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菜蟲」,難道台灣的農產運銷制度倒退二十年嗎?
日前因風災的緣故造成菜價上漲,但約三個星期的時間菜價又開始直直落,這種「菜金菜土」的現象是短期的供需失衡,還是如媒體及政客所批露有「菜蟲」做人為壟斷、操控價格;吾人從市場面及產地面分析之便可見真章。
第一,市場面:蔬果價格天天在波動,以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第一市場為例,每一項農產品皆由許多承銷人以競標方式來決定當日價格,當農產品的到貨量(供給量)增加或承銷人的需求降低時,農產品的價格會隨之下降;反之,則價格上升,此實為典型的市場機制運作的結果,亦即供給量與需求量的均衡點即為當日價格。再者,第一市場為大台北地區供貨量最大的批發市場,在農產品的定價上具有領導地位,足以影響地區性小型批發市場之定價,以及各零售市場的售價。舉高麗菜為例,日前風災過後新聞及坊間皆傳言一顆高麗菜(特級品)要價二百元,以當時第一市場空簜簜的高麗菜競標區看來,每天只有數百件到貨量,必須供應幾千個承銷人的需求,這種價格實屬合理,並非地區性批發市場小盤商(媒體所報導的市場「菜蟲」),在操縱特定農產品的價格,因為這些盤商所擁有數量不足以影響市場價格。
第二,產地面:現今農產運銷制度,多由各鄉鎮市的農民團體(農會及合作社)辦理共同運銷;亦即農民以產銷班為單位將整批農產品委託農民團體以共同運銷的方式,運送到各地區的批發市場。舉宜蘭三星青蔥為例,多由三星鄉農會與青果社宜蘭分社辦理共同運銷,零星的自營盤商(媒體報導的產地「菜蟲」)只擁有少量青蔥,並不足以影響市場價格。再者,彰化溪湖鄉為台灣青蔥最大產地,若風災過後青蔥受損無法北上時,大台北地區只剩下宜蘭青蔥,在供給量短缺的情況下,價格自然上揚。
由上述可知,每項農產品的當日價格皆由供給與需求所決定。「抓菜蟲」的議題近日來受到高度關注的同時,也暴露出部分媒體與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水準不足,報導總喜歡「語不驚人死不休」。再強調一次,蔬菜具有「高度易腐性」的特質無法囤積,那麼何來的「抓菜蟲」?回歸理性面來檢視,短期的供需失衡政府應該維持「自由放任」或「積極介入」(大量進口應急)是高度的兩難。風災過後農民已受到一次損害,大量進口易使復耕的農產品賣不到好價錢,而造成第二次傷害;到底要傷了農民還是讓消費者荷包短暫失血,使得農政單位相當頭疼;毫不客氣地批判,政客及媒體所言太過膚淺,還必須回家做做功課才行。
本篇討論
2 則
在此有一問題請教,當供給遠小於需求時,市場上產品價格上揚,此時原產地的產品價格理應跟著拉高,事實也應是如此,只是拉高的幅度可能遠小於市場上的價格上漲幅度,這中間的大幅價差原因可能出在哪裡,有沒有改善的可能?
我覺得這是媒體應該著力的,不過我很體諒他們的職業生態,基本上她們必須被歸類為娛樂業,不能強求他們做新聞專業人員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