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國際碳認證體系及國內「濕地碳匯功能調查標準作業程序」的基礎上,針對復育海草床區增匯的方法進行實作與確認,並提出更具效率或提高準確度的調查方法,同時也建議針對在亞潮帶所復育的海草床,應增加復育海草床海域海水化學特性之監測,有助了解海草碳匯之路徑,進而提升碳匯之效益。
本研究在112年6月至8月間於通梁海草復育區完成100m2海草的移植,所移植的海草種類為單脈二藥草、卵葉鹽草及甘草等3種進行混植,其比例依序為60%、30%及10%。生物擾動是造成海草移植初期脫落的主因,改善此現象可於海草移植後,使用剪刀將地上部的葉片剪除,可降低被生物擾動的頻率。海草移植後,生物多樣性組成與豐度都有提高的現象。
並於112年6月6日辦理「重光海草床復育活動-打造海洋生物一個家」,偕同社區民眾至「重光海草復育示範區」辦理海草復育活動及海草復育區導覽,由重光里長與社區理事長帶領社區民眾共計有61人參與,全程也完成了海草移植面積30m2。未來可藉由海草移植技術推廣至社區,並媒合企業參與ESG。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100%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