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5
會員總數:115219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71
農業知識家
大肚魚ㄧ些相關知識
發問者:知足
發問日期:2008年11月14日
25087
0
51 人評價
最近看到小水溝有小魚肚仔大大的,長度約2-3公分,猜想是不是大肚魚?所以很想了解大肚魚ㄧ些相關知識
本篇討論
6 則
達人級會員
飛象 發表於 2024/11/18
大肚魚 胎魚科 Poeciliidae
學名:Gambusia affinis ( Baird and Girard )
俗名:大肚仔、胎 魚、食蚊魚。
體長:通常為2~4公分較常見,最大體長可達5公分左右。
分布:全臺各河流小水溝常可見到。
生態習性:台灣地區之外來魚種。偏好緩流區之低海拔溪河及湖泊、田間、渠道等棲所。多成群地游動於水表。對環境污染耐受力強,可存活於污染水域或低溶氧環境。偏肉食性,嗜食孑孓等水棲昆蟲為主。
學名:Gambusia affinis ( Baird and Girard )
俗名:大肚仔、胎 魚、食蚊魚。
體長:通常為2~4公分較常見,最大體長可達5公分左右。
分布:全臺各河流小水溝常可見到。
生態習性:台灣地區之外來魚種。偏好緩流區之低海拔溪河及湖泊、田間、渠道等棲所。多成群地游動於水表。對環境污染耐受力強,可存活於污染水域或低溶氧環境。偏肉食性,嗜食孑孓等水棲昆蟲為主。
0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sianbin 發表於 2024/11/14
大肚魚(Poecilia reticulata),俗稱孔雀魚,是原產於中南美洲的一種小型淡水魚,以其色彩鮮豔、體型小巧、繁殖容易而廣受水族愛好者喜愛。以下是有關大肚魚的幾項重要知識:
### 1. 生物學特徵
- **體型**:大肚魚體型嬌小,雄魚約3-5公分,雌魚則可達5-7公分。雄魚體色鮮豔,尾鰭多變,而雌魚相對簡單,以淡色為主。
- **壽命**:壽命約1.5至3年,依飼養環境與照顧方式而異。
- **棲息環境**:大肚魚原生於河川、溪流,對水質適應性強,喜歡稍微硬水、pH值偏中性至微鹼性(6.8-8.0)環境。
### 2. 繁殖特性
- **胎生繁殖**:大肚魚是胎生魚類,直接生下小魚,而非產卵。雌魚的妊娠期約為4周,1次產下約20-40隻小魚,且在適宜環境中可以快速繁殖。
- **性別分辨**:雄魚有特殊的生殖器官(雄性生殖突),尾鰭長而多彩,而雌魚腹部圓潤且較大。
- **自體繁殖能力**:大肚魚具有多次受精的能力,雌魚一次交配後可以保存精子數個月,因此即使分開飼養,雌魚也可持續繁殖數次。
### 3. 飼養環境
- **水質與水溫**:適合在24-28℃的水溫下生活,需穩定的水質。大肚魚能適應弱鹼性水質,但也可在偏中性的水質中健康生長。
- **缸內佈置**:建議放置一些水草、沉木等作為隱藏場所,以便小魚躲避捕食者。缸內環境不宜太複雜,以免影響水流流通。
- **食物**:大肚魚屬雜食性,會吃人工飼料、冷凍餌料(如紅蟲、豐年蝦)、植物性飼料。飼料的多樣化能增強體色和免疫力。
### 4. 常見疾病與預防
- **白點病**:由白點蟲引起,表現為身體和鰭上出現小白點,多由水溫突變引起。可透過提升水溫至28℃並輔以藥物治療。
- **細菌性疾病**:由水質不潔或其他魚隻帶菌造成,表現為魚體潰瘍、尾鰭腐爛。定期換水,保持水質清潔,並避免魚隻密度過高。
- **寄生蟲感染**:主要表現為體表或鰓部寄生蟲,魚隻會摩擦缸壁或物體。可使用專用的驅蟲藥劑進行治療。
### 5. 大肚魚的分類與變異
- 大肚魚有眾多品系,包括**蛇紋、馬賽克、禮服、草尾**等不同體色和尾型的變種。經由人工繁殖和培育,現在有許多顏色和鰭型各異的改良品種。
- 在選育過程中,由於基因單一性,改良種大肚魚對環境和疾病的抗性較弱,需特別留意水質和飼養密度。
### 6. 生態價值
- 大肚魚在一些國家被引進為**生態控制蚊蟲幼蟲的魚種**,用於控制瘧疾和登革熱的傳播。牠們會捕食蚊蟲幼蟲,減少病媒蚊的數量,因此在某些地區具有生態價值。
總之,大肚魚是適合新手飼養的魚種,容易繁殖、適應力強。只要提供適當的環境與穩定的水質,它們就能展現美麗的色彩和活潑的特性,成為水族箱中的亮點。
### 1. 生物學特徵
- **體型**:大肚魚體型嬌小,雄魚約3-5公分,雌魚則可達5-7公分。雄魚體色鮮豔,尾鰭多變,而雌魚相對簡單,以淡色為主。
- **壽命**:壽命約1.5至3年,依飼養環境與照顧方式而異。
- **棲息環境**:大肚魚原生於河川、溪流,對水質適應性強,喜歡稍微硬水、pH值偏中性至微鹼性(6.8-8.0)環境。
### 2. 繁殖特性
- **胎生繁殖**:大肚魚是胎生魚類,直接生下小魚,而非產卵。雌魚的妊娠期約為4周,1次產下約20-40隻小魚,且在適宜環境中可以快速繁殖。
- **性別分辨**:雄魚有特殊的生殖器官(雄性生殖突),尾鰭長而多彩,而雌魚腹部圓潤且較大。
- **自體繁殖能力**:大肚魚具有多次受精的能力,雌魚一次交配後可以保存精子數個月,因此即使分開飼養,雌魚也可持續繁殖數次。
### 3. 飼養環境
- **水質與水溫**:適合在24-28℃的水溫下生活,需穩定的水質。大肚魚能適應弱鹼性水質,但也可在偏中性的水質中健康生長。
- **缸內佈置**:建議放置一些水草、沉木等作為隱藏場所,以便小魚躲避捕食者。缸內環境不宜太複雜,以免影響水流流通。
- **食物**:大肚魚屬雜食性,會吃人工飼料、冷凍餌料(如紅蟲、豐年蝦)、植物性飼料。飼料的多樣化能增強體色和免疫力。
### 4. 常見疾病與預防
- **白點病**:由白點蟲引起,表現為身體和鰭上出現小白點,多由水溫突變引起。可透過提升水溫至28℃並輔以藥物治療。
- **細菌性疾病**:由水質不潔或其他魚隻帶菌造成,表現為魚體潰瘍、尾鰭腐爛。定期換水,保持水質清潔,並避免魚隻密度過高。
- **寄生蟲感染**:主要表現為體表或鰓部寄生蟲,魚隻會摩擦缸壁或物體。可使用專用的驅蟲藥劑進行治療。
### 5. 大肚魚的分類與變異
- 大肚魚有眾多品系,包括**蛇紋、馬賽克、禮服、草尾**等不同體色和尾型的變種。經由人工繁殖和培育,現在有許多顏色和鰭型各異的改良品種。
- 在選育過程中,由於基因單一性,改良種大肚魚對環境和疾病的抗性較弱,需特別留意水質和飼養密度。
### 6. 生態價值
- 大肚魚在一些國家被引進為**生態控制蚊蟲幼蟲的魚種**,用於控制瘧疾和登革熱的傳播。牠們會捕食蚊蟲幼蟲,減少病媒蚊的數量,因此在某些地區具有生態價值。
總之,大肚魚是適合新手飼養的魚種,容易繁殖、適應力強。只要提供適當的環境與穩定的水質,它們就能展現美麗的色彩和活潑的特性,成為水族箱中的亮點。
0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張先生 發表於 2023/10/24
大肚魚就是蚊子魚也就是會吃蚊子也是非常好養的一種魚,河川溝渠隨處可見,在都市你多多少少有氧一些水生植物水缸盆景的這樂興去的玩家,他們都會在水缸中養一些肚肚魚防止蚊蟲孳生,而蚊子魚就是這麼來的。
➤另外對於其他魚種魚苗介紹與養殖繁殖資料性趣全在台灣淡水魚苗網提共參考:https://fishw99176.com
有各種魚苗、魚種、觀賞魚、食用魚、魚花、魚線、魚卵、魚苗介紹、各種魚種介紹養殖辦法、還有魚飼料、養殖設備很齊全、魚苗放生放流、購買魚苗流程都很詳細,老闆電話是0918-255-136,名片同時附上,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另外對於其他魚種魚苗介紹與養殖繁殖資料性趣全在台灣淡水魚苗網提共參考:https://fishw99176.com
有各種魚苗、魚種、觀賞魚、食用魚、魚花、魚線、魚卵、魚苗介紹、各種魚種介紹養殖辦法、還有魚飼料、養殖設備很齊全、魚苗放生放流、購買魚苗流程都很詳細,老闆電話是0918-255-136,名片同時附上,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0
(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趴趴瓜 發表於 2012/06/05
大肚魚 胎魚科 Poeciliidae
學名:Gambusia affinis ( Baird and Girard )
俗名:大肚仔、胎 魚、食蚊魚。
體長:通常為2~4公分較常見,最大體長可達5公分左右。
分布:全臺各河流小水溝常可見到。
生態習性:台灣地區之外來魚種。偏好緩流區之低海拔溪河及湖泊、田間、渠道等棲所。多成群地游動於水表。對環境污染耐受力強,可存活於污染水域或低溶氧環境。偏肉食性,嗜食孑孓等水棲昆蟲為主。
學名:Gambusia affinis ( Baird and Girard )
俗名:大肚仔、胎 魚、食蚊魚。
體長:通常為2~4公分較常見,最大體長可達5公分左右。
分布:全臺各河流小水溝常可見到。
生態習性:台灣地區之外來魚種。偏好緩流區之低海拔溪河及湖泊、田間、渠道等棲所。多成群地游動於水表。對環境污染耐受力強,可存活於污染水域或低溶氧環境。偏肉食性,嗜食孑孓等水棲昆蟲為主。
0
(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汽車達人 發表於 2008/11/14
形態外觀: 體延長,前部略呈楔狀,後部側扁。雌魚的腹部膨大圓突。
頭部中大,吻部短小。眼大,側位;眼間區及吻背略寬而平
直。口上位,向後斜下;口裂未達眼前緣的下方。
體被有大型的圓鱗。背鰭小,起點較近於尾鰭基部。腹鰭腹
位。雄魚的臀鰭第3、4、5鰭條特化而成一延長的交接器,
雌魚則為扇形。尾鰭呈圓形。
體色為淡金黃色或灰色,略透明。背側暗褐色,腹面淺白。
雌魚的腹部後端有一黑色斑。各鰭的外緣呈深褐色。
體長: 通常為2~4公分較常見,最大體長可達5公分左右。
地理分布: 臺灣地區的外來魚種。原生於北美洲的水系,約於1913年引
入臺灣。現已普遍存在於各溪流、湖沼及田渠等水域。
生態習性: 大肚魚喜好在暖水域活動,為表層魚類,大多成群地在水體
的表層活動。偏好在低海拔溪河的緩流區,以及湖泊、田間
、渠道等棲所。對於環境污染的耐受力強,可以在污染的水
域或低溶氧的環境生存。偏肉食性,嗜食孑孓等水棲昆蟲。
頭部中大,吻部短小。眼大,側位;眼間區及吻背略寬而平
直。口上位,向後斜下;口裂未達眼前緣的下方。
體被有大型的圓鱗。背鰭小,起點較近於尾鰭基部。腹鰭腹
位。雄魚的臀鰭第3、4、5鰭條特化而成一延長的交接器,
雌魚則為扇形。尾鰭呈圓形。
體色為淡金黃色或灰色,略透明。背側暗褐色,腹面淺白。
雌魚的腹部後端有一黑色斑。各鰭的外緣呈深褐色。
體長: 通常為2~4公分較常見,最大體長可達5公分左右。
地理分布: 臺灣地區的外來魚種。原生於北美洲的水系,約於1913年引
入臺灣。現已普遍存在於各溪流、湖沼及田渠等水域。
生態習性: 大肚魚喜好在暖水域活動,為表層魚類,大多成群地在水體
的表層活動。偏好在低海拔溪河的緩流區,以及湖泊、田間
、渠道等棲所。對於環境污染的耐受力強,可以在污染的水
域或低溶氧的環境生存。偏肉食性,嗜食孑孓等水棲昆蟲。
0
(2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RT0314 發表於 2008/11/14
在以前農業時代時,常可在河川或溝渠旁看到許多小小魚,其中以孔雀魚、青將魚、大肚魚為代表。現在雖然因為污染的關係,使得發現他們的機會降低,但是只要我們常往戶外走走,仍有機會在田野或山中的小溝渠發現到他們。但是這三種魚大小相當,而且非常相似,要怎麼分辨他們呢?
在介紹他們之前,需替大家澄清一件事,就是青將魚才是台灣的原生種。雖然在野外常看到大肚魚或孔雀魚,但他們都屬於外來種,只是因為他們已經引進台灣很久了,而且對於生態沒有造成明顯的破壞,所以我們才會一直以為他們和青將魚一樣都是台灣的原生種。
為什麼青將魚在台灣越來越難觀察到了呢?而且現在為什麼只剩下北台灣的雙連埤還有發現的紀錄呢?因為他們原來生存的環境大部分都被大肚魚給占走了。大肚魚和青將魚一樣都是棲息於溪中水流緩慢的岸邊或池沼,但是大肚魚適應的環境較廣,能生長在稍有污染的水域,而青將魚則對水質較為要求,造成早年於水田中到處可見的青將魚,現在僅剩幾處地方還可以見到。而雙連埤這個地方,是一塊少有污染的溼地,加上設有保護區,數量就會比他處較多且穩定。
而孔雀魚呢?其實他在野外並不像我們在水族館裡看到的那麼漂亮,相反的很多人會認為他其實就是大肚魚。其實野生的孔雀魚和大肚魚,當初都是為了防治瘧疾,而從國外引入,但是他並不像大肚魚,在野外隨處可見,相反的反而被引進水族市場裡。因為孔雀魚具有基因多變性,尤其是呈現在尾鰭的變化色彩和圖案,所以原來的野生圖樣和色彩,反而漸漸的被大家給遺忘了。
至於這三種,若有機會在野外看到的話要怎麼分辨呢?青將魚,和其他兩種魚類差異較大,他的體型比較細長,而且尾鰭部份比較類似平行四邊形,不像大肚魚尾鰭末端部分比較圓。此外青將魚的背鰭比較後方,比較接近尾柄的部分,這是分辨他的最大特徵。而大肚魚和孔雀魚可能會較難分辨些,因為他們在分類上都同樣屬於胎 ? 科,體型上相當類似,尤其是母魚方面很難辨認,因此只能靠公魚來分辨。野生的孔雀公魚,身上幾乎都有顏色,雖然顏色可能稍淡了些,但只要仔細觀察還是可看以看到。此外野生的公孔雀魚,尾鰭的表現呈現一種奇特的分布,那就是有許多類似劍尾的尾鰭,所謂的劍尾就是尾鰭的上下兩端部分會像劍一樣的拉長,這種表現型在一般的水族市場相當少見到,但在野外存在的數量卻不少,因此這兩點是分辨大肚魚和孔雀魚的最好特徵。
在介紹他們之前,需替大家澄清一件事,就是青將魚才是台灣的原生種。雖然在野外常看到大肚魚或孔雀魚,但他們都屬於外來種,只是因為他們已經引進台灣很久了,而且對於生態沒有造成明顯的破壞,所以我們才會一直以為他們和青將魚一樣都是台灣的原生種。
為什麼青將魚在台灣越來越難觀察到了呢?而且現在為什麼只剩下北台灣的雙連埤還有發現的紀錄呢?因為他們原來生存的環境大部分都被大肚魚給占走了。大肚魚和青將魚一樣都是棲息於溪中水流緩慢的岸邊或池沼,但是大肚魚適應的環境較廣,能生長在稍有污染的水域,而青將魚則對水質較為要求,造成早年於水田中到處可見的青將魚,現在僅剩幾處地方還可以見到。而雙連埤這個地方,是一塊少有污染的溼地,加上設有保護區,數量就會比他處較多且穩定。
而孔雀魚呢?其實他在野外並不像我們在水族館裡看到的那麼漂亮,相反的很多人會認為他其實就是大肚魚。其實野生的孔雀魚和大肚魚,當初都是為了防治瘧疾,而從國外引入,但是他並不像大肚魚,在野外隨處可見,相反的反而被引進水族市場裡。因為孔雀魚具有基因多變性,尤其是呈現在尾鰭的變化色彩和圖案,所以原來的野生圖樣和色彩,反而漸漸的被大家給遺忘了。
至於這三種,若有機會在野外看到的話要怎麼分辨呢?青將魚,和其他兩種魚類差異較大,他的體型比較細長,而且尾鰭部份比較類似平行四邊形,不像大肚魚尾鰭末端部分比較圓。此外青將魚的背鰭比較後方,比較接近尾柄的部分,這是分辨他的最大特徵。而大肚魚和孔雀魚可能會較難分辨些,因為他們在分類上都同樣屬於胎 ? 科,體型上相當類似,尤其是母魚方面很難辨認,因此只能靠公魚來分辨。野生的孔雀公魚,身上幾乎都有顏色,雖然顏色可能稍淡了些,但只要仔細觀察還是可看以看到。此外野生的公孔雀魚,尾鰭的表現呈現一種奇特的分布,那就是有許多類似劍尾的尾鰭,所謂的劍尾就是尾鰭的上下兩端部分會像劍一樣的拉長,這種表現型在一般的水族市場相當少見到,但在野外存在的數量卻不少,因此這兩點是分辨大肚魚和孔雀魚的最好特徵。
0
(2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魚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