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有毛,植株低矮,莖部短縮,成熟植株有走莖匍匐生長用以繁殖,生長密集時呈墊狀。橢圓形對生葉片蓮座狀排列,葉緣波浪狀,原種葉片深綠色,市面上具有葉片具深紅、粉紅及乳白色的彩葉品種,因為深紅色近似紅葡萄酒的顏色,所以品種名取為「Burgundy Glow」。總狀花序開於莖頂,紫色脣形花自橢圓形苞片內伸出。本種除本觀葉變種外,亦有花序較長的觀花品種。開花期近全年,以春至夏季最盛。
栽培方式
全日照或半日照環境皆可種植,全日照伴隨高溫、曝曬,易使植株產生缺水現象。半日照可有較旺盛的生長勢,葉色亦較鮮明。耐潮濕,根部浸水亦能生長,適合容易積水的潮濕地種植。盆栽則需要隨時補充水分以促進生長。肥料每季施用一次即可。
本種為特有種,產於全島低、中海拔山區,雖然分佈範圍廣,但數量並不多。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和常綠落葉闊 葉林等處活動,飛行快速,會訪花吸蜜,雄蝶喜於濕地吸水。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黑鳳蝶,但本種後翅腹面紅色斑 紋較發達,且具一極短的尾突,黑鳳蝶沒有,在辨識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部份冬季較寒冷地區則以蛹態休眠越冬。廣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芸 香科的柑橘、飛龍掌血和樟科的樟樹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新芽、葉片或果上,卵為黃色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 五齡,臭角為橙紅色。蛹為縊蛹,有綠、褐色兩型,常於寄主枝幹或附近人造物上化蛹。
體長約25cm。頭頂及上背灰色。額至眼後黑色,似帶眼罩。眼黑色。肩羽、下背至尾上覆羽橙色。翼及尾羽黑色。翼有一白斑,飛行時更明顯。喉及胸部白色,脇、腹部及尾下覆羽橙色。喙黑色,尖端下鉤。腳黑色。
棲地與習性
本種棲於平原農地、開闊的荒地,喜停棲於空曠地上的植被高處、枝頭或電線上。性情兇猛,非繁殖期單獨生活,有固定的領域,領域性強,會驅逐同類。 會將捕獲或吃剩的食物插在樹枝或鐵絲網的刺上,以往認為是儲食行為,但實則可能是為了方便撕裂食物進食。
體幹為略呈側扁的紡錘狀,吻端相對近似種類較為圓鈍,且不具唇鬚;體色多為灰黑或深褐,尾鰭比例比對較小。背鰭不具硬棘,軟條數32-37;臀鰭軟條數34-39,脊椎骨數60-69
分布區域
非洲西部及中部淡水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