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發芽-花蓮原住民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卓清部落--06
作者:曾竫萌;楊大吉;陳美齡
公佈日期:113 年 07 月 19 日
•Bunun
溪水清澈的安居之地-卓清部落
pu’i/acipul玉米
學名:Zea mays
屋簷下掛著曬乾呈現金黃色澤的玉米,曬乾的玉米耐保存,在布農族不僅是保種,更是平日的常備儲糧,過去也是布農族的主食之一。
在部落種植的是硬質玉米,也就是飼料玉米,耐旱好種植,也很營養。傳統飲食裡的Dan-Dan-Bue,就是將玉米打成粉狀,煮成濃稠綿密,是長輩跟幼兒最佳營養補充的副食品。
農事管理:小米播種完畢之後,只要天氣不是太冷或是太熱,就可以種植玉米了。玉米種植大約4個多月可以收成,收成後翻土時將田裡的玉米莖桿打入田區,作為下一次種植的天然肥料。而部落種植人口年齡漸長,土地多休耕,休耕土地種植玉米,也可領取補助。
飲食文化:布農族人會將硬質玉米搗成玉米粒或是玉米粉狀,煮成玉米飯或是玉米粥,再搭配豆類野菜,或是捕獲的山產肉類,就是營養豐盛的一餐。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業推廣教育-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延伸閱讀
- (第143期)技術服務季刊114/10/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114年本場辦理農民學院課程及時間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人事異動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新竹縣永續農業生產合作社展現青農群聚成果-2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新竹縣永續農業生產合作社展現青農群聚成果-1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紫湯圓開運指南:好運「紫紫」來!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 頒獎典禮盛大舉行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恭喜本場傅仰人副場長與莊浚釗分場長榮退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8期-------------第7屆百大青農余振華-綠寶石的傳承與創新114/10/03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8期-------------青花菜114/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