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場農情月刊第311期-大師解密介殼蟲的各類絕技!農友去除螞蟻盟軍大有幫助
本場於9月12日邀請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林彥伯老師蒞臨,以「介殼蟲類作物害蟲及其天敵簡介」為題演講,農友與各機關同仁踴躍參與。林老師以風趣幽默的方式,介紹介殼蟲的多樣生態習性,讓所有與會者收穫豐富!
介殼蟲常見於公園或路邊的景觀植物或網室農作物上,外觀圓形如小漿果,少數為橢圓形,多覆有蠟質或硬殼,其危害包括吸食養分、分泌蜜露引發煤煙病,影響作物商品價值。其蠟質保護層與喜歡藏匿於植株縫隙的特性,使一般藥劑或資材難以觸及,化學防治仍以系統性藥劑為主。林老師指出,介殼蟲從卵期即受到蠟質層保護,且繁殖策略多元,初期甚至能透過孤雌生殖迅速擴張族群。
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介殼蟲與螞蟻的共生關係。螞蟻取食其蜜露與蟲體,猶如「飼養乳牛」,不僅搬運若蟲至營養豐富的植株,還會驅趕天敵。若不先降低螞蟻數量,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敵難以發揮防治效果。因此,防介殼蟲必須「先控螞蟻」,方 能事半功倍。
林老師提醒,介殼蟲最佳防治期為一齡若蟲,因蠟質層尚未完整,是藥劑最有效的時機。然而各種介殼蟲的生活史研究仍在進行中,目前還無法預測特定種類若蟲出沒的時間。耕作管理上,應避免植株過密、保持田區清潔,並清除如大花咸豐草等雜草寄主。歷史上臺灣曾有利用天敵防治成功的經典案例,如引進澳洲瓢蟲根除吹綿介殼蟲。目前國內的天敵研究興起,臺灣本土種的天敵包括有捕食「蘇鐵白輪盾介殼蟲」的臺灣方頭出尾蟲、寄生「木瓜秀粉介殼蟲」的木瓜抑蝨跳小蜂等。
最後,林老師強調防治工作其實是預防勝於治療,總結三點建議:一、適時修剪枝條以保持通風;二、管理田區及周邊雜草;三、必須同步防治螞蟻,讓天敵有機會發揮作用。整場演講不僅深化大家對介殼蟲的認識,也提供實務可行的田間管理方向。
知識樹分類
生產者知識庫 > 農藝類
生產者知識庫 > 園藝類
生產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生產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生產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生產者知識庫 > 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 推動蘆筍產業機械化 臺南農改場與東勢農友共創省工新局114/11/18
- 強化抗病與逆境適應力 臺南農改場打造設施瓜果施韌性栽培新典範114/11/15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從農田到課堂:桃園市永福國小的智慧農業之旅114/11/13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神農親傳弟子曾晧真榮獲第7屆百大青農殊榮:打造湖口有機鄉-2114/11/13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神農親傳弟子曾晧真榮獲第7屆百大青農殊榮:打造湖口有機鄉-1114/11/13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季食開始-12月-甘藍114/11/13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第34屆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114/11/13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5期-------------本場113年試驗農場開放參觀日活動~智慧耕永續 幸福樂食農~活動圓滿成功114/11/13
- 苗栗農情月刊第311期-114年11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11/11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1期-辦理農業淨零講習,維護農業永續114/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