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Mesona procumbent Hemsl.)為唇形花科(Labiatae)之一或越年生常異交作物,植株型態有直立型、半直立型及匍匐型等三種,葉有卵圓形、橢圓形及長橢圓形,葉緣具齒狀,葉色有黃綠、淺綠及濃綠色,莖方型呈綠色、淡紫紅色與深紫紅色等。仙草一般適宜生長的氣溫約 20-25 ℃之間,土壤以排水良好之沙質壤土最適宜。
(一)育苗:
仙草利用扞插法繁殖,繁殖材料可於 8 月間在本田選取較健壯仙草莖,插植於事先準備的苗圃, 11-12 月間將花穗剪除,中耕適量施用有機質肥料並適度灌溉,待翌年 2-3 月間重新萌發新枝時,挖取供作種苗直接移直於本田。另於本田直接剪取宿根苗時, 1- 2 月間應將母株旁之土壤鋤鬆,並適度施用有機質肥與灌溉,使宿根之母株萌發健壯的枝條以供作插條。插植時期宜擇 2 月中旬後進行,扦插時利用穴植缽插植,待發根成活後移植本田。此法可確保品種之優良種質,較不易變異。
(二)選地:
仙草忌連作,種植地宜選擇有機水稻後作地,或經半年以上之休閒並曾浸六個月以上之土壤較佳,利用長年旱作地種植,則仙草易發生疑似萎凋病,且未發生之病株通常亦生長不良,因此,應儘量避免於連續旱作栽培之植地種植。
(三)整地:
整地前將有機質肥料均勻灑施於田間,翻犁於土壤中。整地時土壤宜深耕並細碎。
(四)有機質肥料施用量:
仙草栽培之有機質肥料施用量以每公頃8,000-10,000公斤為宜。於種植前2週施用於田間,可一次當基肥施用。
(五)行株距:
仙草為匍匐性作物,行株距較寬,種植之行距 1.4 m,株距可採 60 或 90 cm,每公頃種植約 8,000 - 12,000 株。
(六)種植時期:
仙草最適種植時期可擇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間,且於此時間種植到採收時,其營養生長期間為 180 天左右,足夠讓仙草有發揮高產的潛力。
(七)中耕除草及培土:
仙草種植後 30 天至 90 天間,應於畦溝間進行中耕,一方面除草,另一方面鬆土將土置於畦上墊高,以利灌溉與排水,並促進仙草根發育。
(八)收穫:
以植株各頂芽與腋芽長出花蕾時為收穫適期,收穫期約在9-10月之間。收穫時使用鐮刀分別將不定根割斷,然後將整株翻轉置於畦上曝晒,待七至八分乾燥程度後(較不易脆斷),綁成小綑堆積於儲藏室內。
(九)儲藏:
仙草乾草通常經一段儲藏期間後可提高仙草的凝膠強度及香氣,因此,一般商販較喜愛購買有經過儲藏的仙草,但不能有發霉現象發生。儲藏場所應選乾燥通風之場地,以防潮濕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