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國產落花生乾燥中心 臺南農改場示範觀摩新型一貫化處理技術
推動國產落花生乾燥中心 臺南農改場示範觀摩新型一貫化處理技術
為落實國產雜糧自動化生產政策,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積極推動「國產落花生採收後乾燥中心」示範場域設置,整合落花生從田間收穫後的去土、去雜與循環式乾燥作業流程,打造一貫化機械處理體系。該場訂於5月16日(星期四)上午,於雲林縣土庫鎮扶朝里秝豪花生辦理觀摩會,邀請相關業者、產銷團體與農友共同參與,實地了解該技術成果。
臺南場陳昱初場長指出,臺灣落花生年種植面積約16,000至18,000公頃,其中以雲林縣為最大產地,佔全臺總產量七成以上。雖然田間整地、播種、採收等已導入機械化代工,但收穫後的乾燥環節仍仰賴人工日曬,面臨勞力老化、曝曬場地不足及道路曝曬衍生的交通爭議與塵土污染等問題,已成為限制產業永續發展的重要瓶頸。為解決此一問題,農業部近年委託臺南農改場及產學界合作研發國產化乾燥設備,終於在110年成功開發「循環式落花生乾燥機」,並通過農機具性能檢定。該乾燥機具備自動控制與節能設計,單次可處理12.5公噸鮮莢,乾燥時間僅需2.5至3.5日,每臺可服務約20公頃田區,每季可節省300人日以上人力,有效提升乾燥效率與生產安全。
陳場長進一步說明,該場目前輔導秝豪花生成立一貫化示範場域,導入去土、去莖雜、乾燥與卸料等自動處理機具,實現收穫後處理的標準化與精緻化,不僅解決傳統曝曬人力及場地問題,也大幅降低受氣候與污染影響的風險,確保食安品質與契作穩定供貨。特別是在降低黃麴毒素污染風險、減少交通安全糾紛與農村作業衝突上,意義非凡。
臺南農改場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落花生契作與乾燥中心政策,透過產官學協力推廣標準化機械作業流程,吸引年輕農民回流投產,建立現代化雜糧加工示範體系,為國產落花生產業邁向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聯絡人:陳國憲 05-5912901#505)
進料輸送
進料輸送
子房柄去除機
循環式乾燥機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花生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政策宣導~長照3.0規劃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新團隊夥伴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季食開始-綠竹筍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產品開發從打樣開始:打造理想產品藍圖的加工課程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桃園場開發蔬菜食農實作栽培套組 協助教師推行食農教育-2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桃園場開發蔬菜食農實作栽培套組 協助教師推行食農教育-1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春暖花開、舞蝶翩翩-新品種繡球花介紹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114年全國優質安全驗證綠竹筍評鑑結果揭曉 優質筍王風光出線 展現綠竹筍品質與產業競爭力114/08/29
-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創新育成中心業務現況與願景114/08/27
- 在地基因資源的價值再探:臺灣黑山羊之保存與利用潛力1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