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花卉育種發展策略與挑戰
西元1960-1980 年臺灣開始有切花卉產業,生產菊花、唐菖蒲、玫瑰花等。栽培品種皆由政府機關引種、試作、然後推廣給農民栽種。種苗則由農民自行繁殖或輔導專業農民生產。西元1977 年在埔里試作香石竹成功後,宿根滿天星、非洲菊、百合等陸續引入。臺灣花卉新品種開始與國際接軌。由於需支付高額的種苗費用因此臺灣開始發展組織培養繁殖技術。西元1988 年植物種苗法公告,然一直未執行品種權保護,花卉生產者也沒有品種權觀念。聖誕紅盆花產業興起(1990-) 後,侵害美國種苗公司利益,政府才於1997 年開始執行品種權保護(PBR)。同時政府驚覺到育種的重要性,才開始投入花卉品種開發。
臺灣發展育種產業的資源( 競爭力分析) 有:一、天時:二十世紀末經濟不景氣國外大種苗公司裁員,新花卉產能不足。臺灣新花卉進入世界市場的良機。二、地利:臺灣冬季氣候冷涼、乾爽,適合採種。( 冬季開花作物:中性日照植物、或短日日照植物的採種)。三、人和:優質的人力資源政府積極投資農業科技開發與推廣教育,農民知識水準高,作業人員勤勞、靈巧、新技術學習能力強。
臺灣花卉育種發展至今已經二十九年(1996-2025) 卻成果不彰,主要的原因有:一、執行計畫後無成果:執行人離職、經費不足、育種計畫缺少長期計畫支持。二、品種無競爭力、決策者不了解花卉品種權行銷,以至於申請品種權後無授權生產。三、品種無競爭力、量產種苗發生問題,或不懂市場行銷,以至於被授權者未生產或未上市。
針對花卉品種沒有競爭力,茲以商業九宮格(BMC) 說明,並提出對策。品種的價值定位( 育種目標) 的問題可分為:作物種類的競爭力與新品種特性的競爭力。適合臺灣發展育種的花卉種類之條件有:容易栽培且種不死的花卉( 世界流行趨勢),熱帶或亞熱帶花卉( 適地適種育種成本低),景天酸光合作用型的植物( 耐高溫乾旱逆境容易貯運),臺灣有重要花卉作物的近緣特有物種的花卉( 特殊育種資源),以及百年以內才開發的新作物( 雜交育種,易趕上國際水準)。至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品種需則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創造有價值的新特性,或解決現有品種的缺點,讓產業鏈上每階段的經營者都滿意( 能賺錢)。例如:消費者的需求有:容易栽培( 種不死)、有個性的美且有活力、觀賞壽命長。銷售業者的需求有:容易維護管理、儲架壽命長、殘貨少。物流業者的需求有:重量體積小、容易包裝運輸、物流損耗少。生產者的需求有:觀賞價值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容易繁殖栽培、單位栽培面積產量高、栽培期短等。
另外育種者要有提高育種效率的方法。例如育種前大量蒐集作物資訊與資源,檢視作物品種流行趨勢,訂定明確育種目標,利用花粉培養檢測親本稔實性與授粉時機( 適當溫度),善用逆境授粉提升育種效率。並運用育種科技解決育種障礙,例如利用種間雜交導入新特性,利用植株染色體多倍體化技術以恢復稔實能力,利用未成熟胚拯救技術以獲得雜種後代,以及其他方法例如朱槿子房修補。
花卉品種的市場行銷包括販售種苗與品種授權生產兩種,國際現況以後者為主流。植物品種權的目標客戶為:1. 能夠看出新品種潛力的人,2. 能將新品種行銷到市場的人,3. 花卉產業界的佼佼者。育種者與目標客戶相互之間需對標的花卉的經營理念相似,也能共享產業資訊。筆者與陽昇園藝公司是從品種授權、產學合作,到開發種苗產業的夥伴,這與中興大學和日本華金剛株式會社合作模式相仿。
花卉育種者開拓國際市場需須先了解各國植物檢疫規範,了解國際植物品種權授權模式。積極參加國際花卉展覽,積極與國外公司合作開發市場,也可以委託國外品種專業代理人。期待臺灣有更成功的育種者,更期待臺灣能成為熱帶亞熱帶花卉的種苗中心。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相關檔案下載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政策宣導~長照3.0規劃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新團隊夥伴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季食開始-綠竹筍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產品開發從打樣開始:打造理想產品藍圖的加工課程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桃園場開發蔬菜食農實作栽培套組 協助教師推行食農教育-2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桃園場開發蔬菜食農實作栽培套組 協助教師推行食農教育-1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春暖花開、舞蝶翩翩-新品種繡球花介紹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114年全國優質安全驗證綠竹筍評鑑結果揭曉 優質筍王風光出線 展現綠竹筍品質與產業競爭力114/08/29
-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創新育成中心業務現況與願景114/08/27
- 在地基因資源的價值再探:臺灣黑山羊之保存與利用潛力1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