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7
會員總數:115217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64
農業知識家
茭白荀生長不良?
發問者:美麗夜
發問日期:2008年11月02日
2831
0
57 人評價
在菜市場已看到茭白荀但是很小的,菜販說是農民提早種及採收才會發育不良,不知有沒有方法可以讓農民提早種但又不致於生長太小。
本篇討論
5 則
進階級會員
阿凱 發表於 2010/09/26
茭白荀小支的原因除了肥料施用與管理不當以外,農民採收過早應為主要因素,一般來說青殼種的茭白筍產地在中部(大埔里地區占全台約9成的產量),正常情形不在冬季夜間使用電照時,每年主要有兩個產期(4-5月及9-10月),適逢茭白筍大出時則價格自然低落,以4-5月盛產期時的茭白筍產地批發價而言約為每公斤30多元,又在冬季幾乎沒有茭白筍生產的季節則可以到達每公斤100元之譜,所以菜土菜金的問題相當嚴重。
因為大盤商收購的價格是隨市場每天波動的,農友也會注意每日的行情來出貨,當茭白筍在收獲期時需要每天去巡田採收的,因為莖部膨大的速度是相當驚人的,今日若來不及最適成熟度採收則明日可能過老,所以有可能一天是採收清晨和傍晚兩次的,因此農友則會在市場價格與成熟度間做個恰當的取捨了,因為是秤斤賣的,所以售太多小支的筍對於農友本身也不划算,但是市場上不會有著大小不一的茭白筍一同出現,因為在採收後回到產銷班或個人的包裝場便會進行分級和選別的動作,簡單的說就是大支的歸大支的,小支的也就物以類聚囉!但是個人經驗以為大支的筍固然賣相較佳,實則纖維可能較多,小支的筍則較為脆嫩甘甜。一般來說,小支的筍大部分都賣給了埔里當地的餐廳業者做為菜餚。唯惟有時大賣場如家X福或大X發等,因為大量收購再分別秤一固定重量分裝,因此裡面就會有大小不一的茭白筍了。
至於提早種植茭白筍最常遇到的就是低溫造成的矮化(或簇生化)障礙,以學理來說有點像是頂芽優勢被抑制住了,因此茭白筍的莖部無法伸長,連帶著莖基部原本膨大成為筍的3-4節也無法抽長,因此結的筍幾乎沒有商品價值,話說誰會花錢買個像指頭般大小的茭白筍勒?因此所提到茭白筍在市面上過小的問題因與此無關吧!為了解決冬季種植的問題,現在多採用夜間電照模式,抑制矮化的效果是有出現,但是成本的花費考量也是需注意,不過也因為有了電照的方法,使得冬季造訪埔里時可以見到夜裡田間燈光輝映的埔里不夜城景象喲!
因為大盤商收購的價格是隨市場每天波動的,農友也會注意每日的行情來出貨,當茭白筍在收獲期時需要每天去巡田採收的,因為莖部膨大的速度是相當驚人的,今日若來不及最適成熟度採收則明日可能過老,所以有可能一天是採收清晨和傍晚兩次的,因此農友則會在市場價格與成熟度間做個恰當的取捨了,因為是秤斤賣的,所以售太多小支的筍對於農友本身也不划算,但是市場上不會有著大小不一的茭白筍一同出現,因為在採收後回到產銷班或個人的包裝場便會進行分級和選別的動作,簡單的說就是大支的歸大支的,小支的也就物以類聚囉!但是個人經驗以為大支的筍固然賣相較佳,實則纖維可能較多,小支的筍則較為脆嫩甘甜。一般來說,小支的筍大部分都賣給了埔里當地的餐廳業者做為菜餚。唯惟有時大賣場如家X福或大X發等,因為大量收購再分別秤一固定重量分裝,因此裡面就會有大小不一的茭白筍了。
至於提早種植茭白筍最常遇到的就是低溫造成的矮化(或簇生化)障礙,以學理來說有點像是頂芽優勢被抑制住了,因此茭白筍的莖部無法伸長,連帶著莖基部原本膨大成為筍的3-4節也無法抽長,因此結的筍幾乎沒有商品價值,話說誰會花錢買個像指頭般大小的茭白筍勒?因此所提到茭白筍在市面上過小的問題因與此無關吧!為了解決冬季種植的問題,現在多採用夜間電照模式,抑制矮化的效果是有出現,但是成本的花費考量也是需注意,不過也因為有了電照的方法,使得冬季造訪埔里時可以見到夜裡田間燈光輝映的埔里不夜城景象喲!
0
(1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萬葉風 發表於 2008/11/04
提前種植經常發生生長不良的「矮化障礙」,不但無法提早產期,且嚴重茭白荀正常發育。而其「矮化障礙」最可能
的原因是短日照的環境,茭白荀植株生長緩慢而黑穗菌活力相對旺盛之故。農試所證實每日14小時以上的長日照可以
避免茭白荀幼苗出現「矮化障礙」,並使已有矮化現象的茭白荀恢復正常生長。故農民若要提早種植,於田間架設400
瓦鹵素燈,以30~45度向下照射,延長光照的茭白荀幾乎就不會有生長不佳的現象,賣到市場也會有較佳價格。
的原因是短日照的環境,茭白荀植株生長緩慢而黑穗菌活力相對旺盛之故。農試所證實每日14小時以上的長日照可以
避免茭白荀幼苗出現「矮化障礙」,並使已有矮化現象的茭白荀恢復正常生長。故農民若要提早種植,於田間架設400
瓦鹵素燈,以30~45度向下照射,延長光照的茭白荀幾乎就不會有生長不佳的現象,賣到市場也會有較佳價格。
0
(1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綿花糖妹妹 發表於 2008/11/03
☆育 苗
首 先 將 茭 白 筍 母 株 叢 掘 出 , 置 田 埂 上 曝 晒 1~3 星 期 後 , 選 擇 生 長 強 健 之 短 縮 莖 或 地 下 莖 , 切 成 每 段 長 約 15 公 分 並 留 有 1~2 芽 之 母 莖 作 為 育 苗 之 用 。 苗 床 寬 1 50 公 分 , 育 苗 行 株 距 30 × 25 公 分 , 單 本 植 , 初 期 不 必 積 水 , 待 苗 長 20 ~ 25 公 分 再 淺 水 灌 溉 。 如 遇 溫 度 低 於 10 ℃ 以 下 , 可 用 塑 膠 布 保 溫 。 亦 可 用 整 叢 根 莖 育 苗 。 其 法 按 50 × 50 公 分 掘 植 穴 , 穴 之 大 小 與 整 叢 根 莖 大 小 相 當 , 深 為 整 叢 根 莖 之 一 半 , 然 後 將 整 叢 根 莖 反 轉 種 植 於 植 穴 中 , 再 培 土 灌 水 , 待 苗 長 大 後 即 可 分 株 移 植 。
☆種 植
種 植 前 先 施 基 肥 整 地 , 其 法 與 水 田 同 。 種 植 苗 之 苗 高 以 40 公 分 左 右 為 宜 , 選 擇 幼 苗 生 育 肥 短 粗 健 、 節 間 短 不 徒 長 、 葉 鞘 互 相 包 合 而 不 鬆 散 、 株 形 整 齊 、 無 病 蟲 害 之 優 良 幼 苗 以 供 種 植 , 種 植 行 距 為 1 公 尺 , 株 距 0. 8~0 .9 公 尺 , 種 植 深 度 6?? 公 分 , 過 深 則 不 易 分 蘗 , 過 淺 易 被 風 吹 倒 伏 , 每 10 公 畝 可 種 植 1 ,2 00 株 左 右 。
中間過程有~施 肥~中 耕 除 草~除 蘗 及 除 枯 葉~灌 溉 排 水~~最後就是收成
定 植 後 1 30 天 開 始 採 收 , 採 收 盛 期 在 種 植 後 15 0~1 70 天 。 一 般 以 筍 莖 露 出 時 即 可 採 收 , 不 可 太 遲 採 收 , 因 後 期 氣 溫 高 , 成 熟 快 , 容 易 老 化 , 或 因 黑 穗 菌 成 熟 變 黑 , 影 響 品 質 。
首 先 將 茭 白 筍 母 株 叢 掘 出 , 置 田 埂 上 曝 晒 1~3 星 期 後 , 選 擇 生 長 強 健 之 短 縮 莖 或 地 下 莖 , 切 成 每 段 長 約 15 公 分 並 留 有 1~2 芽 之 母 莖 作 為 育 苗 之 用 。 苗 床 寬 1 50 公 分 , 育 苗 行 株 距 30 × 25 公 分 , 單 本 植 , 初 期 不 必 積 水 , 待 苗 長 20 ~ 25 公 分 再 淺 水 灌 溉 。 如 遇 溫 度 低 於 10 ℃ 以 下 , 可 用 塑 膠 布 保 溫 。 亦 可 用 整 叢 根 莖 育 苗 。 其 法 按 50 × 50 公 分 掘 植 穴 , 穴 之 大 小 與 整 叢 根 莖 大 小 相 當 , 深 為 整 叢 根 莖 之 一 半 , 然 後 將 整 叢 根 莖 反 轉 種 植 於 植 穴 中 , 再 培 土 灌 水 , 待 苗 長 大 後 即 可 分 株 移 植 。
☆種 植
種 植 前 先 施 基 肥 整 地 , 其 法 與 水 田 同 。 種 植 苗 之 苗 高 以 40 公 分 左 右 為 宜 , 選 擇 幼 苗 生 育 肥 短 粗 健 、 節 間 短 不 徒 長 、 葉 鞘 互 相 包 合 而 不 鬆 散 、 株 形 整 齊 、 無 病 蟲 害 之 優 良 幼 苗 以 供 種 植 , 種 植 行 距 為 1 公 尺 , 株 距 0. 8~0 .9 公 尺 , 種 植 深 度 6?? 公 分 , 過 深 則 不 易 分 蘗 , 過 淺 易 被 風 吹 倒 伏 , 每 10 公 畝 可 種 植 1 ,2 00 株 左 右 。
中間過程有~施 肥~中 耕 除 草~除 蘗 及 除 枯 葉~灌 溉 排 水~~最後就是收成
定 植 後 1 30 天 開 始 採 收 , 採 收 盛 期 在 種 植 後 15 0~1 70 天 。 一 般 以 筍 莖 露 出 時 即 可 採 收 , 不 可 太 遲 採 收 , 因 後 期 氣 溫 高 , 成 熟 快 , 容 易 老 化 , 或 因 黑 穗 菌 成 熟 變 黑 , 影 響 品 質 。
0
(1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任*義 發表於 2008/11/02
栽種方法如下:
茭白筍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植物,在臺灣栽培的茭白筍品種依葉鞘包葉顏色分青殼種、 赤殼 種和白殼種等三種。依採收期不同,又可分春作與秋作兼收品種及秋作單收品種,青殼 種和白殼 品種屬於前者,赤殼種屬於秋作單收品種。春作品種於12月下旬至2月上旬種植, 秋作品種於4~5 月間種植。青殼與白殼種採收期分兩階段,春收於3~6月,秋收在9月上旬至 10月下旬,赤殼種則 只在9月至11月上旬採收。
茭白筍幹莖基部受黑穗菌寄生與刺激,經由細胞生長素及細胞刺激素在適當溫度下 (28℃)刺 激結果,細胞不斷增殖膨大,形成長紡綞形菌癭,同時葉片光合作用製造的養分也 轉移集中貯藏 於此,因此形成甜嫩可口的筍莖,即為吾人食用的部位。溫度超過30℃或低於 10℃會抑制黑穗菌 活動,影響結筍。又氮肥施用過量,引起的莖葉徒長,也會使黑穗菌喪失 刺激功能,造成不能結 筍的公株或開花株的出現。 茭白筍栽培管理應注意給予適當栽培環境,選拔優良健康母株,合理的肥培管理(氮素 100~150公斤、磷酐80~100公斤、氧化鉀50~100公斤/公頃,另加腐熟堆肥或油粕類5,000公斤) ,適 當的水分灌溉(生育期灌水6~15公分,採收期灌水赤殼種15~30公分,青殼種40~60公 分),還要隨 時去除株行間老葉、枯葉或病害葉,保持通風與充分日照,如發現銹病,紋枯 病,稻熱病,植株 矮化病或毒素病等病害應及時防治,蟲害方面如有螟蟲,蚜蟲發生請依農 林廳頒佈植物保護手冊 加以防治。 茭白採收時宜注意其適熟度,即茭白劍葉開張,嫩筍表皮光滑,筍肉飽滿結實而白皙無 黑點 時為適採期,採收時可用銳利鐮刀從母莖基部留一節割起,然後剪掉葉梢,留嫩莖約25 公分長, 又為減少市場垃圾量負荷,採收之嫩莖最好剝除包葉鞘,然後用小包裝塑膠袋每包 5公斤裝,便 利市場批賣。
茭白筍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植物,在臺灣栽培的茭白筍品種依葉鞘包葉顏色分青殼種、 赤殼 種和白殼種等三種。依採收期不同,又可分春作與秋作兼收品種及秋作單收品種,青殼 種和白殼 品種屬於前者,赤殼種屬於秋作單收品種。春作品種於12月下旬至2月上旬種植, 秋作品種於4~5 月間種植。青殼與白殼種採收期分兩階段,春收於3~6月,秋收在9月上旬至 10月下旬,赤殼種則 只在9月至11月上旬採收。
茭白筍幹莖基部受黑穗菌寄生與刺激,經由細胞生長素及細胞刺激素在適當溫度下 (28℃)刺 激結果,細胞不斷增殖膨大,形成長紡綞形菌癭,同時葉片光合作用製造的養分也 轉移集中貯藏 於此,因此形成甜嫩可口的筍莖,即為吾人食用的部位。溫度超過30℃或低於 10℃會抑制黑穗菌 活動,影響結筍。又氮肥施用過量,引起的莖葉徒長,也會使黑穗菌喪失 刺激功能,造成不能結 筍的公株或開花株的出現。 茭白筍栽培管理應注意給予適當栽培環境,選拔優良健康母株,合理的肥培管理(氮素 100~150公斤、磷酐80~100公斤、氧化鉀50~100公斤/公頃,另加腐熟堆肥或油粕類5,000公斤) ,適 當的水分灌溉(生育期灌水6~15公分,採收期灌水赤殼種15~30公分,青殼種40~60公 分),還要隨 時去除株行間老葉、枯葉或病害葉,保持通風與充分日照,如發現銹病,紋枯 病,稻熱病,植株 矮化病或毒素病等病害應及時防治,蟲害方面如有螟蟲,蚜蟲發生請依農 林廳頒佈植物保護手冊 加以防治。 茭白採收時宜注意其適熟度,即茭白劍葉開張,嫩筍表皮光滑,筍肉飽滿結實而白皙無 黑點 時為適採期,採收時可用銳利鐮刀從母莖基部留一節割起,然後剪掉葉梢,留嫩莖約25 公分長, 又為減少市場垃圾量負荷,採收之嫩莖最好剝除包葉鞘,然後用小包裝塑膠袋每包 5公斤裝,便 利市場批賣。
0
(1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農作物會施打雌激素和糖水嗎
下一篇
請問蜂蜜的真假因如何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