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徵:茶細菌潰瘍是由細菌所引起的一種茶樹病害,可在葉片及嫩枝條上發生,主要發生在枝梢,剛發生時茶樹皮表面有油泡狀凸起小斑點,逐漸擴大至3~5mm大小之褐色病斑,最後撐破表皮呈現潰瘍的病徵。嚴重時罹病枝條乾燥褐化,病斑以上的芽、葉及枝梢枯萎死亡。
發生生態:文獻記載在日本發生時期為晚春及秋茶,以幼木茶園發生較嚴重,多發生於迎風面的枝條或茶園外圍的茶樹,病原細菌可在罹病枝條上越冬,成為次年的感染源。
防治方法:台灣發生本病不多,無相關防治資料可供參考。因此以下的防治方法為參考日本的文獻。
(一)噴施銅劑,噴施時期為風雨前及風雨後。
(二)茶園應種植防風林。
(三)罹病枝條應予剪除,以降低感染源。
資料來源: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上一篇
									臺灣茶樹新紀錄病害─輪紋葉枯病
								
															
									下一篇
									茶餅病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0%
											
											
												我喜歡:22%
											
											
												很實用:8%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阿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6/19
											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