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栽培綠蘆筍
綠蘆筍曾是台灣重要輸出農產.現在卻很少吃到台灣自產蘆筍
本篇討論
3 則
排水良好
氣溫偏低有水霧的山腰上比較好^^
要種的話要有很深很深的土
因為他的根要鑽很深~~
屬於半日照
所以要有半天有陽光直射
下午要有水氣
所以要霧狀噴水^^
要是有長入蘆筍要用土埋起來 免得見到陽光變苦~~
要種嗎?
可以去租一個沙地山腰試試看
但是被偷拔的機率百分之百
是高失竊率作物^^"
你要住到山腰去陪他~~
慣行栽培管理模式,蘆筍經冬季低溫期後根盤會蓄積養分和發育鱗芽群,鱗芽於春季溫度上昇時即開始萌芽,因此必須於萌芽前完成春季生產管理作業。首先刈除筍田地上部枯株與老化植株並焚燬,以減少田間病原菌,後再行肥培管理。畦先行兩側破畦,再施有機肥400公斤/10公畝、豆餅粉120公斤/10公畝,後行培土與灌水,培土高度以12公分~15公分最適宜。進入留母莖期間約3月上旬-4月上旬,留母莖期間須注意植株莖枯病與薊馬防治,4月上旬著手留母莖支數處理,主要是刈除纖細與密集植株,再行去頂工作,植株高度以120-140公分最佳。植株擬葉成熟後(約35-40天)進行春季嫩莖採收,採收前須隔畦施用尿素20公斤/10公畝做為第一次追肥,爾後每20-30天於畦間輪流施用同量追肥,水分補給,於採收期間每10天灌水一次,至植株枯黃,結束春季採收及追肥、灌水作業。
栽培模式(二)
冬季綠蘆筍生產模式,可以於12月中旬至2月間利用小型隧道式塑膠布覆蓋筍田後,以不留母莖方式採收一個月,再於春季和夏季採用一般留母莖採收,秋季為休閒期。此栽培模式因於低溫期進行生產,芽盤發育與養分蓄積較差,因此春季蘆筍嫩莖產量略減。至於管理作業則與慣行栽培模式相同,惟不同是因貯藏根養分減少,春季早期萌發的嫩莖較纖細,影響留母莖,須延長留母莖期間(約40-45天),使留母莖植株直徑達0.8公分以上,以達到留母莖栽培目的,肥料施用及灌水請參照栽培模式(一)。
栽培模式(三)
夏季生產模式:於早春不留母莖採收嫩莖一個月(2月下旬~4月中旬期間),再於春夏季(4月中旬~8月)和秋季採留母莖採收,早春不留母莖採收除要刈除筍田枯株與老化植株並焚燬外,不必破畦、施肥,但須灌水。採收期間因溫度變化關係,採收期不致,但當採收的嫩莖其直徑小於0.8公分時即應停止採收,因此時根盤的進行養分已用罄,不能再採收嫩莖,要立刻慣行栽培模式作業,惟留母莖時植株較纖細,須延長留母莖期閒(約35-40天),選擇植株直徑0.8公分以上當母莖,以達留母莖栽培目的,肥料施用及灌水請參照栽培模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