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進擊的有機大豆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來幫忙
低頭有理,用手機就能下田!本場首創有機大豆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將智慧化監測系統導入有機大豆,農友透過手機預先防範病蟲害及接收極端氣候災損預警,再搭配場內研發的高效率省工農機,一舉突破人力缺乏及氣候變遷造成的產業瓶頸,提升國產有機大豆產業競爭力。本平台更甫獲經濟部「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肯定。
台灣每年消費大豆260萬公噸、進口量卻有250萬公噸以上。為提升糧食自給率,農委會推出多項轉作進口替代作物政策,讓花蓮有機大豆栽培面積10年間成長逾50倍,已達250公頃。
為因應產業擴大而產生的省工需求,本場研發適合地區小農的低成本高效率機械,包括旱田播種機、旱田除草機、畦間中耕除草機、選別分級設備、粒徑分級機等國產小型農機,解決有機大豆生產過程中播種、除草、選別分級等作業的困難,降低生產成本達90%以上,換算每包1斤裝的有機黃豆,農友可以多賺37元。
本場隨後推出有機大豆智慧化管理系統,破除看天吃飯的傳統印象。系統導入十年氣象大數據,建置線上版本的「大豆智慧防災曆」,配合田間微氣候監測以及本場專家知識,可自動提醒農友病蟲害及施肥等栽培管理建議。農友只要使用手機或平板,就可以看到自己田區的數據和即時影像,即使田區分散在各地都沒問題,實現遠距監控栽培管理。若出現強降雨、土壤過度乾旱等需留意的情況,系統也會自動向綁定的LINE帳號發送警示訊息,提醒農友留意。
系統由本場與阿龜微氣候合作建置,對於農友的人力調度和機械排程達到全方位的輔助效益。同時,透過區塊鏈導入,提升消費者對農友產品信任感,強化品牌形象。目前與本場合作的有機大豆農友耕作總面積約90公頃,占轄區面積三分之一,預估每年透過此平台可避開風險的生產值約540-900萬元。
本場希望透過「有機大豆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邁向精準生產,協助農友穩定供貨並促進與加工業者長期合作。未來該平台模式也規劃套用至其他作物,應用於更廣泛的農業範疇,以推升台灣東部有機農業競爭力,提高農民收益!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 豆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糧食作物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農業機電-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 農業氣象與災害
- 臺南區農情月刊341期-雜糧產業升級 臺南區農改場 引領國內糧食自給新未來113/11/15
- 花改場--中颱康芮持續增強恐侵襲台灣 請宜蘭花蓮地區農友提高警覺113/11/08
- 養蜂病蟲敵害智能監測系統功能擴充及商品化 (第1年/全程4年)113/10/23
- 雜糧產業升級 臺南區農改場引領國內糧食自給新未來113/10/15
- 花蓮區農業專訊--宜蘭地區常見哈密瓜病害發生生態與防治--03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宜蘭地區常見哈密瓜病害發生生態與防治--02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宜蘭地區常見哈密瓜病害發生生態與防治--01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共同用IPM減藥守護 坡地原鄉部落農產以羅娜部落為例--02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共同用IPM減藥守護 坡地原鄉部落農產以羅娜部落為例--01113/10/08
- 花改場--探索花生湯與豆奶美味的秘訣 外國青農參訪鳳林鎮農產業11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