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74
蛇莓
學名:Duchesnea indica (Andr. ) Focke
科名:薔薇科(Rosaceae)蛇莓屬(Duchsnea)
別名:雞冠果、蛇波、地莓、蛇泡草、蛇盤草、蛇果草、龍吐珠、寶珠草、三匹風、台灣蛇莓、蛇蛋果、蛇抱、蛇婆、雞冠果、疔瘡藥、三爪龍、地楊梅、三爪風。
英文名稱:Mockstrawberry, Wild Capegoseberry, Hebiichigo
分布:臺灣全境平野至中海拔以下地區之草生地或路旁。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細長,呈匍匐狀生長,多分枝,節上生不定根,全體被白色絹毛。三出複葉基生或互生,有長柄,基部有2枚廣披針形托葉;小葉近菱形,圓卵形、卵形或倒卵形,先端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鈍鋸齒牙,兩面散生柔毛或上面近無毛。花單生或雙生,著生於葉腋,具有長梗,花黃色;花萼 5 裂,裂片卵形,先端銳尖形,副花萼5裂,裂片倒卵形,先端3裂,較花萼略大;花瓣5枚,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20-30枚,花絲呈絲狀,花托球形;心皮多數,離生。花後小瘦果密集花托上,集聚成球形肉質聚合果,成熟時呈深紅色,似小型草莓,可食,種子細小。花果期夏、秋之間。
繁殖方式:種子、分株、扦插。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有小毒。
因其匍匐莖在地上蔓延生長才有「蛇莓」之稱,在野外、路邊常可見到草地上點綴著鮮紅的球形聚合果,看起來像小草莓,可以生食,但過度食用有中毒的危險。在臺灣蛇莓屬植物僅此一種。
在藥用上,其莖葉可以止血、解毒、治胃病。其性味甘、酸、涼,有小毒,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涼血止血之效,可治白喉、菌痢、熱病、疔瘡、燙傷、感冒、黃疸、目赤、口瘡、咽痛、痄腮、癤腫、毒蛇咬傷、月經不調、跌打腫痛等。根部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可治目赤紅腫、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熱毒瘡瘍、熱病、小兒驚風、痄腮等。全草可煎湯內服或搗敷外傷。
現代研究,全草含有methoxydehydrochlesterol、lower condensedtannin、ellagitannin、gallid acid hexose、pentose、uronic acid等,及蛋白質、蛋白質鞣質多糖、酚性物質(phenolic substance)、熊果酸(ursolic acid)、rosamultin、kajiichigoside F、杜鵑素(farr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白樺苷(betuloside)、duchesellaGISide A、B,kaempferol-3-O-rutinoside等。全草具有抗癌、增強免疫功能、抗菌、影響心血管系統、平滑肌等作用,具毒性。
蛇莓的適應力強,對環境和土壤要求不嚴格,砂質土、黃泥土、腐殖土中均能成活,以選擇土質疏鬆、肥力適中、排水良好的土壤更佳,具有抗蟲、抗病之特點。露天栽培,除冬季,均能成活。夏季移栽,成活率更高,其生長迅速,容易蔓延生長成坪。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 p45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4) p92台北南天書局
(3)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學名:Duchesnea indica (Andr. ) Focke
科名:薔薇科(Rosaceae)蛇莓屬(Duchsnea)
別名:雞冠果、蛇波、地莓、蛇泡草、蛇盤草、蛇果草、龍吐珠、寶珠草、三匹風、台灣蛇莓、蛇蛋果、蛇抱、蛇婆、雞冠果、疔瘡藥、三爪龍、地楊梅、三爪風。
英文名稱:Mockstrawberry, Wild Capegoseberry, Hebiichigo
分布:臺灣全境平野至中海拔以下地區之草生地或路旁。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細長,呈匍匐狀生長,多分枝,節上生不定根,全體被白色絹毛。三出複葉基生或互生,有長柄,基部有2枚廣披針形托葉;小葉近菱形,圓卵形、卵形或倒卵形,先端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具鈍鋸齒牙,兩面散生柔毛或上面近無毛。花單生或雙生,著生於葉腋,具有長梗,花黃色;花萼 5 裂,裂片卵形,先端銳尖形,副花萼5裂,裂片倒卵形,先端3裂,較花萼略大;花瓣5枚,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20-30枚,花絲呈絲狀,花托球形;心皮多數,離生。花後小瘦果密集花托上,集聚成球形肉質聚合果,成熟時呈深紅色,似小型草莓,可食,種子細小。花果期夏、秋之間。
繁殖方式:種子、分株、扦插。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有小毒。
因其匍匐莖在地上蔓延生長才有「蛇莓」之稱,在野外、路邊常可見到草地上點綴著鮮紅的球形聚合果,看起來像小草莓,可以生食,但過度食用有中毒的危險。在臺灣蛇莓屬植物僅此一種。
在藥用上,其莖葉可以止血、解毒、治胃病。其性味甘、酸、涼,有小毒,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涼血止血之效,可治白喉、菌痢、熱病、疔瘡、燙傷、感冒、黃疸、目赤、口瘡、咽痛、痄腮、癤腫、毒蛇咬傷、月經不調、跌打腫痛等。根部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可治目赤紅腫、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熱毒瘡瘍、熱病、小兒驚風、痄腮等。全草可煎湯內服或搗敷外傷。
現代研究,全草含有methoxydehydrochlesterol、lower condensedtannin、ellagitannin、gallid acid hexose、pentose、uronic acid等,及蛋白質、蛋白質鞣質多糖、酚性物質(phenolic substance)、熊果酸(ursolic acid)、rosamultin、kajiichigoside F、杜鵑素(farr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白樺苷(betuloside)、duchesellaGISide A、B,kaempferol-3-O-rutinoside等。全草具有抗癌、增強免疫功能、抗菌、影響心血管系統、平滑肌等作用,具毒性。
蛇莓的適應力強,對環境和土壤要求不嚴格,砂質土、黃泥土、腐殖土中均能成活,以選擇土質疏鬆、肥力適中、排水良好的土壤更佳,具有抗蟲、抗病之特點。露天栽培,除冬季,均能成活。夏季移栽,成活率更高,其生長迅速,容易蔓延生長成坪。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 p45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4) p92台北南天書局
(3)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100%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lily(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6/07/30
很常見的可愛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