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7
會員總數:115210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57
農業知識家
求助蘆筍種植行距,植株距離
發問者:阿吉
發問日期:2018年12月13日
7066
0
8 人評價
兩塊地約6分要種植蘆筍,請教最佳行距?植株距離?基肥一分地一百包雞糞會太少嗎
專家回覆
1 則
本篇討論
2 則
達人級會員
洛奇亞 發表於 2018/12/13
栽植地應選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不高,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按1、5m的行距挖定植溝,溝深50cm、溝上寬40cm、下寬50cm。蘆筍應重施底肥,首先在溝內填表土約10cm、然後每周施月機肥4000-5000kg,複合肥150-200kg或油枯100-150kg,普鈣50kg、硫酸鉀15kg、呋喃丹2kg防地下害蟲、混合拌勻,再回填土層表土均20cm,混拌並踩實。最後將表土回填入溝內,但溝面仍需低於畦面約10cm左右。
春播苗5-6月定植,秋播苗以翌年3-4月定植。種白蘆筍行距以1、6-1、8m,株距30-35cm,每畝1000-1200株,綠蘆筍行距1、4-1、5m,株距20-25cm。
將選好的蘆筍苗莖葉切去一部分,留下20cm即可,按所定株距將根群拉開,使其向四周斜下方伸展,覆土一次不可太深,成活後結合中耕除草再覆土兩次,使根盤埋在土下10-15cm較好。
春播苗5-6月定植,秋播苗以翌年3-4月定植。種白蘆筍行距以1、6-1、8m,株距30-35cm,每畝1000-1200株,綠蘆筍行距1、4-1、5m,株距20-25cm。
將選好的蘆筍苗莖葉切去一部分,留下20cm即可,按所定株距將根群拉開,使其向四周斜下方伸展,覆土一次不可太深,成活後結合中耕除草再覆土兩次,使根盤埋在土下10-15cm較好。
0
(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ぎんこういん 發表於 2018/12/13
播種期以每年三月至四月及九月至十月最適宜,蘆筍苗圃需選擇排水良好,通氣佳,不曾栽培過蘆筍的沙質壤土。
播種前先用27℃的清水浸種24至48小時以提高發芽率並使發芽整齊,浸種時需換水2-3次,並除去浮在水面不充實的種子。
行株距15公分 X10公分及深2.5公分左右,每一穴種一粒種子,覆蓋輕壓後,立即用溝灌方式灌水。
苗期每20-30天施追肥一次,必要時再增加追肥次數,以促進生長。
掘苗時苗圃土壤不可過乾,應有適當濕度,以減少斷根;蘆筍苗掘起後應儘快種植,以免影響成活率。蘆筍苗栽培前,地上莖應保留20公分左右,其餘部份切除。
整地時,宜先用大型曳引機翻鬆全部土壤,再按所定的行距開溝,行距150公分(5尺),溝深 10-15公分。定植時期宜選春季的2月下旬至4月上旬,及秋季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尤其2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為適宜。定植行株距150公分X 30公分。定植後約3-4個星期,植株即開始發根生長,同時也可以開始追肥,以後每隔一個月再施追肥 1次並順便除草培土,在初植剛成活時,植株尚小,第1、2次追肥量不宜太多,以免浪費肥料或傷及植株,每分地施用尿素4公斤和氯化鉀 2公斤,第3次以後追肥可視生長情形酌量增多,施追肥條施或穴施均可。隨著植株的生長,芽盤亦隨著長大,為促進芽盤的生長,需於每次追肥後進行培土,並順便除草、灌水。最終培土高度不得超過15公分。
蘆筍雖是極耐旱作物,但於採收期間每隔十天灌水 1次,可以提高產量和品質,但為節省灌水工時和水量可以隔畦輪流灌水,灌水量以不超過畦溝一半高度為原則。
播種前先用27℃的清水浸種24至48小時以提高發芽率並使發芽整齊,浸種時需換水2-3次,並除去浮在水面不充實的種子。
行株距15公分 X10公分及深2.5公分左右,每一穴種一粒種子,覆蓋輕壓後,立即用溝灌方式灌水。
苗期每20-30天施追肥一次,必要時再增加追肥次數,以促進生長。
掘苗時苗圃土壤不可過乾,應有適當濕度,以減少斷根;蘆筍苗掘起後應儘快種植,以免影響成活率。蘆筍苗栽培前,地上莖應保留20公分左右,其餘部份切除。
整地時,宜先用大型曳引機翻鬆全部土壤,再按所定的行距開溝,行距150公分(5尺),溝深 10-15公分。定植時期宜選春季的2月下旬至4月上旬,及秋季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尤其2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為適宜。定植行株距150公分X 30公分。定植後約3-4個星期,植株即開始發根生長,同時也可以開始追肥,以後每隔一個月再施追肥 1次並順便除草培土,在初植剛成活時,植株尚小,第1、2次追肥量不宜太多,以免浪費肥料或傷及植株,每分地施用尿素4公斤和氯化鉀 2公斤,第3次以後追肥可視生長情形酌量增多,施追肥條施或穴施均可。隨著植株的生長,芽盤亦隨著長大,為促進芽盤的生長,需於每次追肥後進行培土,並順便除草、灌水。最終培土高度不得超過15公分。
蘆筍雖是極耐旱作物,但於採收期間每隔十天灌水 1次,可以提高產量和品質,但為節省灌水工時和水量可以隔畦輪流灌水,灌水量以不超過畦溝一半高度為原則。
0
(4 人評價)
我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