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7
會員總數:115210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57
農業知識家
請問山蘇如何種植? 台灣現在很多人種山蘇嗎? 山蘇的產業景氣好嗎?
發問者:小七
發問日期:2008年07月14日
43262
1
164 人評價
想請問大家:
請問山蘇如何種植? 地區有限制性嗎?
台灣現在很多人種山蘇嗎?
山蘇的產業景氣好嗎?
農委會的漂鳥計畫有相關的研習嗎?
本篇討論
10 則
達人級會員
黃*威 發表於 2008/07/23
栽培方法:山蘇花栽培模式
種植地點選擇及設施:選擇天然林之樹下,自然通風、排水良好、向南之山坡地,冬季寒流不易吹襲、夏季太陽不會直射之樹蔭下、及不易遭受颱風侵襲之地栽培為佳;若無此種地點,則必設置50~70%之遮蔭網,避免烈陽炙曬,冬季北面應用檔風牆或用塑膠布檔風,避免寒流侵襲而凍傷。
培養土配置:苗取得來源後,依據山蘇花之栽培習性配置培養土:以碎石頭、粗砂、蛇木屑、泥炭土(腐植土)粗糠及腐熟堆肥各1:1來配置並攪拌均勻,必需具備疏鬆、保濕、通氣、排水良好等條件之介質均可使用,值在6.5~7.0左右為佳。
定植株數:每分地約可種植2,800~3,000株,行株距約75公分定植一株,定植前每株先放入5公斤之栽培土,俾促使植株快速成活。
噴灌設施:為增加溼度,需充分供應水分,以人工噴灌較為省水、省工,旱季時,每天需噴水二~三次,每次30公鐘,冬季減少噴水次數,每天一次即可,依情況調節。
施肥:山蘇花對肥料非常敏感,濃度不可太高,濃度過高易造成肥害,一般以500~1000倍化學液肥濆灌,每月噴布1~2次,粒肥則每月施用一次,秋、冬減少施用。每年於根莖四週加施3~5公斤介質堆肥,以固定植株養並可增加產量。
收穫:苗以5~10公分小苗定植需3年才能成株,中苗1尺左右較快,亦需1~2年,定植大苗45公分者,於成活後即可採收嫩葉。採收長度約12~15公分,以手或剪刀剪取,以剪刀於基部剪取較整齊且不會拉傷。採收之嫩葉以4兩左右,綁成一梱,用塑膠籃裝妥再框噴些水蓋上報紙,保持濕度即可以供販售,成株採收量夏季每分地每天約可採收7~10公斤左右。
參考網址: http://www.tari.gov.tw/%E9%9C%A7%E5%B3%B0%E7%B8%BD%E6%89%80/%E5%9C%92%E8%97%9D%E7%B3%BB/%E5%9C%92%E8%97%9D%E8%94%AC%E8%8F%9C/%E6%96%B0%E8%88%88%E8%94%AC%E8%8F%9C/%E5%8F%B0%E7%81%A3%E5%B1%B1%E8%98%87%E8%8A%B1.htm
種植地點選擇及設施:選擇天然林之樹下,自然通風、排水良好、向南之山坡地,冬季寒流不易吹襲、夏季太陽不會直射之樹蔭下、及不易遭受颱風侵襲之地栽培為佳;若無此種地點,則必設置50~70%之遮蔭網,避免烈陽炙曬,冬季北面應用檔風牆或用塑膠布檔風,避免寒流侵襲而凍傷。
培養土配置:苗取得來源後,依據山蘇花之栽培習性配置培養土:以碎石頭、粗砂、蛇木屑、泥炭土(腐植土)粗糠及腐熟堆肥各1:1來配置並攪拌均勻,必需具備疏鬆、保濕、通氣、排水良好等條件之介質均可使用,值在6.5~7.0左右為佳。
定植株數:每分地約可種植2,800~3,000株,行株距約75公分定植一株,定植前每株先放入5公斤之栽培土,俾促使植株快速成活。
噴灌設施:為增加溼度,需充分供應水分,以人工噴灌較為省水、省工,旱季時,每天需噴水二~三次,每次30公鐘,冬季減少噴水次數,每天一次即可,依情況調節。
施肥:山蘇花對肥料非常敏感,濃度不可太高,濃度過高易造成肥害,一般以500~1000倍化學液肥濆灌,每月噴布1~2次,粒肥則每月施用一次,秋、冬減少施用。每年於根莖四週加施3~5公斤介質堆肥,以固定植株養並可增加產量。
收穫:苗以5~10公分小苗定植需3年才能成株,中苗1尺左右較快,亦需1~2年,定植大苗45公分者,於成活後即可採收嫩葉。採收長度約12~15公分,以手或剪刀剪取,以剪刀於基部剪取較整齊且不會拉傷。採收之嫩葉以4兩左右,綁成一梱,用塑膠籃裝妥再框噴些水蓋上報紙,保持濕度即可以供販售,成株採收量夏季每分地每天約可採收7~10公斤左右。
參考網址: http://www.tari.gov.tw/%E9%9C%A7%E5%B3%B0%E7%B8%BD%E6%89%80/%E5%9C%92%E8%97%9D%E7%B3%BB/%E5%9C%92%E8%97%9D%E8%94%AC%E8%8F%9C/%E6%96%B0%E8%88%88%E8%94%AC%E8%8F%9C/%E5%8F%B0%E7%81%A3%E5%B1%B1%E8%98%87%E8%8A%B1.htm
0
(2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李*燕 發表於 2008/07/22
山蘇即鳥巢蕨,本身因植株強健,耐水性佳,原本就不直接長在土裡,而是附生在樹上~
食用山蘇栽培方法與切葉山蘇類似,但食用山蘇為了清潔健康,必須全用有機肥料,不用化學農藥,水分的供應和遮光程度應更注意以提高食用品質和產量。
栽培環境(地點)有三種第一種為在原始的森林,只將雜草去除,而山蘇花直接種在地上,因在原始林中樹林茂密、光線陰暗,故幾乎不用遮光網。第二種在檳榔園或其他果園內種植,又可分種植於地上或用籃子種植,此地點有時光線仍太強,最好用一層50~60%的遮光網以防日燒,另一種為在平地種植,此方式與切葉栽培相同。
食用山蘇栽培方法與切葉山蘇類似,但食用山蘇為了清潔健康,必須全用有機肥料,不用化學農藥,水分的供應和遮光程度應更注意以提高食用品質和產量。
栽培環境(地點)有三種第一種為在原始的森林,只將雜草去除,而山蘇花直接種在地上,因在原始林中樹林茂密、光線陰暗,故幾乎不用遮光網。第二種在檳榔園或其他果園內種植,又可分種植於地上或用籃子種植,此地點有時光線仍太強,最好用一層50~60%的遮光網以防日燒,另一種為在平地種植,此方式與切葉栽培相同。
0
(18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xsoho 發表於 2008/07/19
山蘇現在經過花蓮農改場的改良,已經是一種新的經濟作物了。花蓮農改場還有開山蘇栽培經營管理訓練,輔導農民種植山蘇呢!!在重視養生的現在,健康的野菜山蘇,經濟價值絕對是很大的!
以下是山蘇產銷班的相關資料:
山蘇蕨菜屬於鐵角蕨科是一種新興蕨類蔬菜,在以往是很少人認識的東西,現在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高級美味野菜;山蘇蕨菜早期是阿美族人的食用野菜,民國80年以後因為原生、野味的受到重視,逐漸有小面積的栽培,發展到今天已是高級餐館的名菜,每日都有數公噸經由空運或火車托運到高雄、台中、台北等大都會,所以又有「飛機菜」之稱,它的快速成長為本地農民帶來商機。 山蘇蕨菜的栽培受到市場需求的激勵,面積快速擴充,從82年在花蓮縣秀林鄉不到二公頃的栽培面積到目前全縣有19個山蘇產銷班,超過六百名班員。栽培面積有315公頃,包括新秀2班、吉安1班、壽豐1班、鳳林2班、萬榮3班、光復3班、豐濱3班、瑞穗2班、玉里1班、蘇澳1班、其他部分則函蓋在蔬菜班?;其中以原住民產銷班及農友居多,對原住民部落而言已是一項重要經濟收入來源。
資料來源:http://tour-hualien.hl.gov.tw/index.jsp?page=travelGuideDetail&class=2&type=0,9,19&SceneId=527
以下是山蘇產銷班的相關資料:
山蘇蕨菜屬於鐵角蕨科是一種新興蕨類蔬菜,在以往是很少人認識的東西,現在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高級美味野菜;山蘇蕨菜早期是阿美族人的食用野菜,民國80年以後因為原生、野味的受到重視,逐漸有小面積的栽培,發展到今天已是高級餐館的名菜,每日都有數公噸經由空運或火車托運到高雄、台中、台北等大都會,所以又有「飛機菜」之稱,它的快速成長為本地農民帶來商機。 山蘇蕨菜的栽培受到市場需求的激勵,面積快速擴充,從82年在花蓮縣秀林鄉不到二公頃的栽培面積到目前全縣有19個山蘇產銷班,超過六百名班員。栽培面積有315公頃,包括新秀2班、吉安1班、壽豐1班、鳳林2班、萬榮3班、光復3班、豐濱3班、瑞穗2班、玉里1班、蘇澳1班、其他部分則函蓋在蔬菜班?;其中以原住民產銷班及農友居多,對原住民部落而言已是一項重要經濟收入來源。
資料來源:http://tour-hualien.hl.gov.tw/index.jsp?page=travelGuideDetail&class=2&type=0,9,19&SceneId=527
0
(16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lllohiyo 發表於 2008/07/17
家裡山蘇大多種在靠近水的岩石旁 長的算蠻快的
山蘇的種都是到山上去拔回家種
在大樹下 甚至樹上 還有岩石 石縫 都常看的到
拔回來種在土裡就可以活
等葉片大點栽嫩葉來煮 口感不錯 好吃
至於種的人多不多 因為這野生得很多 也很常見
我想產業應該不怎樣才是
山蘇的種都是到山上去拔回家種
在大樹下 甚至樹上 還有岩石 石縫 都常看的到
拔回來種在土裡就可以活
等葉片大點栽嫩葉來煮 口感不錯 好吃
至於種的人多不多 因為這野生得很多 也很常見
我想產業應該不怎樣才是
0
(1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零蛀牙 發表於 2008/07/17
0
(16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簡*磚 發表於 2008/07/16
學名:Neottopteris napina
別名:巢蕨、山蘇花
科屬:鐵角蕨科、巢蕨屬
植物種類: 多年生草本蕨類植物。
形態特徵:
大型附生蕨,株高100~150cm。根狀莖粗短而直立,頂部密生鱗片。單葉,輻射狀叢生於根狀葦頂端,中空如鳥巢,故名鳥巢蕨。葉片闊披針形,長達90~lOOcm,寬達lO~20cm,亮綠色。孢子囊群長條形,生於側脈上側,囊群蓋膜質。
鳥巢蕨葉輻射狀環生於根狀短莖周圍,形成蓮座狀,蓮座中間為一圓柱,柱上纏有黑色纖維,株形奇特,狀如鳥巢,葉叢密集,終年翠綠,是優美的大型觀葉植物。
分佈地區:
分佈于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生長在溫暖、潮濕的熱帶雨林中。
喜溫暖陰濕環境,常附生於大樹或岩石上,在高溫多濕條件下,終年可以生長。不耐寒,生長適溫為20~22℃,冬季溫度不低於5℃。
繁殖方法:
多用孢子繁殖,也可分株繁殖。
栽培管理:
鳥巢蕨喜高濕弱光環境,可常年置於室內培養,忌烈日照射。
多採用懸掛式栽培,亦可盆栽。培養土可用腐葉土、園土和河沙等量混合,另加少量餅肥、蕨根或樹皮屑。生長季節每2~3周施一次氮鉀混合的薄肥,並及時澆水。夏季除大量澆水外,每天還應多噴水,保持葉面光潔,經常噴霧,以保持空氣濕度。如植株缺水或空氣乾燥,常易引起葉緣乾枯捲曲。冬季應保持室溫在10℃以上,停止施肥,澆水也宜少,保持盆土稍濕潤即可。
線蟲可危害葉片,出現褐色網狀線斑,可用克線丹防治。有時蛞蝓也會侵襲葉片,應及時刮除。
參考網址: http://zz.52china.org/huahui/pingzhong/jue/200710/49724.html
別名:巢蕨、山蘇花
科屬:鐵角蕨科、巢蕨屬
植物種類: 多年生草本蕨類植物。
形態特徵:
大型附生蕨,株高100~150cm。根狀莖粗短而直立,頂部密生鱗片。單葉,輻射狀叢生於根狀葦頂端,中空如鳥巢,故名鳥巢蕨。葉片闊披針形,長達90~lOOcm,寬達lO~20cm,亮綠色。孢子囊群長條形,生於側脈上側,囊群蓋膜質。
鳥巢蕨葉輻射狀環生於根狀短莖周圍,形成蓮座狀,蓮座中間為一圓柱,柱上纏有黑色纖維,株形奇特,狀如鳥巢,葉叢密集,終年翠綠,是優美的大型觀葉植物。
分佈地區:
分佈于亞洲、非洲和澳大利亞,生長在溫暖、潮濕的熱帶雨林中。
喜溫暖陰濕環境,常附生於大樹或岩石上,在高溫多濕條件下,終年可以生長。不耐寒,生長適溫為20~22℃,冬季溫度不低於5℃。
繁殖方法:
多用孢子繁殖,也可分株繁殖。
栽培管理:
鳥巢蕨喜高濕弱光環境,可常年置於室內培養,忌烈日照射。
多採用懸掛式栽培,亦可盆栽。培養土可用腐葉土、園土和河沙等量混合,另加少量餅肥、蕨根或樹皮屑。生長季節每2~3周施一次氮鉀混合的薄肥,並及時澆水。夏季除大量澆水外,每天還應多噴水,保持葉面光潔,經常噴霧,以保持空氣濕度。如植株缺水或空氣乾燥,常易引起葉緣乾枯捲曲。冬季應保持室溫在10℃以上,停止施肥,澆水也宜少,保持盆土稍濕潤即可。
線蟲可危害葉片,出現褐色網狀線斑,可用克線丹防治。有時蛞蝓也會侵襲葉片,應及時刮除。
參考網址: http://zz.52china.org/huahui/pingzhong/jue/200710/49724.html
0
(16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花園 發表於 2008/07/15
山蘇最適宜生長溫度為攝氏20~30度,所以南部適宜栽培。孢子發芽後半年移入穴盤,再經6個月可移植苗床,此時約高1尺。山蘇栽培通常就種在山林間,利用林木樹蔭自然的遮光。如果樹葉太少,光線太亮,還是需要用遮光網擋掉部份光線,而遮光網以70~80%遮光率較佳。山蘇喜高溫多濕,日照約40%-60%,忌強光直射,空氣濕度越高,生長越旺盛。
0
(1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nobody 發表於 2008/07/15
山蘇性喜潮濕,耐陰性強,長久以來一直被當觀賞植物或花材栽培 ,直到十幾年前由原住民開發成蔬菜後,被視為清潔蔬菜之一,所以頗受歡迎,市場價格也維持不錯,引來原住民紛紛的種植;近年來已有不少人自山中將山蘇移植到住家附近採摘嫩葉出售,亦是一項收入。
寶里庫溪兩旁是山蘇的故鄉,因為其河岸兩旁長滿了山蘇,所以被部落稱作為『山蘇的故鄉』,目前通往寶里庫溪的路徑是部落裡獵人在行走的狩獵路線,尚未開發,行走不易。
山產店裡很熱門的野菜「山蘇」,除了營養價值高,其實它的抵抗力很強,種植的時候根本不用灑農藥,是道道地地的有機蔬菜,而且山蘇還可以種在家裡,吸收污染空氣,一舉兩得。
「山蘇」看起來很硬的葉子,吃下去卻是出奇的鮮嫩,富含鈣質、鐵質及膳食纖維,除了食用,其實還可以當觀賞植物 小小一株帶回家,讓空氣很清新,而用山蘇作成的保養品,也能讓肌膚很水嫩 用原住民的小偏方,找到山蘇新用途,開發出琳瑯滿目的副產品,也展現農民的創造力。
寶里庫溪兩旁是山蘇的故鄉,因為其河岸兩旁長滿了山蘇,所以被部落稱作為『山蘇的故鄉』,目前通往寶里庫溪的路徑是部落裡獵人在行走的狩獵路線,尚未開發,行走不易。
山產店裡很熱門的野菜「山蘇」,除了營養價值高,其實它的抵抗力很強,種植的時候根本不用灑農藥,是道道地地的有機蔬菜,而且山蘇還可以種在家裡,吸收污染空氣,一舉兩得。
「山蘇」看起來很硬的葉子,吃下去卻是出奇的鮮嫩,富含鈣質、鐵質及膳食纖維,除了食用,其實還可以當觀賞植物 小小一株帶回家,讓空氣很清新,而用山蘇作成的保養品,也能讓肌膚很水嫩 用原住民的小偏方,找到山蘇新用途,開發出琳瑯滿目的副產品,也展現農民的創造力。
0
(17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珊珊 發表於 2008/07/15
台灣現在東部地區,如花蓮,好像還滿多人種山蘇的
所有山蘇花的品種皆可種植在各種不同栽培容器或蛇木柱(板)上,但以圓葉山蘇、羽葉山蘇、波浪山蘇和魚尾山蘇因葉形奇特觀賞價值較高栽培較多。
1.栽培環境:山蘇花為半日照植物,非常耐陰,盆栽生產的地點雖然不一定要遮雨但簡易的遮光網設施是必須的,建議在平地最好用一層80%或雙層60%+50%的遮光網,以防止日照太強造成葉片黃化或日燒。
2.種苗來源:盆栽山蘇的種苗皆以孢子播種為主,孢子播種雖然耗時但可獲得非常大量的種苗,以台灣山蘇花或南洋巢蕨為例,從孢子播種經二次假植,然後種植到四吋盆,培養至葉片長30~40公分時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苗期在夏季生長旺盛期給予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可以縮短苗期。羽葉山蘇和波浪山蘇因無孢子,以組培苗供應種苗。
3.栽培介質:山蘇花為附生性蕨類,故栽培介質最適合pH值為6.3~7.3,以通氣性好及保肥力強較佳,故用含有機質成份較高的介質,如泥炭土、腐熟樹皮、蛇木屑、蔗渣和稻穀等混合介質。亦可將根部完全用水苔包圍,固定於蛇木板(柱)上。
4.水分和肥料:水分是影響山蘇花生長最重要的因子,為了省工利用人工噴灌方式澆水,在夏季可增加濕度及降低溫度,提供山蘇花最佳的生育環境,在夏季乾旱時一天可噴灌2~3次,冬天則一天一次。山蘇花對化學肥料較敏感,濃度不可過高,建議在生育旺盛期每個月施用含氮肥濃度較高的液態肥料二次可促進快速生長,濃度2,000~3,000倍即可,另外每3~4個月可在盆裡施用緩效性肥料如好康多或奧妙肥以避免營養缺乏。
●切葉用山蘇花之栽培管理
1.栽培環境:大部份切葉用山蘇花種植在平地以集約管理,雖然生性強健,對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灌排水方便且土壤疏鬆為佳,與盆栽觀賞用山蘇花一樣利用簡易的黑色遮光網設施,將植株直接種於地上,畦寬2公尺者可種4~5行,畦寬80公分者可種2行,畦面上行株距60~80公分,每分地約可種植2,500~3,000株。種植之前在己挖好的洞穴中放入少許有機質,且注意不能整株埋入土裡,要露出基部的生長點,否則可能導致植株缺氣氧腐爛。畦面以稻殼、花生殼、蔗渣或其他有機廢棄物作敷蓋,可以保水、保肥及防止雜草,且日後變成有機質,對於山蘇花有促進生長的功用。
2.種苗來源:切葉用山蘇花品種,葉子不能太寬太長,選擇葉片筆直光亮,葉緣具波浪或其他形狀者較佳,故以原生較高海拔的山蘇花或波浪山蘇做為切葉生產較佳。以前所需的種苗皆以山採為主,現在已有自行孢子播種的山蘇種苗供應。但切葉用山蘇不必要種大苗,以葉長有40~60公分即可。
3.水分和肥料:切葉用山蘇若葉片太過於軟弱,易失水不耐貯運,水分和肥料要節制不可太多,尤其是氮肥要減少。供水也可以用畦溝灌溉即可。
4.病蟲害防治:山蘇花病蟲害少,只有軟體動物如蝸牛和毒蛾幼蟲會啃食幼嫩的新葉,可用聚乙醛來防治蝸牛,而在種植太密通風不良的栽培園也有粉介殼蟲和粉蝨危害,可用藥劑防治,但先以小區域試用確定無藥害後再大面積施用,以免發生藥害。
5.修剪與採收:山蘇每一輪有10~20片葉子,當葉片老化或有病蟲危害時應剪掉,以增加通風減少病蟲害發生,以增加光合作用。切葉是以葉片完全展開且成熟為採收標準,尤其是葉尖須成熟老化,否則未成熟部分易失水,不耐運輸。
●食用山蘇花之栽培管理
食用山蘇栽培方法與切葉山蘇類似,但食用山蘇為了清潔健康,必須全用有機肥料,不用化學農藥,水分的供應和遮光程度應更注意以提高食用品質和產量。
1.栽培環境:台灣目前山蘇花種植面積最大就是食用山蘇,其栽培的環境(地點)有三種第一種為在原始的森林,只將雜草去除,而山蘇花直接種在地上,因在原始林中樹林茂密、光線陰暗,故幾乎不用遮光網。第二種在檳榔園或其他果園內種植,又可分種植於地上或用籃子種植,此地點有時光線仍太強,最好用一層50~60%的遮光網以防日燒,另一種為在平地種植,此方式與切葉栽培相同。
2.種苗來源:食用山蘇的品種以原生種的南洋巢蕨和台灣山蘇花為主,選擇葉片大、產量高且較不苦澀的品系。為了要儘早採收大多以山採為主,苗愈大愈早進入量產期,但大苗成本高,有時每株高達100~150元,大苗種植後,待新芽長出即可採收。
3.水分和肥料:食用山蘇因可當有機蔬菜,故儘量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為了增加食用品質和產量,在4-9月生長旺盛期要給予充足的水分,所以無論在原始林、果園或平地大面種栽培最好有噴灌設施,可增加濕度和降低溫度。為了有機栽培最好在植株周圍覆蓋有機肥(質),且定期噴灑液體的有機肥料如魚精、蝦精以促進生長,施用有機肥的山蘇吃起來較無苦澀味。
4.採收和處理:山蘇食用的部位為幼嫩的新葉,有兩種採收方式,一種為植株留外圍1~2輪成熟的老葉以行光合作用,新葉長至15~20公分時從基部切取,此方法若外圍葉片損壞或過老化則要重新留一輪葉片,且植株需要較大的株距。另一種採收方式是每次讓新葉長至30公分時,用手折去頂端1/3處作為食用,其餘基部2/3讓其繼續長大以行光合作用,此方法因老葉截去1/3,株距可縮短,食用山蘇採收期以涼爽的清晨為佳,每公頃每年可採5,000公斤以上。
參考資料
http://www.tndais.gov.tw/Magazine/mag36-1.htm
所有山蘇花的品種皆可種植在各種不同栽培容器或蛇木柱(板)上,但以圓葉山蘇、羽葉山蘇、波浪山蘇和魚尾山蘇因葉形奇特觀賞價值較高栽培較多。
1.栽培環境:山蘇花為半日照植物,非常耐陰,盆栽生產的地點雖然不一定要遮雨但簡易的遮光網設施是必須的,建議在平地最好用一層80%或雙層60%+50%的遮光網,以防止日照太強造成葉片黃化或日燒。
2.種苗來源:盆栽山蘇的種苗皆以孢子播種為主,孢子播種雖然耗時但可獲得非常大量的種苗,以台灣山蘇花或南洋巢蕨為例,從孢子播種經二次假植,然後種植到四吋盆,培養至葉片長30~40公分時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苗期在夏季生長旺盛期給予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可以縮短苗期。羽葉山蘇和波浪山蘇因無孢子,以組培苗供應種苗。
3.栽培介質:山蘇花為附生性蕨類,故栽培介質最適合pH值為6.3~7.3,以通氣性好及保肥力強較佳,故用含有機質成份較高的介質,如泥炭土、腐熟樹皮、蛇木屑、蔗渣和稻穀等混合介質。亦可將根部完全用水苔包圍,固定於蛇木板(柱)上。
4.水分和肥料:水分是影響山蘇花生長最重要的因子,為了省工利用人工噴灌方式澆水,在夏季可增加濕度及降低溫度,提供山蘇花最佳的生育環境,在夏季乾旱時一天可噴灌2~3次,冬天則一天一次。山蘇花對化學肥料較敏感,濃度不可過高,建議在生育旺盛期每個月施用含氮肥濃度較高的液態肥料二次可促進快速生長,濃度2,000~3,000倍即可,另外每3~4個月可在盆裡施用緩效性肥料如好康多或奧妙肥以避免營養缺乏。
●切葉用山蘇花之栽培管理
1.栽培環境:大部份切葉用山蘇花種植在平地以集約管理,雖然生性強健,對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灌排水方便且土壤疏鬆為佳,與盆栽觀賞用山蘇花一樣利用簡易的黑色遮光網設施,將植株直接種於地上,畦寬2公尺者可種4~5行,畦寬80公分者可種2行,畦面上行株距60~80公分,每分地約可種植2,500~3,000株。種植之前在己挖好的洞穴中放入少許有機質,且注意不能整株埋入土裡,要露出基部的生長點,否則可能導致植株缺氣氧腐爛。畦面以稻殼、花生殼、蔗渣或其他有機廢棄物作敷蓋,可以保水、保肥及防止雜草,且日後變成有機質,對於山蘇花有促進生長的功用。
2.種苗來源:切葉用山蘇花品種,葉子不能太寬太長,選擇葉片筆直光亮,葉緣具波浪或其他形狀者較佳,故以原生較高海拔的山蘇花或波浪山蘇做為切葉生產較佳。以前所需的種苗皆以山採為主,現在已有自行孢子播種的山蘇種苗供應。但切葉用山蘇不必要種大苗,以葉長有40~60公分即可。
3.水分和肥料:切葉用山蘇若葉片太過於軟弱,易失水不耐貯運,水分和肥料要節制不可太多,尤其是氮肥要減少。供水也可以用畦溝灌溉即可。
4.病蟲害防治:山蘇花病蟲害少,只有軟體動物如蝸牛和毒蛾幼蟲會啃食幼嫩的新葉,可用聚乙醛來防治蝸牛,而在種植太密通風不良的栽培園也有粉介殼蟲和粉蝨危害,可用藥劑防治,但先以小區域試用確定無藥害後再大面積施用,以免發生藥害。
5.修剪與採收:山蘇每一輪有10~20片葉子,當葉片老化或有病蟲危害時應剪掉,以增加通風減少病蟲害發生,以增加光合作用。切葉是以葉片完全展開且成熟為採收標準,尤其是葉尖須成熟老化,否則未成熟部分易失水,不耐運輸。
●食用山蘇花之栽培管理
食用山蘇栽培方法與切葉山蘇類似,但食用山蘇為了清潔健康,必須全用有機肥料,不用化學農藥,水分的供應和遮光程度應更注意以提高食用品質和產量。
1.栽培環境:台灣目前山蘇花種植面積最大就是食用山蘇,其栽培的環境(地點)有三種第一種為在原始的森林,只將雜草去除,而山蘇花直接種在地上,因在原始林中樹林茂密、光線陰暗,故幾乎不用遮光網。第二種在檳榔園或其他果園內種植,又可分種植於地上或用籃子種植,此地點有時光線仍太強,最好用一層50~60%的遮光網以防日燒,另一種為在平地種植,此方式與切葉栽培相同。
2.種苗來源:食用山蘇的品種以原生種的南洋巢蕨和台灣山蘇花為主,選擇葉片大、產量高且較不苦澀的品系。為了要儘早採收大多以山採為主,苗愈大愈早進入量產期,但大苗成本高,有時每株高達100~150元,大苗種植後,待新芽長出即可採收。
3.水分和肥料:食用山蘇因可當有機蔬菜,故儘量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為了增加食用品質和產量,在4-9月生長旺盛期要給予充足的水分,所以無論在原始林、果園或平地大面種栽培最好有噴灌設施,可增加濕度和降低溫度。為了有機栽培最好在植株周圍覆蓋有機肥(質),且定期噴灑液體的有機肥料如魚精、蝦精以促進生長,施用有機肥的山蘇吃起來較無苦澀味。
4.採收和處理:山蘇食用的部位為幼嫩的新葉,有兩種採收方式,一種為植株留外圍1~2輪成熟的老葉以行光合作用,新葉長至15~20公分時從基部切取,此方法若外圍葉片損壞或過老化則要重新留一輪葉片,且植株需要較大的株距。另一種採收方式是每次讓新葉長至30公分時,用手折去頂端1/3處作為食用,其餘基部2/3讓其繼續長大以行光合作用,此方法因老葉截去1/3,株距可縮短,食用山蘇採收期以涼爽的清晨為佳,每公頃每年可採5,000公斤以上。
參考資料
http://www.tndais.gov.tw/Magazine/mag36-1.htm
0
(17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weiko 發表於 2008/07/15
山蘇生長環境是溫暖、通風、濕潤的環境,適宜溫度為20~25度,山蘇也可以在平地上種植,這種植物的生性強健,對於土壤的要求也不高,可以說是很容易種植的植物
0
(14 人評價)
我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