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傷口會分泌乳汁,沾染皮膚有刺激性。主枝直立中空,側枝纖細光滑。輪生橢圓形葉片,葉長5~10公分,葉寬1.5~2.5公分,葉柄長2~5公分。歧繖花序自葉腋伸出,雌雄異花,小花白色,心部綠色。每朵花約有三枚白色披針形苞片,苞片長2~3公分,因雪白色苞片形似雪花而得名。花有淡香味。
栽培方式
生長開花需要全日照,日照不足會有枝葉疏落的缺點。開花期過後進行強剪,以控制植株高度並且更新枝條。天然高度可達3.5公尺以上,在庭園內大多維持在150公分左右的高度。夏季輕微修剪枝條末梢,可以促進開花更加繁茂,入秋後不必修剪,以免延遲開花。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肥料,待秋末枝梢轉為花芽時即可停止施肥。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蘭嶼和馬祖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海岸林和灌叢等地的邊緣活動,飛行緩慢狀似跳躍,喜歡訪花吸蜜。本種季節型非常明顯,高溫期後翅腹面的眼紋大而明顯,低溫期眼紋縮小,其縮小程度不一,春季出現的個體有些眼紋幾近消失呈黑點狀。本屬臺灣產有十三種,最相似者是大藏波眼蝶,但牠沒有本種在後翅腹面有兩條平行的紅褐色條紋,在區分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兩耳草、毛馬唐和柳葉箬等,雌蝶會將卵單產於寄主的根、莖、葉或花穗上,也會產在寄主附近的雜物上,卵呈綠色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四齡,小蟲為淡綠色,後轉為褐色,終齡幼蟲於植物莖葉或石塊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為淺褐色具有暗褐色斑紋。
害蟲學名:Phenacoccus solenopsis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粉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朱槿
作物學名:Malvaviscus arboreus
作物科別:錦葵科
體長約11cm,雌雄鳥的羽色相同。上喙黑色,下喙鉛灰色,虹膜黑褐色,頭、頸、背、上胸大致為暗褐色,帶有明顯的白色羽軸,喙基有一黑色輪紋,飛羽黑褐色,腰白色,下胸及腹部污白色,尾上覆羽及尾下覆羽暗褐色、帶白色羽軸,尾羽黑色,腳鉛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台灣海拔2,000m以下的地區,出現於開墾地、草叢或樹林,春夏季節經常成對活動,秋冬時成5至8隻小群活動,但在食物集中地則會有數十至百隻的覓食群,群聚性相當明顯。多在地面或草叢活動,停棲時常選擇樹林。
幼魚頭部有不規則縱紋,成魚則消失,惟成魚面頰部具細緻花紋;體色多以橘黃至褐紅為主,體背側線上方有一個明顯的小白點,吻端則具一藍色斜紋。
分布區域
西北太平洋,由日本南部至香港,臺灣周邊海域亦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