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鳥蕉之屬名" Strelitzia" 原為紀念英王喬治三世王妃夏綠蒂的娘家 Mecklenburg Strelitz 而設,種名"reginae" 意為「女王」,可見天堂鳥在同科植物中為女王之尊。其花冠形似仰首伸頸的鳥兒頭冠,光彩奪目,猶如天堂之鳥,英文稱之"Bird of Paradise"。天堂鳥不但是切花之高級花材,也適合庭園美化或大型盆栽。花兩性,數朵在佛焰苞中著生,花不規則型,有長的紫色苞片,花萼3片橙黃色,真正的花,花瓣3片,中央1小片,2片連在一起形成箭狀深藍色的舌狀,整個花序大型而炫目。
栽培方式
天堂鳥成株叢生狀,無莖,南部幾乎全年可開花,但全台以春末至夏季開花最盛,栽培土質以肥沃之砂質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盆栽需使用2尺徑以上之大盆,以利根部伸展,每1-2個月施用一次花肥,磷、鉀肥比例高有利開花。每年冬季或早春加以培土、堆肥、整枝,以待夏季開花。栽培數年後,若植株叢生過於擁擠,應強制分株以促進新株萌發。
本種產於全島低海拔山區,原來被認為是特有種,但近年來在大陸的福建地區也有發現。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中活動,飛行活潑敏捷,會訪花吸蜜。本種最容易觀察地區是在基隆地區的紅淡山和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一帶,每年4月左右是羽化高峰期,在當地寄主附近的植物上,可觀察到大量剛羽化的新鮮個體,在臺灣灑灰蝶屬共有六種,本種分佈海拔最低,體型最大,前翅腹面亞外緣具一列由小至大的黑褐色斑點,在辨識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一世代蝶種,以卵期越冬。單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僅有無患子科的無患子,取食嫩葉,雌蝶將卵單產或聚產於寄主植物樹幹上的裂縫或皺摺處,卵呈白色扁平狀,表面有明顯網狀凹陷,待隔年春天寄主長出嫩葉,才陸續孵化,幼蟲齡期共分為四齡,終齡幼蟲綠色,通常於老熟的葉片下,蛹為縊蛹,外觀為綠色,上有橫向排列的黑色斑點。
雌雄鳥體色略異,繁殖羽與非繁殖季羽色也有差異。雄鳥繁殖羽額白色,眼前有黑線相連,頭上及頭後黑色,帶白色縱紋,喉白色,兩側從喙基至眼下有黑色斑,背紅褐色有2條黑色縱帶,肩羽紅褐色,羽先端有黑斑,下背及腰白色,尾上覆羽黑色。覆羽暗褐色帶淡色羽緣,初級覆羽及小覆羽黑色,先端白色。初級飛羽黑褐色,內側淡色,基部白色,次級飛羽黑褐色、羽緣白色,三級飛羽紅褐色,帶黑斑。尾羽黑色先端及基部白色,外側全白色。腹面的胸有寬黑帶在胸側呈鹿角分叉至眼、喙基及頸側,腹及尾下覆羽白色。 雌鳥繁殖羽羽色較雄鳥淡。非繁殖季喉白色,頭背皆較為暗褐色,羽緣灰褐色,腳暗褐色。 幼鳥體色似非繁殖羽,羽緣淡黃色。眼暗褐色,喙短、黑色,跗蹠及趾橙紅色。
棲地與習性
出現於海岸礁岩、河口地帶。漲潮時與其它種岸鳥混棲於高地,退潮時成群在潮間帶活動,連續快速的翻開石塊檢視下方躲藏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