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常綠草本,株高約60~80公分左右,莖呈短縮狀、根部肉質;葉自莖基部抽出;基部抱莖,葉片光滑、簇生,葉先端漸尖,全緣、狹長呈線形劍狀。花形單瓣或重瓣,漏斗狀或喇叭狀,先端淺裂或深裂,花色豐富,花莖長約80~120公分,自葉叢抽出,花莖頂部分成二或三叉的圓錐花序,每枝著生數朵花苞,花被6片,每日開一朵,花期長,春至秋季為花期,每日陸續開放。果實為蒴果。
栽培方式
萱草生性強健,管理粗放,土壤的適應性強,但以肥沃砂質壤土最佳。性喜冷涼氣候,臺灣平地栽培,仍然生長得宜,但開花易受溫度、日照的影響,如暖冬時,隔年花況不佳或不開花。應選擇臺灣選育之栽培品種,風土適應性較佳。自歐美國家引進的觀花品種,僅適合於溫帶或臺灣中高海拔地區種植。春季夏季易遭繡病和褐斑病危害,為葉部真菌性病害,大量栽植時應於好發季節適當以藥劑防治外,平時應移除枯葉、老葉,保持通風、維持田間衛生,可減少病發。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到低海拔山區,另外基隆嶼、龜山島和馬祖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森林邊緣較潮濕的環境活動,飛行時敏捷活潑,停棲時翅膀通常閉合,有時會至林中有陽光處曝曬,前翅成V字型後翅平攤或下壓。除訪花吸蜜吸水外,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尤其是鳥類的。成蟲前翅有白色帶狀條紋,也是其中文俗名由來。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連紋袖弄蝶,本種前翅腹面之白色帶狀條紋‧僅至中室;而連紋袖弄蝶會延伸至前翅邊緣。本種成蟲後翅腹面顏色,會隨季節而有所差異。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薑科的月桃、臺灣月桃、山薑、薑黃、鬱金、三奈和野薑花等,雌蝶尋找長於較陰暗處之寄主,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或植株的莖上,卵呈暗紅褐色覆碗狀,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小幼蟲於寄主表面將葉片反摺成蟲巢,大幼蟲將葉片對摺成蟲巢。終齡幼蟲會至葉背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佈滿於葉背,防止水份入侵。
額、頭頂、頭側和胸部栗紅色;枕、背至尾上覆羽暗橄欖褐色;飛羽及尾羽暗褐色;頦、喉白色,多少沾棕紅色,隨年齡增長,栗色加多;胸和上腹栗紅色;腹灰褐色,具白色橫斑紋和點斑;尾下覆羽黑褐色,具白色橫斑紋;兩脇暗橄欖灰褐色,不具白色橫斑或具不明顯的白色橫斑;腋羽暗褐色,具白色羽端。雌鳥與雄鳥相似,但胸部栗紅色較淡;喉白色;虹膜紅色;喙暗褐色,下喙基部帶有紫色;跗蹠橘紅色,爪褐色。幼鳥虹膜褐色,背面較成鳥色深,頭側、胸和上腹栗紅但染有灰白色羽,下腹和兩脇淡灰褐色,微具稀疏的白色點斑。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平原和低海拔各種類型的濕地,如蘆葦沼澤地、湖邊、溪流、池塘、溝 渠的草叢中,或是稻田和海岸泥灘地。繁殖後的擴散也見於灌叢地帶和森林的小路邊。性獨立而膽怯,常在晨昏單獨或成對活動。遇有突發狀況,即驚恐地迅速奔跑入濃密草叢裡,很難驚飛,善游泳。飛行拍翅快速,雙腿下垂,可直接從水面或隱蔽處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