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溫度對臺灣稻熱病菌 (Pyricularia oryzae) 四種病原型菌株生長及產孢之影響
作者:陳繹年;吳東鴻;陳美君;陳珮臻
公佈日期:114 年 06 月 01 日
氣候變遷引發的溫度與降雨變化,可能影響某些對濕度和溫度敏感的植物有害生物及其媒介生態,進而改變病害的發生率及其時間和空間分布。先前研究顯示,臺灣稻熱病菌 (Pyricularia oryzae) 可根據對麗江新團黑谷單基因系 (Lijiangxintuanheigu monogenic lines; LTH MLs) 的致病力,分為5 個病原型菌系,且這些菌系在棲地溫度上存在差異。本研究針對4 個主要病原型菌系,每個菌系選取5 個分離株,分析溫度對其菌絲生長與孢子形成的影響。結果顯示,24–32℃為適合臺灣稻熱病菌生長與繁殖的溫度範圍,其中28℃為最適溫度。當溫度低於20℃或高於36℃時,稻熱病菌的生長和繁殖受到顯著抑制。所有分離株在36℃下均能存活,但幾乎完全停止生長。整體而言,L4 和L5 菌系在32℃下的生長和繁殖優於24℃;然L1 和L2 菌系相對在24℃下表現更佳。特別是L4 菌系在24–32℃間的繁殖能力顯著高於其他3 個菌系。根據4 個主要病原型菌系在不同溫度下的菌絲生長與孢子形成能力,推測自2019 年以來平均氣溫持續上升,可能導致L4 和L5 成為臺灣近年流行菌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顯示溫度變化對臺灣稻熱病菌流行的影響,並為應對氣候變遷提供重要的抗病策略參考。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病理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病理 > 病原拮抗菌與天敵
消費者知識庫 > 生命科學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生命科學類 > 真菌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二期稻作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治114/10/27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蝴蝶蘭永續管理中黃葉病感染源之探討與管理114/10/23
- MPS花卉永續驗證系統之國際發展暨臺灣花卉產業推動現況報告114/10/23
- 國際花卉產業動態114/10/23
-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特刊第158號-2025國產花卉永續韌性發展與應用論壇114/10/23
- 春蘭在蕙蘭雜交授粉親和性與縮短瓶內育苗時程可行性之探討114/10/22
-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166期)114/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