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田間栽培管理調節水田之溫室氣體排放--02
溫室氣體的生成機制
甲烷生成機制
甲烷生成機制主要為有機質在厭氧條件下經由還原作用產生甲烷。當土壤在氧氣充足情況下,有機質中大部分的碳會被分解成二氧化碳,而當土壤浸水後、氧氣耗盡時,有機質分解不完全並且透過甲烷生成菌(Methanogens)將碳以甲烷形式排放。土壤生成甲烷後可藉由擴散、氣泡及水稻的通氣組織逸散至大氣中。然而在好氣的條件下,厭氧情況產生的甲烷及大氣中的甲烷會被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s)氧化,使得土壤有「吸收」甲烷的現象。因此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水分含量等都是影響甲烷生成的重要因子。
氧化亞氮生成機制
氧化亞氮生成機制包含好氧及厭氧的過程,當在農田施用氮肥後,銨態氮(NH4+-N)在好氧條件下經由硝化作用產生硝酸根(NO3-),而硝酸根在厭氧條件下會進行脫氮作用產生氧化亞氮(N2O),若脫氮作用持續進行,則會生成氮氣(N2)。因此施用的氮肥種類及含量、土壤通氣狀態、土壤水分含量等因子都會影響氧化亞氮生成。
影響水田溫室氣體排放之因子
瞭解溫室氣體生成機制後,以下將詳細介紹各個影響溫室氣體生成的因子。
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會影響土壤氧氣含量,進而影響甲烷及氧化亞氮排放。多篇研究都指出,甲烷排放量與地下水位深度有關,地下水位大致可以作為區分土壤好氧層及厭氧層的指標,若排水後地下水位降低,土壤表層的好氧層變厚,則可以減少甲烷生成且有利甲烷消耗。
氧氣有效性及土壤氧化還原電位
氧氣有效性為限制甲烷氧化的重要因子,在水稻田中,藉由水稻的通氣組織運送大氣中的氧氣到水稻根系,使得水稻根系周圍的氧化程度最高,其次為表層土壤。而藉由測定土壤氧化還原電位可以來判斷土壤氧化的程度,土壤氧化還原電位越低即代表土壤狀態越厭氧,在氧化還原電位為-150~-220mV時則有甲烷生成。在本場的量測結果也證實,土壤氧化還原電位會影響甲烷排放。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肥料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 環境生態類-其他
- 花蓮區農業專訊--有機農業好幫手 種植原生野花、建棲架天敵昆蟲、黑翅鳶來幫忙囉!113/10/08
- 花蓮區農業專訊--果園土壤碳匯知多少以瑞穗文旦果園為例-以瑞穗文旦果園為例--03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果園土壤碳匯知多少以瑞穗文旦果園為例-以瑞穗文旦果園為例--02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果園土壤碳匯知多少以瑞穗文旦果園為例-以瑞穗文旦果園為例--01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田間栽培管理調節水田之溫室氣體排放--04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田間栽培管理調節水田之溫室氣體排放--03113/07/17
-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田間栽培管理調節水田之溫室氣體排放--01113/07/17
- 花改場--花蓮場開辦淨零排放增能課程 掀起金針產業綠色農業新勢力113/07/12
- 利用數位土壤繪圖預測濁水溪流域土壤有機碳儲量113/06/06
- 地被植物對增加果園土壤固碳之應用研究(第1年/全程1年)1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