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25-50公分; 莖:莖匍匐,下部稍伏臥,上部直立嫩枝被腺毛; 葉:單葉,對生,闊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公分,寬1-2公分,先端突尖 形,基部淺心形、鈍形或圓形,全緣; 花:花單生或呈聚繖花序,腋生或頂生;花萼淺綠色,5片,狹披針形;花瓣白 色,5片,先端深2裂;雄蕊10枚,花藥2室,縱裂; 果實:蒴果卵圓形,先端5裂,裂片2尖裂;種子圓腎形,表面具乳頭狀突起。
栽培方式
植株偏好涼爽潮濕,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旺盛期為冬季至春季,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3-23℃。鵝兒腸耐寒、耐旱、抗風性略佳,但不耐鹽害、淹水及遮陰。 鵝兒腸莖雖纖細平軟,但生命力較強,尚無人工栽培。在菜田邊繁殖較快,極少感染病害,其莖葉為草綠色,故外觀商品性良好,是一種頗受消費者歡迎的無污染、高品質的野生蔬菜。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和綠島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有竹類植物和蘆竹生長的環境如林緣、山區路邊、竹林內、溪流邊和崩塌地等處的草叢活動,飛行活潑敏捷,停棲時前翅成V字型後翅平攤或下壓。會訪花吸蜜吸水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尤其是鳥類的。在臺灣類似的種類為同屬的變紋黯弄蝶,本種後翅腹面完全無任何斑紋兩者區分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玉山箭竹、佛竹、唐竹和臺灣蘆竹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上,卵為半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於寄主葉片製作筒狀蟲巢。終齡幼蟲化蛹離開蟲巢至葉背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佈滿於葉背防止水份入侵。
體長約17至19cm,雄鳥比雌鳥略小。雌鳥繁殖羽頭頂、臉頰及背部為石板黑色。眼上方有一白斑,眼後方經頸側至前胸為紅褐色。背部有橙黃色縱斑。腹面白色,胸側及脇部石板灰色。雄鳥色澤比雌鳥略黯淡。非繁殖羽背面灰黑色,腹面白色,有一明顯的過眼黑斑。喙黑色、細長。腳黑色,趾緣具瓣蹼。
棲地與習性
除了繁殖期在北極圈的苔原上棲息,其餘時間大多生活於海洋上,但遷移期也 會短暫落腳於陸域的濕地與水塘。 群居性,常成數十隻至數百隻的群體,但在陸地上出現者通常落單或很小群。極度不怕人,可接近至1、2公尺仍繼續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