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以分子標誌輔助育種 強化作物栽培韌性
作者:林延諭
公佈日期:112 年 11 月 13 日
文圖/林延諭
當外在環境累積的變化超出作物可適應的範圍後,便對其生長造成影響。除氣候變化直接造成的溫度、乾旱及淹水等非生物逆境外,亦會間接造成病害與蟲害相改變而造成的生物逆境。為了維持作物產量與品質穩定,可透過對栽培環境的調控降低逆境的程度,如改變栽培季節以躲避災害、採用噴灌或滴灌等灌溉系統進行水資源管理、搭建溫室、防風網或破風網或設施等。然而在一些情況下,單純依賴栽培管理技術仍會顯得力有未逮,如水稻二期作常因颱風與東北季風,造成葉面摩擦產生大量傷口,促使白葉枯病(ricebacterial blight)病原感染蔓延,雖有藥劑可供防治,然適合之防治時機卻常因強風與連續降雨使防治效果不彰。因此若能由根本上提高作物對環境逆境的耐受力,再結合栽培管理技術,將可進一步強化作物栽培韌性。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生命科學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二期稻作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治114/10/27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 蝴蝶蘭永續管理中黃葉病感染源之探討與管理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