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土壤碳匯效益
作者:廖崇億
公佈日期:114 年 05 月 19 日
文圖/ 廖崇億
近來常有農友洽詢土壤碳匯議題,詢問能否透過耕作取得碳匯與碳權,進而增加額外收入?為此,本場簡要說明如下,提供農友參考。「土壤碳匯」即增加土壤碳儲量,簡而言之,就是提高土壤中的有機質或生物碳含量。研究顯示,依耕作管理、氣候及土壤特性差異,土壤每年碳匯量大致在10 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公頃/年(MgCO2e/ha/y) 之內,若管理適當,水稻雜糧等耕作田區的碳匯量約3-4 MgCO2e/ha/y, 草生栽培則約1-7 MgCO2e/ha/y。此外,施用生物炭因不受氣候影響,可較明確增加土壤碳匯,惟施用量應控制在3% 土壤重量之下,方不致對生產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以每公頃最多施用約60公噸計算,相當於220 MgCO2e/ha碳封存。近年國際自然碳匯價格依據類型不同,碳權價值大致在1,000-3,000 元/MgCO2e/ha 間, 估計前述耕作管理土壤碳匯量價值1,000-7,000 元,施用生物炭構成碳匯量似乎較高,但以生物碳每公斤5 元計算,其施用成本可能高過碳匯價值,且若將碳匯轉為可交易之碳權,尚須符合方法學架構、實地調查與第三方驗證,目前每案費用約數十萬,需有相當專案面積來分攤成本。而依據農業統計生產總面積與總產值分析,水稻、大豆每公頃產值在5-1.8萬元間,果樹以柑橘和葡萄為例,每公頃產值在59-226.6 萬元間, 因此雖碳權價值看漲,但仍不及作物生產收益。日前儘管環境部通過農業部提出的「改進農業土壤管理方法學」,幫助農業碳權邁進一大步,然至專案形成與實際農業碳權交易仍有一段距離。短期內,「土壤碳匯」價值目前主要為有助於改善土壤性質與永續農業生產,畢竟作物產值收益才是農業發展根本。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國際花卉產業動態114/10/23
- 農場見習對農民學院蔬菜栽培管理初階班學員訓練成效之個案研究114/10/22
- 全穀紅薏仁對高脂飲食小鼠代謝異常之影響114/10/22
- Arduino低成本開發板於光合作用測量的應用及展望114/10/22
- 不同品種大豆製作發芽豆漿之理化及品質分析114/10/22
-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166期)114/10/22
- 三色花見糰子一次學會114/10/22
- 臺中農改場與安達人壽合作ESG 專案「伊娜谷香糯米保種計畫」獲亞太行動獎銀獎!114/10/22
- 臺中農改場特刊再獲期刊最佳下載獎殊榮114/10/22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