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專訊--利用田間栽培管理調節水田之溫室氣體排放--01
作者:張琇妍;嚴國恩;黃浩銓
公佈日期:113 年 07 月 17 日
前言
全球暖化是現今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自工業革命開始使用化石燃料造成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導致全球暖化發生,而溫室氣體是指大氣中促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成分,包含水蒸氣、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臭氧等。全球暖化結果使得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增加,對生態環境、糧食生產及人類安全將造成嚴重的威脅。
2023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指出,2021年農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佔全國1.09%,而在農業部門中,農業土壤佔36.37%為最大占比,農業土壤排放源包括農地施用肥料等的氧化亞氮排放;而水稻栽培需要長期浸水,水田厭氧環境造成甲烷排放,水稻的甲烷排放占農業部門16.63%。再者,甲烷及氧化亞氮的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分別為27.9及273(IPCC AR6 GWP值),代表一公噸的甲烷及氧化亞氮所造成的暖化效應是同量二氧化碳的27.9倍及273倍。
因此須積極發展調控農田甲烷及氧化亞氮排放的作法,本場也於112年開始於宜蘭及花蓮地區進行水田溫室氣體排放的量測,並同時監測各環境及農事操作之因子,以釐清水田溫室氣體排放的機制。以下將針對溫室氣體的生成機制及影響水田溫室氣體排放的因子作介紹,並提供調節水田溫室氣體排放的農事操作,作為降低農業水田栽培溫室氣體的參考。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肥料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 環境生態類-其他
延伸閱讀
- 農業剩餘資材燃料灰燼肥料化應用114/10/27
- 植物醫師專欄-改善土壤之田間實作方式114/08/21
- 秋冬季果園草生栽培草種介紹114/07/23
- 植物醫師專欄-作物與土壤健康管理及土壤傳播病害之探討114/06/30
- 花蓮區農業專訊--土壤微生物及有機質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參訪心得--03114/06/05
- 花蓮區農業專訊--土壤微生物及有機質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參訪心得--02114/06/05
- 花蓮區農業專訊--土壤微生物及有機質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參訪心得--01114/06/05
- 花蓮區農情月刊--循環農業的小尖兵 本場展開養殖試驗黑水虻114/06/05
- 花蓮區農情月刊--循環農業再提升 本場輔導紀元農莊發展循環場域114/06/05
- 花改場--花改場開設農民學院土壤肥料專班 學員受益良多114/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