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與羽絨
撰稿人:周宜靜
一般用來填充羽毛絨製品的羽毛來自於水鳥羽毛,主要是來自鵝和鴨,為肉品產業的副產品。依鵝、鴨與顏色可分成白鵝、白鴨、灰鵝、灰鴨;再細分也有純白鵝與純白鴨(一般泛指黑點率小於0.3%為純白),水鳥羽毛可細分為羽絨(down)及羽毛(feather)二大類。 一顆完整的羽絨看起來就像一朵朵的蒲公英,是很多細絲(barbs)從中心點向外散射形成的幅射狀結構,呈一顆顆立體球狀,裡面保有很多空氣,是真正保暖、經濟價值最高的部份,因此,羽絨常被稱為「軟黃金」。
臺灣為全球羽絨加工重鎮,憑藉優異的羽絨加工技術,成為亞洲羽絨生產之重要樞紐,依據農業貿易統計資料,113年國內進口原料毛約為8,357公噸,價值約25.3億元,平均每公斤約303元,經加工後出口之高級羽絨為10,418公噸,價值約56億元,平均出口價格約每公斤約537元,顯見國內羽絨經加工後出口,其加值達77%以上。
綜上所述,臺灣羽絨產業透過高品質的加工技術,不僅為傳統農業副產品賦予更高經濟價值,也成功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未來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附件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0%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