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雨中珍珠-雨來菇--04
騎著腳踏車到處找
早上的10點的光復第一市場,人潮喧鬧。市場內的原住民攤位則一如往常,有客人來就招呼、沒客人時就幾個人圍成一圈的聊天吃東西。
「雨來菇喔,我們大多是跑到堤防上去找,或是附近有石頭的地方比較容易發現。」攤商朱玉珍說,她們通常是早上擺攤,下午則是到處尋找野菜。
連續雨天過後是採摘雨來菇的好時機,她們一群姊妹們會騎著腳踏車到處尋找,而且不只光復,「有時甚至還找到鳳林去了呢!」
雨來菇在多的地方就會很多,「我們就會很高興的一直採!」基本上她認為,採摘雨來菇並不困難,在連續大雨過後不難發現,可是後續清洗的動作就非常累人了!
洗到屁股燒起來了!
步驟是將採來的雨來菇先放在太陽下,曬到有點乾,然後用手撥弄一下,讓上面的沙子、雜草先掉下來,這是第一步。
接下來則是重頭戲,必須找條流動的溪水,將雨來菇放在網中,以手輕輕地一片一片攤開,仔細的挑出卡在其中的泥沙。
為了要完全清出卡在其中的泥沙雜質,有時候得重複洗個十幾次,「一個電鍋大小的分量,我們通常要花上兩小時。」她說,而若是臉盆大小的量,那可就得洗一下午了吧!
由於清洗需利用大量流動的水,所以用自來水是完全不划算的。通常Ina們(阿美族語的婆婆媽媽),都是坐在小溪或溝渠旁,一洗就是一下午,「坐得屁股都發燒了啦!」講到這邊,朱玉珍跟姊妹們一起笑了起來。
野生採集的因為會卡泥沙,清洗過程超累人,是雨來菇在銷售過程中的最大困難。
而如果是人工栽培的呢?只怕也沒辦法太輕鬆。
人工栽培 一樣仰賴人力
「宜蘭三星雨來菇農場」是東部極少數人工栽培的農場之一。他們將雨來菇養在碎石地上,引山泉水來進行噴灑灌溉,養出了肥美的人工雨來菇,由於品質不錯,即使售價為台最高,銷售還是完全不是問題。
「一般人會以為雨來菇養起來很輕鬆,其實並非如此。」農場主人劉豐銘說,宜蘭一年當中,有半年都在下雨,這對需要水分的雨來菇是個優勢;但養在戶外,萬一遇到颱風或豪雨,雨來菇會破掉、爛掉,那也就完蛋了。
此外,碎石地上會不斷長出雜草,必須不斷地拔才行,而且沒辦法用除草機,完全要依賴人力重複地進行,「真的還蠻麻煩的!」
而最為他們最頭痛的可能就是採收了。「我覺得採收最累人了!」劉豐銘的太太金芷嫣在一旁說,農場只有他們夫妻倆,通常是兩人每天輪流蹲在那邊採,一蹲就是一個下午,「腿痛死啦!」
他們雨來菇的品質不錯,家樂福曾經前往洽談過,但後來卻沒有成功。主要的原因就卡在採收問題,「我現在就得採一下午,如果為了供貨給家樂福,豈不是要蹲在那邊一整天嗎?」她直說這個實在是沒辦法。
看來野生採集的雨來菇,會面臨到季節限制、採集地點不多,以及清洗困難等因素所影響;而至於人工栽培,則會遇到豪雨破壞、雜草拔不完,以及人工採摘費力等情況。
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式來栽培雨來菇呢?花蓮區農改場有一套完善且較為輕鬆的方式喔!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蔬菜作物-其他
- 彩色甜椒產季進入高峰,選購當季新鮮好食材113/11/01
- 「易受進口影響之國產蔬菜產業關鍵需求盤點工作坊」 活動紀實113/10/25
- 花蓮區農業專訊--暑假花蓮慶豐收 一起探索部落野美味--03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暑假花蓮慶豐收 一起探索部落野美味--02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暑假花蓮慶豐收 一起探索部落野美味--01113/10/08
- 山陀兒颱風過後,本場籲請農友進行災後作物復耕工作113/10/04
- 熱帶低壓將增強為颱風,臺南區農改場籲農友加強防災準備113/09/27
- 花蓮區農情月刊--玩得好也要吃得好 本場輔導奇美部落量身訂做獵人便當113/09/25
- 花改場--暑假遊花蓮 探尋部落野美味113/08/07
-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83號-臺南區蔬菜產銷團體競爭力之研究11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