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羅屬Datura之植物,大多含抗乙醯膽鹼之物質,在中國把花乾燥後可入藥,治哮喘、瘡瘍等,稱作「洋金花」,花為麻醉劑、鎮靜劑及瞳孔擴大劑。花型大如喇叭狀,花向下開放,具有特殊香氣,有些民眾聞後有暈眩感。誤食後口乾舌燥、吞嚥困難、產生幻覺等症狀,故不建議一般居家栽種,以免人畜誤食。
栽培方式
蔓陀蘿花冠有白、黃、橙、紫、粉等色,漏斗形,長約10~15公分,先端具有5尖突,大多會在山區看到野生種,因誤食會造成人或寵物的中毒,居家較少栽培,但會出現在公園、校園或圍牆等,需加以注意。對土質要求不高,半遮蔭到全日照環境較佳。
本種產於全島低、中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森林邊緣、溪流或樹冠邊附近活動,停棲時翅膀平攤,並常躲在葉片下,藉 以躲避天敵攻擊。喜訪花吸蜜,雄蝶會至溼地吸水外,也喜歡至林冠邊緣展現領域行為。與本種近似者為熱帶白裙弄 蝶,該種僅產於南部,且後翅外緣僅有一道黑褐色斑列,白裙弄蝶具有兩道黑褐色斑列,在辨識上並不困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北部地區低溫期以幼蟲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薯蕷科的裏白葉薯榔、日本薯蕷 、華南薯蕷和恆春薯蕷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表上,卵呈扁球形白色具縱稜,其上覆有來自雌蟲腹部末端之灰黑 色軟毛,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不同齡期的幼蟲,會製作不同形式的蟲巢。終齡幼蟲直接於巢內化蛹,蛹為縊蛹,頭 部具一指狀突,蛹呈淺黃褐色,兩側各有兩個三角形,其內具白色粉狀蠟質代謝物。
雌雄鳥同型,繁殖羽與非繁殖季羽色略異。繁殖羽頭上及後頸淡紅褐色具黑褐色羽軸,眉斑白色,黑色細過眼線,體背淡紅褐色,腰白色,尾上覆羽白色有黑褐色橫紋,翼上覆羽淡褐色有黑色斑點。初級飛羽黑褐色,內側先端白色,次級飛羽白色,尾羽白色帶黑褐色橫紋。腮、喉白色有暗褐色細縱斑。頭側、頸側、前頸、胸及上腹白色,有暗褐色縱斑。腹中央、下腹和尾下覆羽純白色。喙紅色先端黑色,跗蹠及趾紅色。非繁殖羽背面暗灰褐色,喉、前頸、上胸、胸側灰褐色,有黑色細縱紋,腹面白色,喙基橙黃、尖端黑色較多,跗蹠及趾土紅色。
棲地與習性
出現於海岸濕地。常與其它涉禽共棲,性機警,小群活動於潮間帶及附近的水 塘、沼澤、鹽田、河口,日、夜皆會覓食,喜於淺水間邊走邊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