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作物鐵肥管理
作者:廖崇億
公佈日期:111 年 09 月 28 日
作物鐵肥管理
文圖/ 廖崇億
鐵為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元素之一,植物體中鐵含量每公斤約50-300 毫克,在植物體中作用包含葉綠素合成的活化劑、硝酸與亞硝酸還原酶中心離子,並參與植物呼吸與光合作用等生化反應。鐵在土壤含量豐富,但植物主要吸收型態為還原性、二價的亞鐵離子,在土壤乾燥或酸鹼值偏高之地區,如鹽鹼土、石灰質土,會使鐵離子以三價鐵、沉澱性氫氧化亞鐵、氫氧化鐵或氧化鐵形式存在,植物無法有效吸收為生長所需;另因鐵在植物體中吸收後不易再被轉移,所以植物缺鐵的徵狀會表現在新葉上。當植物出現缺鐵徵狀時,葉面施肥是最快速的改善方法。常用葉面鐵肥如螯合劑-鐵( 如EDTA-Fe) 或硫酸亞鐵等,依據不同商品濃度,建議稀釋倍數約500-1,000 倍。
若徵狀尚輕微,亦可穴施檸檬酸鐵或磷酸鐵補充;此外因土壤環境因素造成的缺鐵,可能伴隨銅、錳及鋅等同屬性金屬微量元素欠缺,故可考慮一些含鐵的綜合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對於果樹等長期作物,如發現缺鐵情形,建議可配合土壤性質改善,如增施堆肥提高土壤酸鹼緩衝性,藉由有機酸具有鐵螯合作用,可增加植物對鐵吸收利用效率;石灰質或鹼性土壤則可透過施用硫磺石粉改善,每分地約施用100-300 公斤。另外,磷肥與鈣肥對植物吸收鐵有拮抗作用,應適量施用。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5月份臺灣茶園生產管理專家建議資訊114/05/08
- 114年5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5/05
- 因應資源循環零廢棄之簡易堆肥法114/05/05
- 植醫專欄 如何改善繁星花葉緣焦枯?114/05/05
- 紅棗食農教育講座~教案教具設計工作坊114/05/05
- 電動採土器:土壤採樣省時省力新選擇114/05/05
- 黃斑粗喙椿象生產收集系統授權案簽約儀式114/05/05
- 體驗莓好生活~苗栗場食農教育推廣活動114/05/05
- 農民對水稻收入保險理解與參與意願之探討:以中部地區為例114/04/29
- 適合無水包裝貯運洋桔梗品種之研究114/04/29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