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2
盧會
學名:Aloe barbadensis Miller var. chinensin Berger
科名:百合科(Liliaceae)蘆薈屬(Aloe)
別名:蘆會、奴會、象膽、勞偉、蘆薈、油蔥、訥會、羅帷草、象鼻蓮、象膽。
英文名稱:Aloe, Barbados Aloe, True Aloe
分布:引進臺灣後全境普遍栽培
形態:多年生肉質常綠草本。根系鬚狀。莖短,木質。葉根生,叢生,螺旋狀排列,葉片肥厚,肉質,含粘滑汁液,劍狀,長15-40 公分,寬 2-8公分,基部寬闊,先端長漸尖,粉綠色,具白斑,邊緣疏生刺狀小齒,葉背有斑紋。花莖單生或分枝,高達 60-90 公分,其中花序長達20公分,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疏生小苞片;花多數,具短梗,彎垂,黃紅色帶深紅色斑點;花被管狀,頂端 6 裂,裂片稍反捲;雌蕊 6 枚,花藥丁字著生;子房上位,1-3 室,每室胚珠多數,花柱細長。果實為蒴果,三角形,成熟時開裂;種子多數,不同的品種之間的形狀差異較大。花期秋、冬間。
繁殖方式:分株
利用部位:根、葉
效用:清熱鎮靜、瀉下、通便、健胃、殺蟲。有小毒。體質虛弱或者脾胃虛寒者應謹慎服用。
蘆薈中的「蘆」字,其中文之意為「黑」,而「薈」則是聚集的意思,因蘆薈葉子切口滴出的汁液呈黃褐色,遇空氣便氧化成為黑色,又凝為一體,故稱作「蘆薈」。盧會原產於非洲熱帶乾旱地區,現在幾乎遍及世界各地,據調查,在印度、馬來西亞、非洲及熱帶地區都有野生盧會分布。盧會種類多達三百種,可入藥的只有庫拉索盧會(Aloe vera L.)、好望角盧會(Aloe ferox Mill)、木立盧會(Aloe arborescens Mill.)、中國盧會(Aloe chinensis Baker)、及皂質盧會(Aioe saponaria)被確認能用於食品、化妝品及醫藥保健的品種,其中庫拉索盧會是當中最適宜直接美容的盧會。臺灣於1661年自中國華南引進,在澎湖已馴化自生,現全境民間普遍栽培。其他的一般只能觀賞,如不夜城盧會、千代田錦等。
庫拉索盧會是常作為食用的品種,又稱美國盧會或翠葉盧會,平均每株有12-15片葉子,葉子呈螺旋狀排列,四周有刺狀小齒,葉片寬厚汁多,顏色一般為粉綠色,且有白色斑點,不過該斑點隨著葉片生長而消失。木立盧會又名小木盧會、日本盧會、木劍盧會、樹盧會,顏色呈灰綠色,外形直如樹木、又細又長,木立盧會的特點是比較苦。中國盧會又稱斑紋盧會,是庫拉索盧會的變種,它的莖較短,幼苗時葉片分成兩列,葉面葉背都有白色斑點且不會褪色。除此之外,尚有改良或是變種的食用盧會,如中華上農大葉盧會、元江盧會等。中國上海農學院植物遺傳育種研究室從庫拉索盧會中選育出的變異品種,稱為上農大葉盧會,其葉片被有白色蠟粉,葉色翠綠,葉肉肥厚潔白且無苦味,也是可食用盧會。但真正具有美容、營養、保健、藥用與觀賞集於一身的,只有庫拉索盧會,即所稱的美國盧會或翠葉盧會。
盧會常作為園藝用途,在民間亦常栽培作為藥用,或作為美容、健康食品之原料。其性味苦、澀、寒,有小毒,歸肝、胃、大腸經,具清熱鎮靜、瀉下、通便、健胃、殺蟲之效,用於治療便秘、小兒疳積、驚風、通經、殺蟲、淋症、瀉火、痔瘡痛腫等。盧會花性寒,味苦澀,有清熱、止咳、止血之效,可治療咳嗽、吐血、咯血等。
盧會葉片中含有超過二百種化合物,包括多種礦物質、 胺基酸、維生素、黏多醣、脂肪酸、蒽醌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糖、活性酶等。現代研究顯示,其成分含盧會大黃素(barbaloin)、異盧會大黃素(isobarbaloin)、盧會苷A, B(aloinoside A, B)、蒽醌(anthraquinones)、盧會苦素(aloesin)等,具有瀉下、抗癌、殺菌、抗炎、美容、強心活血、免疫和再生、免疫與抗腫瘤、解毒、鎮痛、鎮靜、防曬、防蟲、防腐等作用。食用新鮮盧會必須謹慎小心,因盧會大黃素富含於盧會皮中,具有泄下通便之效,會導致腹瀉,過敏性體質者、孕婦及經期中的女性要注意避免使用,因盧會大黃素會對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易引起腹痛、出血量增多甚至流產。盧會苦素能防止日曬後皮膚的傷害,特別是在UVB 曬後24小時內,具有曬後免疫調節作用,並可抑制黑色素細胞的酪氨酸脢作用,故可用於美白效果。
其性喜高溫、乾燥和陽光充足或半遮陰的環境。其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耐寒、耐陰。可單植、列植、叢植。宜栽培在排水良好、疏鬆土質中。一般採用幼苗移栽或扦插等進行無性繁殖。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保持品種的優良特徵。
參考資料:
(1)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3) p263 台北南天書局
(2)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3)維基百科
(4) https://kknews.cc/health/bolja2j.html
學名:Aloe barbadensis Miller var. chinensin Berger
科名:百合科(Liliaceae)蘆薈屬(Aloe)
別名:蘆會、奴會、象膽、勞偉、蘆薈、油蔥、訥會、羅帷草、象鼻蓮、象膽。
英文名稱:Aloe, Barbados Aloe, True Aloe
分布:引進臺灣後全境普遍栽培
形態:多年生肉質常綠草本。根系鬚狀。莖短,木質。葉根生,叢生,螺旋狀排列,葉片肥厚,肉質,含粘滑汁液,劍狀,長15-40 公分,寬 2-8公分,基部寬闊,先端長漸尖,粉綠色,具白斑,邊緣疏生刺狀小齒,葉背有斑紋。花莖單生或分枝,高達 60-90 公分,其中花序長達20公分,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疏生小苞片;花多數,具短梗,彎垂,黃紅色帶深紅色斑點;花被管狀,頂端 6 裂,裂片稍反捲;雌蕊 6 枚,花藥丁字著生;子房上位,1-3 室,每室胚珠多數,花柱細長。果實為蒴果,三角形,成熟時開裂;種子多數,不同的品種之間的形狀差異較大。花期秋、冬間。
繁殖方式:分株
利用部位:根、葉
效用:清熱鎮靜、瀉下、通便、健胃、殺蟲。有小毒。體質虛弱或者脾胃虛寒者應謹慎服用。
蘆薈中的「蘆」字,其中文之意為「黑」,而「薈」則是聚集的意思,因蘆薈葉子切口滴出的汁液呈黃褐色,遇空氣便氧化成為黑色,又凝為一體,故稱作「蘆薈」。盧會原產於非洲熱帶乾旱地區,現在幾乎遍及世界各地,據調查,在印度、馬來西亞、非洲及熱帶地區都有野生盧會分布。盧會種類多達三百種,可入藥的只有庫拉索盧會(Aloe vera L.)、好望角盧會(Aloe ferox Mill)、木立盧會(Aloe arborescens Mill.)、中國盧會(Aloe chinensis Baker)、及皂質盧會(Aioe saponaria)被確認能用於食品、化妝品及醫藥保健的品種,其中庫拉索盧會是當中最適宜直接美容的盧會。臺灣於1661年自中國華南引進,在澎湖已馴化自生,現全境民間普遍栽培。其他的一般只能觀賞,如不夜城盧會、千代田錦等。
庫拉索盧會是常作為食用的品種,又稱美國盧會或翠葉盧會,平均每株有12-15片葉子,葉子呈螺旋狀排列,四周有刺狀小齒,葉片寬厚汁多,顏色一般為粉綠色,且有白色斑點,不過該斑點隨著葉片生長而消失。木立盧會又名小木盧會、日本盧會、木劍盧會、樹盧會,顏色呈灰綠色,外形直如樹木、又細又長,木立盧會的特點是比較苦。中國盧會又稱斑紋盧會,是庫拉索盧會的變種,它的莖較短,幼苗時葉片分成兩列,葉面葉背都有白色斑點且不會褪色。除此之外,尚有改良或是變種的食用盧會,如中華上農大葉盧會、元江盧會等。中國上海農學院植物遺傳育種研究室從庫拉索盧會中選育出的變異品種,稱為上農大葉盧會,其葉片被有白色蠟粉,葉色翠綠,葉肉肥厚潔白且無苦味,也是可食用盧會。但真正具有美容、營養、保健、藥用與觀賞集於一身的,只有庫拉索盧會,即所稱的美國盧會或翠葉盧會。
盧會常作為園藝用途,在民間亦常栽培作為藥用,或作為美容、健康食品之原料。其性味苦、澀、寒,有小毒,歸肝、胃、大腸經,具清熱鎮靜、瀉下、通便、健胃、殺蟲之效,用於治療便秘、小兒疳積、驚風、通經、殺蟲、淋症、瀉火、痔瘡痛腫等。盧會花性寒,味苦澀,有清熱、止咳、止血之效,可治療咳嗽、吐血、咯血等。
盧會葉片中含有超過二百種化合物,包括多種礦物質、 胺基酸、維生素、黏多醣、脂肪酸、蒽醌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糖、活性酶等。現代研究顯示,其成分含盧會大黃素(barbaloin)、異盧會大黃素(isobarbaloin)、盧會苷A, B(aloinoside A, B)、蒽醌(anthraquinones)、盧會苦素(aloesin)等,具有瀉下、抗癌、殺菌、抗炎、美容、強心活血、免疫和再生、免疫與抗腫瘤、解毒、鎮痛、鎮靜、防曬、防蟲、防腐等作用。食用新鮮盧會必須謹慎小心,因盧會大黃素富含於盧會皮中,具有泄下通便之效,會導致腹瀉,過敏性體質者、孕婦及經期中的女性要注意避免使用,因盧會大黃素會對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易引起腹痛、出血量增多甚至流產。盧會苦素能防止日曬後皮膚的傷害,特別是在UVB 曬後24小時內,具有曬後免疫調節作用,並可抑制黑色素細胞的酪氨酸脢作用,故可用於美白效果。
其性喜高溫、乾燥和陽光充足或半遮陰的環境。其耐鹽性佳、抗強風、耐旱、耐寒、耐陰。可單植、列植、叢植。宜栽培在排水良好、疏鬆土質中。一般採用幼苗移栽或扦插等進行無性繁殖。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保持品種的優良特徵。
參考資料:
(1)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3) p263 台北南天書局
(2)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3)維基百科
(4) https://kknews.cc/health/bolja2j.html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100%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07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