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2024有機世界大會有機農業研究之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坊記實--02
五國有機農業學者回饋與分享
本工作坊首先由花蓮場有機農業研究中心邱淑媛主任介紹該中心成立的緣由,以及未來研究方向。接續即由全球5個國家(美國、加拿大、英國、瑞士、印度)有機研究中心學者分享參加花蓮場11月29日-30日於花蓮縣舉辦的生態之旅心得回饋,以及提供該國與花蓮場有機農業研究未來合作方向之建議,分述如下:
美國羅代爾研究中心(Rodale Institute)
Bharat Acharya 博士提到,美國羅代爾研究中心致力於區域性農業研究,以提升土壤健康與農業韌性。其研究重點包括:有機蔬菜生產試驗、選育富含花青素玉米品種、藏紅花露天栽培、覆蓋作物試驗、金盞花萬壽菊抑制線蟲、薑黃田有機土壤改良劑提升產量、無人機應用、監測溫室氣體排放等。而與台灣合作方式,他建議建立研究資訊的跨國網絡或平台,分享知識,安排定期的技術交流、農友的互訪、舉辦共同訓練及線上研討會等,長遠的展望甚至可以聯合申請研究資金。
加拿大有機農業中心(OACC)
Andrew Hammermeister 教授表示,在生態之旅台灣經驗中學習到如何加強與原民農友的合作,可提供加國參考,並認同台灣農業部對有機農業研究中心的支持。加拿大有機農業中心負責統籌全國農業研究,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政策。他認為,台灣有機農業規模雖小但具永續性,花蓮場應發揮統合者角色,建立「知識龍捲風」機制,將研究成果傳遞至農友、消費者與供應商。他建議未來台加雙方可透過農友培訓、線上課程取得專業證書。另花蓮場建立以原生草花植被加強農田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加拿大農場面積平均200公頃相當大,但該機構附近的農場面積較小與台灣類似,因此未來可就台灣生態農業研究和加工技術分享交流以輔導小規模農場,提升創新與加值收入。
英國有機研究中心(Organic Research Centre)
Lindsay Whistance博士表示此次生態之旅不但收穫豐富且體驗愉快,在農田中感受到台灣有機農業發展不僅重視生態平衡,且重視人類與自然共存,她並分享英國透過喬木和灌木樹籬種植在農田邊,吸引鳥類與昆蟲來棲息,創造野生動物路廊,維持生態平衡之餘也維持水土保持及緩衝功能。英國相當重視與養殖動物共享土地,將農、林與家畜系統融合,維持地景同時也強化畜禽生產。該中心的重點工作包含:土壤健康、遺傳多樣性提高作物韌性、多樣化的種植模式、覆蓋物的選擇、人與動物的福祉、混農林業。未來台英的合作方式,可先了解農友的需求,因地制宜進行研究,針對有機農業和食品生產深入做消費者習慣及目的研究,提供有機市場開發建議。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機構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 (第143期)技術服務季刊114/10/17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文宣-強化韌性 照顧農漁民114/09/30
- 人事異動114/09/30
- 文樂部落常用植物-艾納香小知識114/09/30
- 文宣-獎勵農漁民子女就學金114/09/30
- 花改場--熱帶性低氣壓(TD09)接近南方海面 請花蓮及宜蘭農友預作防範114/09/17
- 花改場--蘭陽平原永續行動啟動 農業部攜企業共守友善農田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產業數位轉型 就靠智能灌溉與雲市集數位行銷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阿娥又報報 宜花有機農業接軌國際永續1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