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9
病原菌:
Phytophthora cactorum and P. citrophthora
病徵:
花及果柄受感染後褐化腐爛,幼果受感染罹病部位轉為黑褐色,最後果粒乾枯木乃伊化,硬若皮革故稱革腐。成熟果受害部位呈白化水浸狀,病斑擴大,如開水燙傷狀。多雨季節容易發生,農友稱為〞水傷〞。
發病生態與時期:
病原菌游走孢子隨著雨水濺潑至果實造成感染,在臺灣引起草苺果腐的疫病菌至少有二種,分別為Phythophthora cactorum 及P. citroph-citrophthosa thora。前者在土壤中以卵孢子(Oospore)或存活於植株殘體中,渡過不良環境,俟環境適合時再發芽生長,形成孢子囊及游走子,隨雨水及灌溉水傳播為害。雨季發生嚴重,北部草苺栽培區,冬季只要有雨,果腐病即會發生。大湖地區冬季一般降雨日數不多,果腐病發病率較低,三、四月春雨來臨後發病率顯著提高。
防治方法:
一、 畦溝鋪放榖殼5公分,減少游走孢子隨雨水濺潑感染的機會。
二、 草苺園上方架設白色16網目尼龍網,雨滴無法直接穿透細孔目,破碎的雨滴形成霧狀下降,無法將土壤中病原菌攜離土面,果腐病即不會發生。
三、 藥劑防治: 70%免得克寧可濕性粉劑,500倍,於花苞初開時開始施藥,每隔7天施藥一次,本藥劑試驗時加「全透力」1000倍,採收前7天停止施藥。
四、 雨季來臨前,可噴佈稀釋1000倍之亞磷酸與氫氧化鉀混合溶液,每7天一次2-3↑良好之保護效果。啞磷酸需使用當日配製,等重之亞磷酸與氫氧化鉀須分別溶解再混合使用。
資料來源:
行政院農業試驗所 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2%
我喜歡:36%
很實用:10%
夠新奇:0%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皮諾可(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1/09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