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7083
								會員總數:119321
							平均討論數:3.9
								專家補充數:10475
							農業知識家
						世界上有無存在有毒的鳥?
							發問者:楊*彬
							發問日期:2007年12月18日
						
						
							
								
							
							9 人評價
						
					起先一直以為世界上鳥都是無毒的,但是最近看到一篇報導,好像科學家有發現一種有毒的鳥類
									本篇討論
									
										 7 則
										7 則
									
								
							 
																		達人級會員
																	mimi 發表於 2024/11/24
									新幾內亞共有五種毒鳥:黑頭林鵙鶲、鏽色林鵙鶲、黑林鵙鶲、雜色林鵙鶲和藍頂鶥鶇,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陳一婷 發表於 2024/11/19
									有的。
常見的有毒鳥類
林鵙鶲屬(Pitohui): 這是一個著名的有毒鳥類屬,牠們的羽毛和皮膚含有與箭毒蛙毒素相似的強效神經毒素。
藍冠鶥鶇、棕鵙鶇: 這些鳥類也因攝取有毒昆蟲而帶有毒性。
毒性的影響
人體接觸: 如果人類不小心觸摸到這些鳥類的羽毛或皮膚,可能會感到刺痛或其他不適。
誤食: 如果誤食了這些鳥類的肉,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常見的有毒鳥類
林鵙鶲屬(Pitohui): 這是一個著名的有毒鳥類屬,牠們的羽毛和皮膚含有與箭毒蛙毒素相似的強效神經毒素。
藍冠鶥鶇、棕鵙鶇: 這些鳥類也因攝取有毒昆蟲而帶有毒性。
毒性的影響
人體接觸: 如果人類不小心觸摸到這些鳥類的羽毛或皮膚,可能會感到刺痛或其他不適。
誤食: 如果誤食了這些鳥類的肉,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WeiChen 發表於 2024/11/14
									新幾內亞共有五種毒鳥:黑頭林鵙鶲、鏽色林鵙鶲、黑林鵙鶲、雜色林鵙鶲和藍頂鶥鶇,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入門級會員
																	安 發表於 2007/12/18
									有關發現毒鳥消息於1992年10月和12月,在美國出版的週刊Science和People相繼發表〝毒鳥,世界首次發現〞之報導。
																	
此毒鳥產於新幾內亞,為 Pitohui屬,本屬下分為7個種,其中6個種分布於新幾內亞和其屬島,另一產於其北方遠處帛琉群島。發現者為賈克‧登帛卡氏,他是被派往新幾內亞的天堂鳥調查團員之一,他於解開被捕鳥網網到的數隻黑、橙羽色;松鴉大小之鳥類(似為Pitohui dichrous)時,照以往習慣以舌頭舔了被啄和被抓的傷口後,嘴唇和口中均有發麻之感。此症狀,經4個鐘頭後消失,因而以為此症狀是接觸了毒草,或其他的原因而不介意,但兩星期後他的同事亦碰到同一種鳥類,亦發生同樣的症狀,因而正式開始探究。
											
												
												
												
												
												
												
												
												
												
												
											
											(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孫*傑 發表於 2007/12/18
									芝加哥大學的鳥類學家在大洋洲國巴布新幾內亞發現的冠林(貝鳥)(翁鳥),就是一種有劇毒的鳥。 
冠林(貝鳥)(翁鳥)是一種鳴禽,屬雀形目。 它的體長約30厘米,頭上有羽冠,腹部和背部呈鮮明的橙色,翅膀、前胸、尾巴及頭部都是黑色。 因為它的身上散發著一肥肉又酸臭的難聞氣味,當地人厭惡地把它叫做“垃圾鳥”。 令人驚異的是,在它體部的皮膚中和一身漂亮的羽毛中,竟有一種類似於毒蛙素的劇毒毒素。 科學家的實驗表明,這種毒素可以對動物的中樞神經起控制地痙攣、麻木,最後導致呼吸麻痺而死亡。 科學家們從這種有毒鳥的皮膚和羽毛的浸出液中提取了毒素10毫克,給一隻老鼠服下,結果僅僅20分鐘,這隻老鼠就一命嗚呼了。 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冠林(貝鳥)(翁鳥)身上的毒素是由鳥體自身合成的,還是從攝取的食物中積累起來的。
																	冠林(貝鳥)(翁鳥)是一種鳴禽,屬雀形目。 它的體長約30厘米,頭上有羽冠,腹部和背部呈鮮明的橙色,翅膀、前胸、尾巴及頭部都是黑色。 因為它的身上散發著一肥肉又酸臭的難聞氣味,當地人厭惡地把它叫做“垃圾鳥”。 令人驚異的是,在它體部的皮膚中和一身漂亮的羽毛中,竟有一種類似於毒蛙素的劇毒毒素。 科學家的實驗表明,這種毒素可以對動物的中樞神經起控制地痙攣、麻木,最後導致呼吸麻痺而死亡。 科學家們從這種有毒鳥的皮膚和羽毛的浸出液中提取了毒素10毫克,給一隻老鼠服下,結果僅僅20分鐘,這隻老鼠就一命嗚呼了。 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冠林(貝鳥)(翁鳥)身上的毒素是由鳥體自身合成的,還是從攝取的食物中積累起來的。
											
												
												
												
												
												
												
												
												
												
												
											
											(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入門級會員
																					安 發表於 2007/12/18
											有關發現毒鳥消息於1992年10月和12月,在美國出版的週刊Science和People相繼發表〝毒鳥,世界首次發現〞之報導。
此毒鳥產於新幾內亞,為 Pitohui屬,本屬下分為7個種,其中6個種分布於新幾內亞和其屬島,另一產於其北方遠處帛琉群島。發現者為賈克‧登帛卡氏,他是被派往新幾內亞的天堂鳥調查團員之一,他於解開被捕鳥網網到的數隻黑、橙羽色;松鴉大小之鳥類(似為Pitohui dichrous)時,照以往習慣以舌頭舔了被啄和被抓的傷口後,嘴唇和口中均有發麻之感。此症狀,經4個鐘頭後消失,因而以為此症狀是接觸了毒草,或其他的原因而不介意,但兩星期後他的同事亦碰到同一種鳥類,亦發生同樣的症狀,因而正式開始探究。
																					此毒鳥產於新幾內亞,為 Pitohui屬,本屬下分為7個種,其中6個種分布於新幾內亞和其屬島,另一產於其北方遠處帛琉群島。發現者為賈克‧登帛卡氏,他是被派往新幾內亞的天堂鳥調查團員之一,他於解開被捕鳥網網到的數隻黑、橙羽色;松鴉大小之鳥類(似為Pitohui dichrous)時,照以往習慣以舌頭舔了被啄和被抓的傷口後,嘴唇和口中均有發麻之感。此症狀,經4個鐘頭後消失,因而以為此症狀是接觸了毒草,或其他的原因而不介意,但兩星期後他的同事亦碰到同一種鳥類,亦發生同樣的症狀,因而正式開始探究。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茭白筍的種植?
									
								
										下一篇
										請問翻車魚的營養價值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