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7
會員總數:115218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71
農業知識家
請問台灣地區哪裡是屬於砂質土壤?
發問者:ff
發問日期:2008年11月23日
21359
2
53 人評價
請問台灣地區哪裡是屬於砂質土壤?
一般土壤要如何改變成砂質土壤?
本篇討論
5 則
達人級會員
餘香 發表於 2012/07/29
台灣各區的土壤屬性如下,提供你參考
老紅壤分布在平地和台地,尤以新竹以北地區最多,受高溫多雨的影響發育而成,酸性強,性黏重,色暗紅富鐵鋁,地力不高。栽培作物以稻、茶為主。
間域土(隱域土)主要為鹽積土,分布在濱海地區,可栽培稻、甘蔗。
泛域土佔本省耕地的主要部分,尤其是砂岩頁岩沖積土分布面積廣,為本省主要農業土壤。
黏板岩沖積土分布以宜蘭平原、彰嘉平原、屏東平原與台東的馬蘭一帶為主。
結晶片岩沖積土只分布於本省東岸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面積有限。
老紅壤分布在平地和台地,尤以新竹以北地區最多,受高溫多雨的影響發育而成,酸性強,性黏重,色暗紅富鐵鋁,地力不高。栽培作物以稻、茶為主。
間域土(隱域土)主要為鹽積土,分布在濱海地區,可栽培稻、甘蔗。
泛域土佔本省耕地的主要部分,尤其是砂岩頁岩沖積土分布面積廣,為本省主要農業土壤。
黏板岩沖積土分布以宜蘭平原、彰嘉平原、屏東平原與台東的馬蘭一帶為主。
結晶片岩沖積土只分布於本省東岸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面積有限。
0
(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正瑞 發表於 2008/11/24
台灣的土壤種類大概有十一種資料如下:
有機質土(Histosols):在深度 10 公分以上有大於 20% 以上之有機物(或大於 12% 以上之有機碳含量)之土壤,主要分佈於高山湖泊中或其旁邊之土壤。彰化縣之快官地區有此土壤。
淋澱土(Spodosols):有一由有機物與鐵、鋁結合之物質被水由上層土壤帶至下層所形成之淋澱化育層者,大都在砂質地之高山平坦地區,有強烈的淋洗作用。阿里山地區及水里的山區有此土壤。
灰燼土(或火山灰土,Andisols):含有火山灰特性之土壤(如土壤很輕,無定型性質很多,對磷吸附力很強等特性),主要生成於火山地形之陽明山國家公園內。
氧化物土(Oxisols):土壤已經化育很老(幾十萬年以上),土壤中僅剩餘氧化鐵、鋁等性質者,土壤肥力很低,B 層有一氧化物層生成者 ,大都在紅土臺地上。如桃園縣埔心、南投縣埔里、屏東縣老埤等臺地之紅壤。
膨轉土(Vertisoils):在土層一公尺內含有 30% 以上之粘粒(直徑小於 0.002mm 者之土粒),會隨水分多寡而呈膨脹、收縮之特性者,濕時地面突起,乾時龜裂者。在臺灣東部之石雨傘地區有此土壤。
旱境土(Aridisols):臺灣地區實際上沒有乾旱氣候條件,應無此土壤,但因此類土壤包含鹽土,故臺灣西南部沿海地區之鹽土仍可概略歸併為旱境土。
極育土(Ultisols):在高溫多雨情況下生成的土壤,在 B層中有一粘粒洗入聚積的層次(黏聚層),因此特別粘,由於強烈淋洗,故肥力低。臺灣地區之丘陵臺地上之紅色土壤大都屬此種土綱。
黑沃土(Mollisols):顧名思義,此種土壤是又黑又肥沃,土層較淺,肥力高,主要分佈在臺東縣的成功一帶。
淋溶土(Alfisols):此類土壤與極育土性質類似,但由於淋洗程度較極育土弱,或是農民在極育土上施用大量之肥料而使土壤較肥沃,因此土壤肥力較極育土高,大都分佈於臺灣西部主要沖積平原耕地中,為臺灣地區農業生產之最大產地之一。
弱育土(Inceptisols):顧名思義,此種土壤為由母質弱度化育生成之土壤,有明顯之土壤構造與顏色轉變,因此稱為"構造 B 層",為臺灣西部主要農耕沖積平原之土壤,或台灣丘陵地上之主要土壤,為臺灣地區農業生產之最大產地之一。
新成土(Entisols):由母質化育生成之最年輕土壤,大都分佈於高山陡峭地、河流沖積三角洲河口、新沖積平原等地,通常土層很淺或整層無變化,土壤非常肥沃,也是農業生產主要分佈土壤之一。
有機質土(Histosols):在深度 10 公分以上有大於 20% 以上之有機物(或大於 12% 以上之有機碳含量)之土壤,主要分佈於高山湖泊中或其旁邊之土壤。彰化縣之快官地區有此土壤。
淋澱土(Spodosols):有一由有機物與鐵、鋁結合之物質被水由上層土壤帶至下層所形成之淋澱化育層者,大都在砂質地之高山平坦地區,有強烈的淋洗作用。阿里山地區及水里的山區有此土壤。
灰燼土(或火山灰土,Andisols):含有火山灰特性之土壤(如土壤很輕,無定型性質很多,對磷吸附力很強等特性),主要生成於火山地形之陽明山國家公園內。
氧化物土(Oxisols):土壤已經化育很老(幾十萬年以上),土壤中僅剩餘氧化鐵、鋁等性質者,土壤肥力很低,B 層有一氧化物層生成者 ,大都在紅土臺地上。如桃園縣埔心、南投縣埔里、屏東縣老埤等臺地之紅壤。
膨轉土(Vertisoils):在土層一公尺內含有 30% 以上之粘粒(直徑小於 0.002mm 者之土粒),會隨水分多寡而呈膨脹、收縮之特性者,濕時地面突起,乾時龜裂者。在臺灣東部之石雨傘地區有此土壤。
旱境土(Aridisols):臺灣地區實際上沒有乾旱氣候條件,應無此土壤,但因此類土壤包含鹽土,故臺灣西南部沿海地區之鹽土仍可概略歸併為旱境土。
極育土(Ultisols):在高溫多雨情況下生成的土壤,在 B層中有一粘粒洗入聚積的層次(黏聚層),因此特別粘,由於強烈淋洗,故肥力低。臺灣地區之丘陵臺地上之紅色土壤大都屬此種土綱。
黑沃土(Mollisols):顧名思義,此種土壤是又黑又肥沃,土層較淺,肥力高,主要分佈在臺東縣的成功一帶。
淋溶土(Alfisols):此類土壤與極育土性質類似,但由於淋洗程度較極育土弱,或是農民在極育土上施用大量之肥料而使土壤較肥沃,因此土壤肥力較極育土高,大都分佈於臺灣西部主要沖積平原耕地中,為臺灣地區農業生產之最大產地之一。
弱育土(Inceptisols):顧名思義,此種土壤為由母質弱度化育生成之土壤,有明顯之土壤構造與顏色轉變,因此稱為"構造 B 層",為臺灣西部主要農耕沖積平原之土壤,或台灣丘陵地上之主要土壤,為臺灣地區農業生產之最大產地之一。
新成土(Entisols):由母質化育生成之最年輕土壤,大都分佈於高山陡峭地、河流沖積三角洲河口、新沖積平原等地,通常土層很淺或整層無變化,土壤非常肥沃,也是農業生產主要分佈土壤之一。
0
(1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加怡 發表於 2008/11/23
臺灣地區土壤之種類,大多依美國農部 1949 年所設立之系統來加以歸類,再依臺灣地區特有之土壤特性及性質加以命名而成。主要以 "土系" (soil series) 為土壤分類基本單位,通常以地名加以稱呼,如平鎮土系、淡水土系、鹿港土系、林邊土系、瑞穗土系等;並以「大土類」或「土類」稱呼臺灣地區之主要代表性之區域性土壤,但似乎不很適當,因為其名稱主要係由土壤母質來源或剖面的顏色及其特性來命名,亦是較老的命名方法,以往大家常聽到的名稱,如石質土、灰壤、灰化土、崩積土、黃壤、紅壤、黑色土、老沖積土、新沖積土、混合沖積土、鹽土、臺灣粘土等,都是由民國 40 年被許多人沿用至今之稱呼。但這些名稱均是美國於 1960 年代以前所建立之土壤分類系統下所使用之名詞,有其不適切及困擾處,因此現在已大都不為學術界使用,但一般農民仍在使用,主要原因是依據土壤的顏色及土壤之母質直接稱呼,非常容易了解與溝通,但在土壤肥培管裡及學術研究上常造成困擾。美國農部於1975 年建立新的土壤分類系統 (Soil Toxonomy),此分類系統係由六個分類綱目 (Category) 所組成,最高級綱目為土綱 (Soil Order)。簡單地分,一般臺灣地區土壤可分成下列幾個土綱,其特性簡述如下:有機質土(Histosols):在深度 10 公分以上有大於 20% 以上之有機物(或大於 12% 以上之有機碳含量)之土壤,主要分佈於高山湖泊中或其旁邊之土壤。彰化縣之快官地區有此土壤。淋澱土(Spodosols):有一由有機物與鐵、鋁結合之物質被水由上層土壤帶至下層所形成之淋澱化育層者,大都在砂質地之高山平坦地區,有強烈的淋洗作用。阿里山地區及水里的山區有此土壤。灰燼土(或火山灰土,Andisols):含有火山灰特性之土壤(如土壤很輕,無定型性質很多,對磷吸附力很強等特性),主要生成於火山地形之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氧化物土(Oxisols):土壤已經化育很老(幾十萬年以上),土壤中僅剩餘氧化鐵、鋁等性質者,土壤肥力很低,B 層有一氧化物層生成者 ,大都在紅土臺地上。如桃園縣埔心、南投縣埔里、屏東縣老埤等臺地之紅壤。膨轉土(Vertisoils):在土層一公尺內含有 30% 以上之粘粒(直徑小於 0.002mm 者之土粒),會隨水分多寡而呈膨脹、收縮之特性者,濕時地面突起,乾時龜裂者。在臺灣東部之石雨傘地區有此土壤。旱境土(Aridisols):臺灣地區實際上沒有乾旱氣候條件,應無此土壤,但因此類土壤包含鹽土,故臺灣西南部沿海地區之鹽土仍可概略歸併為旱境土。極育土(Ultisols):在高溫多雨情況下生成的土壤,在 B層中有一粘粒洗入聚積的層次(黏聚層),因此特別粘,由於強烈淋洗,故肥力低。臺灣地區之丘陵臺地上之紅色土壤大都屬此種土綱。黑沃土(Mollisols):顧名思義,此種土壤是又黑又肥沃,土層較淺,肥力高,主要分佈在臺東縣的成功一帶。淋溶土(Alfisols):此類土壤與極育土性質類似,但由於淋洗程度較極育土弱,或是農民在極育土上施用大量之肥料而使土壤較肥沃,因此土壤肥力較極育土高,大都分佈於臺灣西部主要沖積平原耕地中,為臺灣地區農業生產之最大產地之一。弱育土(Inceptisols):顧名思義,此種土壤為由母質弱度化育生成之土壤,有明顯之土壤構造與顏色轉變,因此稱為"構造 B 層",為臺灣西部主要農耕沖積平原之土壤,或台灣丘陵地上之主要土壤,為臺灣地區農業生產之最大產地之一。新成土(Entisols):由母質化育生成之最年輕土壤,大都分佈於高山陡峭地、河流沖積三角洲河口、新沖積平原等地,通常土層很淺或整層無變化,土壤非常肥沃,也是農業生產主要分佈土壤之一。
0
(1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簡丹 發表於 2008/11/23
一般說來,河川兩岸的沖積平原,都屬於砂質土壞,而且是肥沃度很高,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很適合個種農作的土質。而沒有河流的內地,所含的沙地大多是貧脊的紅沙地。比較適合綠竹荀的種植。
一般改善土質用的沙土是用河岸的沙質壤土比較好,方法是在土地上加上半尺至一尺的沙質土,然後用怪手翻土再整平就可。當然用紅沙也可以,只是沒有河沙土來得好。
一般改善土質用的沙土是用河岸的沙質壤土比較好,方法是在土地上加上半尺至一尺的沙質土,然後用怪手翻土再整平就可。當然用紅沙也可以,只是沒有河沙土來得好。
0
(1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new 發表於 2008/11/23
土壤的生成受到五大因子的影響,它的生成過程是由母岩經由物理、化學及生物性之風化作用,經過長時間蘊育生成的,由大顆粒變成小顆粒,由砂質土變成粘質土慢慢作用生成的。
1,母質P(地質):由火成岩生成:如陽明山由安山岩風化生成:之山灰土壤、澎湖玄武岩的淋溶土、臺灣西部沉積岩風化沖積生成,年代較輕,沒有明顯化育作用。
2地形T:主要為坡度與坡向:影響養份、水分及移動與平衡,化育作用很弱。
3.氣候C:主要影響為雨量與溫度,此支配母岩風化速率。
4.植生O:針葉林生成土壤呈酸性、闊葉林生成土壤中性或微鹼性。
5.時間t:紅壤(大都幾萬年至百年以上)>黃壤>黑色土。
粗質地(砂土)土壤:此類土壤主要問題有二,一為保肥力差,二為通透性太好,保水力差;除選擇適宜作物種類外,施肥時盡可能增加施肥次數,每次施肥量要少,避免肥料流失污染地下水,另外增加使用有機肥料,提高有機質改善保肥力及保水力。灌溉方法,應採用滴水灌溉,節省用水量。在經濟成本及收益有利條件下,可考慮,在適當深度,建立不透水層。
臺灣主要之土壤之分佈與特性http://lab.ac.ntu.edu.tw/soilsc/Soilsc/Taiwan.htm
http://tw.myblog.yahoo.com/jw!.2dsXM.BGAIjXp7Al1oFCQ9z/article?mid=4359
1,母質P(地質):由火成岩生成:如陽明山由安山岩風化生成:之山灰土壤、澎湖玄武岩的淋溶土、臺灣西部沉積岩風化沖積生成,年代較輕,沒有明顯化育作用。
2地形T:主要為坡度與坡向:影響養份、水分及移動與平衡,化育作用很弱。
3.氣候C:主要影響為雨量與溫度,此支配母岩風化速率。
4.植生O:針葉林生成土壤呈酸性、闊葉林生成土壤中性或微鹼性。
5.時間t:紅壤(大都幾萬年至百年以上)>黃壤>黑色土。
粗質地(砂土)土壤:此類土壤主要問題有二,一為保肥力差,二為通透性太好,保水力差;除選擇適宜作物種類外,施肥時盡可能增加施肥次數,每次施肥量要少,避免肥料流失污染地下水,另外增加使用有機肥料,提高有機質改善保肥力及保水力。灌溉方法,應採用滴水灌溉,節省用水量。在經濟成本及收益有利條件下,可考慮,在適當深度,建立不透水層。
臺灣主要之土壤之分佈與特性http://lab.ac.ntu.edu.tw/soilsc/Soilsc/Taiwan.htm
http://tw.myblog.yahoo.com/jw!.2dsXM.BGAIjXp7Al1oFCQ9z/article?mid=4359
0
(9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香魚煮食前需去鱗嗎?
下一篇
台灣適合種植龍舌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