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芋苗種植機移栽芋頭苗不用再歪腰 本場輔導吉安農友邁入農業自動化
繼本場113 年度力邀臺中區農改場到轄區實際示範該場開發的芋苗種植機,今年本場再接力於吉安鄉干城及南華地區設置示範田,並於2 月21日召開示範觀摩會,與吉安鄉農會一起向農友介紹該機運行方式並現場操作,其效率較人工提升25%,農友也不必再辛苦彎腰,本場期待藉由農業機械化振興地方農產業,不再受缺工困擾。
花蓮縣吉安鄉是芋頭的第四大產區,栽培面積約200 公頃。本地種植期為11 月至隔年3 月,剛好是低溫又多雨的時候,而傳統芋苗移植全部依賴人力,包括整地後以畫線器縱橫畫線定位、人手拖著苗盤在泥濘的田裡彎腰取苗、插苗種植,單人作業每日8 小時種植1.3 分地。
這次示範的芋苗種植機是附掛於曳引機後,需要駕駛1 人、後端2 組種植機構各由1 人負責供苗,可於田間依序進行破土、開溝、夾放苗、鎮壓極覆土等動作,機械種植3 人團隊每日可移植5 分地,作業效率較人力提高23.1%。經本場試驗觀察,機械於旱田作畦種植再淹水的模式,與慣行人工於濕田平畦種植,芋頭生育表現並無差異,採收的母芋產量與品質也相當。
農機研究室李易樺助研員表示,傳統人工種植耗時又耗力,所以導入機械主要是為了要提升整體作業效率,還有在工作上也更輕鬆,大大減低對身體的負荷,另外如果供苗熟練度提高,作業效率也會再提升。目前該機械除了在全臺推廣外,中部地區的芋頭生產合作社也應用中。
本場楊大吉場長強調,傳統農務的辛苦,隨著人口老化和年輕人不願從事傳統農務,農業省工機械化是必然趨勢。因此現階段本場輔導農友應用芋苗種植機,場內也持續開發韭菜自動化種植機,並推廣水稻無人機直播技術,改善農民工作環境的同時也能提升生產效率。
未來,農業更將朝向全面的自動化發展。楊大吉場長表示,農業部積極推動農機Uber化,建立農機共享平台,讓農民可隨時租用所需農機。他鼓勵吉安農會未來成立在地的農機Uber中心,與在地代耕業者合作,提供更靈活的農機租賃服務。
吉安農會張德奇總幹事首先感謝本場投入大量心力,研發農機來改善農友種植的辛勞、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他表示吉安鄉的作物,除了水稻全程機械化外,其他如龍鬚菜、白頭韭菜、芋頭等,大多仰賴手工種植。目前場內開發白頭韭菜作畦機及移植機、導入芋苗種植機,確實為在地農友解決產業困境。
但由於機械化種植與傳統方式不同,張德奇總幹事呼籲農友需要配合調整。他說明例如芋頭機械種植需要在旱田種植後才能淹水、白頭韭菜種植機的畦面也與傳統不同,因此農民應該要調整種植方式,而非一味地抗拒轉型機械化。
張德奇總幹事也表示,為減輕農民負擔,吉安農會預計將與改良場合作,成立農業耕作人力團,屆時農民可預約派工使用這些機械,預期有助未來農會掌控鄉內作物的生產與管理,確保產品品質和數量、穩定市場價格,增加農民收益。他期許在本場、農會及農友相互配合下,共同創造最佳的生產方式。
楊大吉場長希望透過與農會等各單位合作,開發更多省工機械,致力於提升農民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環境,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能夠更輕鬆地從事農業,並且賺取更豐厚的利潤,也期待藉由機械化讓傳統農產業煥發新生命。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根菜類 > 根菜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根菜類 > 根菜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農作機電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3114/05/12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2114/05/12
- 花蓮區農技報導--白頭韭菜作畦機--01114/05/12
- 花改場--逆轉缺工讓吉安韭菜「長長韭韭」114/05/12
- 114年5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5/05
- 自主移動精準噴藥機114/04/24
- 花蓮區農情月刊--芋苗種植機移栽芋頭苗不用再歪腰 本場輔導吉安農友邁入農業自動化114/04/18
- 花蓮區農情月刊--協助織羅部落葛鬱金採收及加工 解決在地農產業問題114/03/14
- 花改場--芋頭種植省工好幫手!114/02/24
- 114年2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