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年起,世界各國包括日本、韓國、美國、台灣、中國等,紛紛傳出海水魚類感染神經壞死病毒及虹彩病毒之案例。這些病毒主要發生在石斑仔稚魚階段,嚴重影響育苗率,病毒致病機制除了水平感染外,種魚到受精卵的垂直感染亦是主要途徑之一。因此疾病的控制應朝向健康種苗的培育,環境的消毒及疫苗的開發等多方面著手。為克服此一問題,水產試驗所海水養殖研究中心自 2005 年起,即著手進行無病毒石斑魚種魚的培育工作。先以人工性轉變及繁殖技術縮短種魚培育的時間以減低投資成本,再定期以聚合酶連鎖反應 (PCR) 檢測技術篩檢出未帶原之種魚,並強化其營養以提高免疫機能,進而生產出良質受精卵。此外,同時配合環境消毒及洗卵方法,希望能因此解決石斑苗活存率低及產量不穩定的問題。
目前已成功獲得成熟雌雄種魚,在種魚生殖細胞之神經壞死病毒及虹彩病毒追蹤掃描檢測上至目前為止,水試所培育之種魚的檢測結果均呈現陰性反應(無病毒帶原)。
圖. 無病毒石斑種魚的例行性生殖力檢查
附件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0%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