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專訊--果園土壤碳匯知多少以瑞穗文旦果園為例-以瑞穗文旦果園為例--01
作者:簡梓丞;倪禮豐;嚴國恩
公佈日期:113 年 07 月 17 日
前言
工業革命後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增加,過去140年來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從280ppm上升至420ppm,溫度上升了1.69˚C,導致全球乾旱、熱浪、洪水、颱風等極端氣候災情頻傳,海平面每年更是以約0.4公分速度上升,許多國家及自然生態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如何利用負碳技術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為當前重要課題之一。
所謂「自然碳匯」為將二氧化碳以不同形式儲存於大自然中,包含儲存於土壤的黃碳、森林的綠碳及海洋與濕地的藍碳。根據國外報告顯示全球陸域生態系總含碳量約為3,170GT(1GT=10億噸),土壤碳含量約占其中80%,為陸地上最大碳庫。土壤儲存二氧化碳方式並非直接吸收固定,而是透過植物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死亡後微生物分解,大部分變回二氧化碳回到大氣,少部分形成有機質封存於土壤中。有機質形成過程受到雨量、土壤質地、農事操作、土壤微生物等因子影響,尤其臺灣屬熱帶潮濕氣候,年均降雨量約為2,500mm,平地年均溫約為24℃,高溫多雨之環境會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導致植物體死亡後只有極少部分可形成有機質儲存於土壤中。
現有延緩土壤有機質分解或增加有機質累積常見方法為低(免)耕犁、施用有機質肥料或生物炭、種植綠肥作物、殘株回田或有機農業等方法等。文旦果園管理方式偏向低(免)耕犁操作模式,具有良好碳匯條件。因此本場於花蓮瑞穗地區種植不同草種觀察碳匯效益,同時調查果園內土壤有機碳含量基礎資料。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柑桔類 > 柑桔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柑桔類 > 柑桔類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調查、分類與化育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管理與改良
延伸閱讀
- 秋冬季果園草生栽培草種介紹114/07/23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棗農共同努力 紅棗東方果實蠅危害控制效果顯著114/07/01
- 地被植物對柑橘果園土壤碳匯增加之應用研究114/06/25
- 苗栗區農改場113年報-陸、農業淨零碳排114/06/23
- 苗栗區農改場113年報-伍、農業生態與國土綠色網絡114/06/23
- 苗栗區農改場113年報-參、生物防治與植物保護研發應用114/06/23
- 花蓮區農業專訊--土壤微生物及有機質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參訪心得--03114/06/05
- 花蓮區農業專訊--土壤微生物及有機質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參訪心得--02114/06/05
- 花蓮區農業專訊--土壤微生物及有機質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參訪心得--01114/06/05
- 土壤碳匯效益114/05/19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