範觀摩會
作者:陳振義;
公佈日期:106 年 05 月 19 日
為推動有機農業協助蘭嶼發展小米有機栽培技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於本(106)年5月19日上午,在蘭嶼鄉東清村永興農場旁農地舉辦「小米新品種有機栽培示範觀摩會」,現場吸引對小米有機栽培有興趣的農民及來賓共計65人前來參加。
臺東場陳信言場長表示,蘭嶼本島居民大多數為雅美(達悟)族原住民及少數公務人員與漢人,現有人口約5,036人,耕地面積僅765公頃,其中水田有173公頃、旱田有592公頃,每一農戶耕地規模很小,亦無完整的農道或水利設施,主要栽培作物有芋、甘藷、小米及落花生等。蘭嶼從事農業生產農民平均年齡超過60歲,因地處偏遠,較少吸收外界資訊,故其作物栽培方式仍遵循傳統方法種植,如小米田以撒播方式種植,致使小米植株生長空間擁擠、果穗小、產量低,並有品種與地方品系混雜情形,除作物產量偏低外,病蟲害防治技術亦缺乏。希望藉由本次觀摩會,介紹小米新品種臺東8號以及小米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另外,這兩年來本場亦協助復育蘭嶼傳統黑小米及改進其有機栽培技術,期能推廣農民選擇應用,提高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觀摩會首先由臺東場雜糧研究室陳振義副研究員介紹小米有機栽培管理技術與小米新品種臺東8號之栽培特性,並說明協助復育蘭嶼傳統黑小米的過程;植物保護研究室許育慈助理研究員接續介紹小米常見的病蟲害,以及有機栽培可採用的生物防治方法,目前蘭嶼本島朝向有機或無毒島努力,宣導農友切勿隨便用藥,以免造成農藥殘留,影響地方產業發展。本次觀摩會透過實際於田間進行小米傳統撒播法及條播法之比較示範,並展示當地黑小米真空包裝及目前小米研發相關產品等,與會來賓反應熱絡,並提出許多意見相互交流,提高農民參與栽培的興趣。
臺東場陳信言場長表示,蘭嶼本島居民大多數為雅美(達悟)族原住民及少數公務人員與漢人,現有人口約5,036人,耕地面積僅765公頃,其中水田有173公頃、旱田有592公頃,每一農戶耕地規模很小,亦無完整的農道或水利設施,主要栽培作物有芋、甘藷、小米及落花生等。蘭嶼從事農業生產農民平均年齡超過60歲,因地處偏遠,較少吸收外界資訊,故其作物栽培方式仍遵循傳統方法種植,如小米田以撒播方式種植,致使小米植株生長空間擁擠、果穗小、產量低,並有品種與地方品系混雜情形,除作物產量偏低外,病蟲害防治技術亦缺乏。希望藉由本次觀摩會,介紹小米新品種臺東8號以及小米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另外,這兩年來本場亦協助復育蘭嶼傳統黑小米及改進其有機栽培技術,期能推廣農民選擇應用,提高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觀摩會首先由臺東場雜糧研究室陳振義副研究員介紹小米有機栽培管理技術與小米新品種臺東8號之栽培特性,並說明協助復育蘭嶼傳統黑小米的過程;植物保護研究室許育慈助理研究員接續介紹小米常見的病蟲害,以及有機栽培可採用的生物防治方法,目前蘭嶼本島朝向有機或無毒島努力,宣導農友切勿隨便用藥,以免造成農藥殘留,影響地方產業發展。本次觀摩會透過實際於田間進行小米傳統撒播法及條播法之比較示範,並展示當地黑小米真空包裝及目前小米研發相關產品等,與會來賓反應熱絡,並提出許多意見相互交流,提高農民參與栽培的興趣。

陳信言場長致歡迎詞及說明觀摩會的目的與用意

臺東場陳振義副研究員介紹小米有機栽培技術

臺東場許育慈助理研究員介紹小米有機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

農民實際在田間觀察不同播種法示範情形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昆蟲作為畜產飼料之探討114/05/20
- 粒狀芻料在鹿場之飼養效果評估114/05/20
- 以集中淋浴策略因應極端高温114/05/20
- 山羊於熱緊迫時其行為適應表現與可行的緩解策略114/05/20
- 臺灣優質乳公牛精液的推廣與國際合作114/05/20
- 美國乳公牛登錄碼查詢系譜與性能遺傳評估資料網路化114/05/20
- 高靜水壓技術對牛乳品質之影響114/05/20
- 畜產專訊第132期(114年6月)114/05/20
- 臺南區農情月刊-347期 -「設施栽培小果番茄IPM田間示範觀摩會」活動紀實114/05/20
- 臺南區農情月刊-347期 -小果番茄 產業大升級–臺南農改場發表三大突破研發成果114/05/20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