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素食者的深海魚油,花蓮改良場推出「紫蘇有機栽培及繁殖採種技術」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最新發展「紫蘇有機栽培及繁殖採種技術」可提供紫蘇優良種子及相關採種技術,對整體產量及品質有明顯助益,可提高成苗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業者獲利。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表示,因紫蘇營養及機能性成分豐富,深具發展潛力,自106年起即開始相關研究。紫蘇為唇形科(Labiatae)之一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其葉片及種子為衛福部核准的可食部位,葉片可鮮食、炒食及醃漬加工,種籽則作為榨油使用。紫蘇葉含有高量的鐵、水溶性的花青素以及脂溶性的類胡蘿蔔素。紫蘇種子所壓榨出的紫蘇油富含Omega-3,為素食者的植物性深海魚油。中央研究院於110年01月27日於防疫專區公告全株紫蘇之萃取物,可發展為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並於2021年1月15日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證實全株紫蘇萃取物可有效減少老鼠肺部的病毒量,因此,在後疫情時代,紫蘇也成為開發成抗新冠肺炎潛力藥物、飲品或保健品的重要作物品項。
紫蘇因後端利用方式而有其適合的品種、採收部位及方式。依據行政院農為委員會農糧署「農情報告資源網」顯示,台灣紫蘇民國86年的種植面積達曾39.49公頃,民國109年的統計資料僅達0.3公頃,少量栽培僅供自用、加工調味、餐廳及中藥材店使用。台灣目前若需獲得大量新鮮紫蘇,須自行栽培或經由產品開發商委託農民的方式契作收購。紫蘇一般利用種子或利用頂芽扦插繁殖,種子繁殖雖倍率較高,但種子保存年限短,難以久存;扦插則需適合時機或設備且繁殖倍率較小。依據花蓮區農業改良的試驗結果,不同種紫蘇發芽率差異可達70%以上,部分品種甚至出現無法發芽的情形發生,限制紫蘇在產業上的發展。利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的「紫蘇有機栽培及繁殖採種技術」可快速利用種子繁殖,突破量產技術瓶頸,大幅擴增全台紫蘇的利用及栽培面積。花蓮場也於今年推出「紫蘇系列茶包配方及其調製技術」,利用此技術製作出的紫蘇茶包風味獨特多元,具熱銷潛力。相關繁殖與加工技術都已公告徵求業者技術移轉,共同來推廣這項保健作物。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蔬菜作物-其他
- 設施應用於蔬菜生產之思維114/10/27
- 臺南區農情月刊第352期-創新農業技術推動有機栽培,落實 ESG 跨域合作114/10/21
- 部落富足的密碼-小米加值應用.docx114/10/03
- 花改場--推廣部落山胡椒種植 花改場與秀林公所攜手合作114/09/17
- 氮肥對紫蘇產量與品質影響之初探114/07/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國際交流 夏威夷辣椒專家Dr. Michael Kantar來場114/07/08
- 花蓮區農情月刊--延續地方重要特色農產業 本場研發白頭韭菜省工機械作畦+移植+多功能管理功能更完備!114/07/08
- 苗栗區農改場113年報-貳、作物改良、栽培技術及產品研發114/06/20
- 草莓與紫蘇栽培技術改進 (第4年/全程4 年)114/06/19
- 花蓮區農業專訊--有機食用百合儲藏技術改進--02114/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