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上屬水鱉科鹽草屬,本屬葉片在發育上先長葉片後再發展葉柄,有別於一般植物葉與柄是均勻的生長。生長在河口和沿海地區潮間帶上部的泥或泥沙基質上,通常底土為腐質豐厚的軟泥。廣鹽性物種,為雌雄同株群體型物種。臺灣現有的海草種類中,目前僅有本種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色名錄屬易危物種。目前僅嘉義與臺南的鹽田及澎湖的菜園有分布紀錄,直立莖高約2-7 mm,葉片較小,形狀較細長,只有三條縱脈,中脈粗側脈細,且無橫脈,可與其他物種作區別。葉片上常有紅色斑塊。
國際量測本種海草的碳匯能力為2.65~12 Mg C ha-1yr-1,國內量測碳匯能力4.78 Mg C ha-1yr-1。國內過去未對貝克鹽草進行復育行動,其潛在復育棲地包含低度利用鹽田,目前本所正與嘉義大學、嘉南藥理大學、宜蘭大學及東海大學等學校研發其復育方式,將是未來與社區與企業一同攜手復育重要標的。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0%
我喜歡:0%
很實用:8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小龍(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14/09/13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