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6
會員總數:115223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71
農業知識家
無土栽培需要考量什麼?
發問者:美麗夜
發問日期:2014年10月10日
20661
1
21 人評價
1.任何作物都可以使用無土栽培嗎?
2.無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栽培作物,而是將作物栽培在營養液中,目前國內有哪些作物已大量可以使用無土栽培,因為要採取適當設施來代替土壤,要考量那些設計?也查過網路一些說法是有可能仍會有病蟲害,那要如何防治?
專家回覆
1 則
本篇討論
5 則
高手級會員
彎彎藤上掛水晶 發表於 2014/10/23
一般認為無土栽培的病蟲害不成問題,雖事實上,有些病害在無土栽培確較少發生,但有些病害遠較土壤栽培者令人困擾。一般像在水生環境的微生物如根腐病、疫病、露菌病和一些細菌,在無土栽培的某些作物上,可能變成一個難以克服的問。
至於澆灌營養液的頻率、次數,要看季節、植物大小、澆灌後介質所能保留營養液的量,亦即介質的性質而定。最好能設計一套灌溉系統使植物在需要時能一天灌溉營養液數次。另外,很重要的是營養液每2~4週要更換乙次。此外,無土栽培尚需好的植物營養、基本化學和一般栽培作業的知識,對營養液的養分濃度、酸度與衛生均需常的注意。
應用無土栽培需要較大資金投資於建築、設備上,因此,利益回收或許以種花卉和高價蔬菜作物快,想嘗試無土栽培生產者,應先從小規模的試驗開始,以避免投入大量資金而不熟技術與困難,而遭到失敗。
至於澆灌營養液的頻率、次數,要看季節、植物大小、澆灌後介質所能保留營養液的量,亦即介質的性質而定。最好能設計一套灌溉系統使植物在需要時能一天灌溉營養液數次。另外,很重要的是營養液每2~4週要更換乙次。此外,無土栽培尚需好的植物營養、基本化學和一般栽培作業的知識,對營養液的養分濃度、酸度與衛生均需常的注意。
應用無土栽培需要較大資金投資於建築、設備上,因此,利益回收或許以種花卉和高價蔬菜作物快,想嘗試無土栽培生產者,應先從小規模的試驗開始,以避免投入大量資金而不熟技術與困難,而遭到失敗。
1
(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陳*杰 發表於 2015/03/21
說明清處又詳細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有餘 發表於 2014/10/20
1.理論上,無土栽培可以種植可在土壤中生長的任何作物,包括蔬菜、花卉及果樹,但是必須視不同作物種類做不同的支持設計、營養液的配方,以及養液供給方式等,基於這些理由,經濟上的考量就成為發展上的指標。
2.無土栽培時的規劃有下列因素要考量:
A.佔地面積和範圍:根據投資額和市場需求情況而定,並考慮生產管理水平,可通過分期建設,留有發展、擴產的餘地。
B.田區規劃:有道路系統、排水系統、生產區、育苗區、產品包裝加工區,及辦公後勤、停車場等綜合區。
C.溫網室硬體:可設為8×42 m2或者是6×30 m2,以10-20棟為一區。
D.栽培床與貯液池:深液流水耕,可採用2棟共用一個貯液池供應營養液,介質耕可以10個或者更多的溫室集中供液,但應考慮貯液池有足夠大的體積,以便於生產安排和營養液的供應等生產管理。
E.栽培床質材:深液流水耕栽培床宜建穩固的水泥槽結構,或者採用保力龍發泡材料壓製成型的栽培床,可拼接和搬遷,既可水耕亦可作介質耕,但缺點是易損壞。介質耕可用磚堆砌鋪上塑膠薄膜或者採用水泥槽。溫室內的栽培床可設置為四排8條或者八排16條為宜。
F.貯液池的設置:可處於每組的棚邊或者棚內,一般採用地下式,亦可建地上式,通過輸液管道用幫浦抽取供應。
G.監控裝置:最少須具備pH、EC值測定裝置,隨時掌握養液酸度與濃度。
3.已有無土栽培的作物,蔬菜類包括葉菜類如結球萵苣、菜心、白菜、芥菜、蔥、莧菜、芥藍、空心菜、菠菜,果菜類包括蕃茄、黃瓜、苦瓜、絲瓜、茄子、甜椒、草莓、西瓜、甜瓜等,花卉類包括菊花、康乃馨、唐菖蒲、蘭花、非洲菊、鬱金香、萬年青、蔓麗絨、綠巨人、鵝掌藤,以及盆景花卉如福建茶、榕樹等,都有成功的案例。 參考資料:中興大學 web.nchu.edu.tw/pweb/users/jtwu/lesson/139.doc
2.無土栽培時的規劃有下列因素要考量:
A.佔地面積和範圍:根據投資額和市場需求情況而定,並考慮生產管理水平,可通過分期建設,留有發展、擴產的餘地。
B.田區規劃:有道路系統、排水系統、生產區、育苗區、產品包裝加工區,及辦公後勤、停車場等綜合區。
C.溫網室硬體:可設為8×42 m2或者是6×30 m2,以10-20棟為一區。
D.栽培床與貯液池:深液流水耕,可採用2棟共用一個貯液池供應營養液,介質耕可以10個或者更多的溫室集中供液,但應考慮貯液池有足夠大的體積,以便於生產安排和營養液的供應等生產管理。
E.栽培床質材:深液流水耕栽培床宜建穩固的水泥槽結構,或者採用保力龍發泡材料壓製成型的栽培床,可拼接和搬遷,既可水耕亦可作介質耕,但缺點是易損壞。介質耕可用磚堆砌鋪上塑膠薄膜或者採用水泥槽。溫室內的栽培床可設置為四排8條或者八排16條為宜。
F.貯液池的設置:可處於每組的棚邊或者棚內,一般採用地下式,亦可建地上式,通過輸液管道用幫浦抽取供應。
G.監控裝置:最少須具備pH、EC值測定裝置,隨時掌握養液酸度與濃度。
3.已有無土栽培的作物,蔬菜類包括葉菜類如結球萵苣、菜心、白菜、芥菜、蔥、莧菜、芥藍、空心菜、菠菜,果菜類包括蕃茄、黃瓜、苦瓜、絲瓜、茄子、甜椒、草莓、西瓜、甜瓜等,花卉類包括菊花、康乃馨、唐菖蒲、蘭花、非洲菊、鬱金香、萬年青、蔓麗絨、綠巨人、鵝掌藤,以及盆景花卉如福建茶、榕樹等,都有成功的案例。 參考資料:中興大學 web.nchu.edu.tw/pweb/users/jtwu/lesson/139.doc
1
(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陳*杰 發表於 2015/03/21
說明清處又詳細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趴趴瓜 發表於 2014/10/13
一、無土栽培根據所用基質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類型:
沙培法:是以直徑小於3毫米的沙、珍珠岩、塑膠或其他無機物質作為基質,再加入營養液來栽培植物的方法。礫培法,是以直徑小於3毫米的礫、玄武石、熔岩、塑膠或其他物質作為基質,再加營養液來栽培植物的方法。
水培法:是無土栽培中最早採用的方式,是的根系連續或不連續地浸於營養液中的一種栽培方法。營養液在栽培槽內呈流動的狀態,以增加空氣的含量。一般要有10-15釐米深的營養液。
鋸末培法:採用中等粗度的鋸末或加有適當比例刨花的細鋸末。以黃杉和鐵杉的鋸末為好,有些側柏鋸末有毒,不能使用。栽培床可用粗杉木板建造,內鋪以黑聚乙烯薄膜作襯裡,床寬約60釐米,深約25-30釐米,床底設置排水管。鋸末培也可用薄膜袋裝上鋸末進行,底部打上排水孔,根據袋大小可以栽培1-3棵植物。鋸末培一般用滴灌供給植物水分和養分。
噴霧培法:是將作物的根系懸掛於栽培槽的空氣中,以噴霧的方法來供給根系營養和水分。這樣可以大大節省營養和水分,同時根系供氧情況又好,有利根系的發育。但對噴霧的要求高,霧點要細而均勻。再是根系的溫度受氣溫影響,較難控制。
二、無土栽培營養液的配製
無土栽培時,要靠人工供給養分,這就需要人工配製營養液。不同種類植物對營養液濃度的要求是不同的,為此應根據植物的種類而加以掌握。
配製時先看清各種藥劑的商標和說明,仔細核對其化學名稱和分子式,瞭解其純度,是否含結晶水。各種藥劑稱量時要準確。深解鹽類時要先加水,並且先溶解微量元素,後溶解大量元素。
三、無土栽培的操作管理
無土栽培所用基質的選擇,各地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基質保水性要好,顆粒愈小,其表面積和孔隙度愈大,保水性也愈好,但應避免過細的材料作基質,否則保水太多易造成缺氧。基質中不能含有有害物質,如有的鋸末由於木材長期在海水中保存,含有大量氯化鈉,必須經淡水淋澆後才能用。石灰質(石灰岩)的沙和礫含有大量碳酸鈣,會造成營養液的pH升高,使鐵沉澱,影響植物吸收,所以只有火成岩(火山)礫和沙適於作基質。基質的選擇也與無土栽培的類型有關,下方排水的礫系統可採用很粗的材料,而滴灌的礫系統必須用細的材料。
無土栽培的基質長期使用,特別是連作,會使病菌集聚滋生,故每次種植後應對基質進行消毒處理,以便重新利用。蒸氣消毒比較經濟,把蒸氣管通入栽培床即可進行。鋸末培蒸氣可達到80釐米的深度,沙與鋸末為3:1的混合物床,蒸氣能進入10釐米深。藥劑消毒,甲醛是一種較好的殺菌劑,1升甲醛(40%濃度)可加水50升,按每平方米20-40升的用量施於基制裁,後用塑膠薄膜覆蓋24小時,在種植前再使基質風乾約2周。漂白粉1%的濃度在礫培中消毒效果也好,將栽培床浸潤半小時,以後再用淡水沖洗,以消除氯。
營養液的酸鹼性(pH)直接影響養分的狀態、轉化和有效性,也影響植物的生長。植物生長所要求的pH因種類而異,通常在5.5-6.5間。在管理中,可用測試紙測得pH。如pH偏高時,可加入適量硫酸校正;偏低時,可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校正。
在水培中,植物從營養液中吸取氧,而氧的主要來源是通過營養液由高處自由落下而把氧氣帶入,為此一天要灌水5-6次,用多孔物質作基質的可減少灌水次數。幼苗期,營養液與種植床間要保持2-3釐米的孔隙,以利幼小根進入營養液。此外有條件的話,應根據不同植物的不同要求,控制營養液的溫度,因根系溫度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所起作用更大。
沙培法:是以直徑小於3毫米的沙、珍珠岩、塑膠或其他無機物質作為基質,再加入營養液來栽培植物的方法。礫培法,是以直徑小於3毫米的礫、玄武石、熔岩、塑膠或其他物質作為基質,再加營養液來栽培植物的方法。
水培法:是無土栽培中最早採用的方式,是的根系連續或不連續地浸於營養液中的一種栽培方法。營養液在栽培槽內呈流動的狀態,以增加空氣的含量。一般要有10-15釐米深的營養液。
鋸末培法:採用中等粗度的鋸末或加有適當比例刨花的細鋸末。以黃杉和鐵杉的鋸末為好,有些側柏鋸末有毒,不能使用。栽培床可用粗杉木板建造,內鋪以黑聚乙烯薄膜作襯裡,床寬約60釐米,深約25-30釐米,床底設置排水管。鋸末培也可用薄膜袋裝上鋸末進行,底部打上排水孔,根據袋大小可以栽培1-3棵植物。鋸末培一般用滴灌供給植物水分和養分。
噴霧培法:是將作物的根系懸掛於栽培槽的空氣中,以噴霧的方法來供給根系營養和水分。這樣可以大大節省營養和水分,同時根系供氧情況又好,有利根系的發育。但對噴霧的要求高,霧點要細而均勻。再是根系的溫度受氣溫影響,較難控制。
二、無土栽培營養液的配製
無土栽培時,要靠人工供給養分,這就需要人工配製營養液。不同種類植物對營養液濃度的要求是不同的,為此應根據植物的種類而加以掌握。
配製時先看清各種藥劑的商標和說明,仔細核對其化學名稱和分子式,瞭解其純度,是否含結晶水。各種藥劑稱量時要準確。深解鹽類時要先加水,並且先溶解微量元素,後溶解大量元素。
三、無土栽培的操作管理
無土栽培所用基質的選擇,各地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基質保水性要好,顆粒愈小,其表面積和孔隙度愈大,保水性也愈好,但應避免過細的材料作基質,否則保水太多易造成缺氧。基質中不能含有有害物質,如有的鋸末由於木材長期在海水中保存,含有大量氯化鈉,必須經淡水淋澆後才能用。石灰質(石灰岩)的沙和礫含有大量碳酸鈣,會造成營養液的pH升高,使鐵沉澱,影響植物吸收,所以只有火成岩(火山)礫和沙適於作基質。基質的選擇也與無土栽培的類型有關,下方排水的礫系統可採用很粗的材料,而滴灌的礫系統必須用細的材料。
無土栽培的基質長期使用,特別是連作,會使病菌集聚滋生,故每次種植後應對基質進行消毒處理,以便重新利用。蒸氣消毒比較經濟,把蒸氣管通入栽培床即可進行。鋸末培蒸氣可達到80釐米的深度,沙與鋸末為3:1的混合物床,蒸氣能進入10釐米深。藥劑消毒,甲醛是一種較好的殺菌劑,1升甲醛(40%濃度)可加水50升,按每平方米20-40升的用量施於基制裁,後用塑膠薄膜覆蓋24小時,在種植前再使基質風乾約2周。漂白粉1%的濃度在礫培中消毒效果也好,將栽培床浸潤半小時,以後再用淡水沖洗,以消除氯。
營養液的酸鹼性(pH)直接影響養分的狀態、轉化和有效性,也影響植物的生長。植物生長所要求的pH因種類而異,通常在5.5-6.5間。在管理中,可用測試紙測得pH。如pH偏高時,可加入適量硫酸校正;偏低時,可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校正。
在水培中,植物從營養液中吸取氧,而氧的主要來源是通過營養液由高處自由落下而把氧氣帶入,為此一天要灌水5-6次,用多孔物質作基質的可減少灌水次數。幼苗期,營養液與種植床間要保持2-3釐米的孔隙,以利幼小根進入營養液。此外有條件的話,應根據不同植物的不同要求,控制營養液的溫度,因根系溫度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所起作用更大。
2
(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陳*雅 發表於 2015/05/25
介紹清楚又好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陳*杰 發表於 2015/03/21
說明清楚又詳細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綠滾酸 發表於 2014/10/12
無土栽培時,不論是小規模的家庭式趣味性無土栽培或商業化水耕農場均需具備:(1)栽培容器(槽)(2)栽培介質,(3)營養液及(4)灌排液系統等四項。栽培床的功用在於裝盛栽培介質、植物及營養液,而栽培介質在於固持植物,或吸附營養液及允許植物根部附著於介質上。
1.栽培容器進行家庭趣味性水耕栽培時,任何不漏水之器皿均可適用。一般家庭中最常見之適用器具有裝盛冰淇淋之塑膠盒或保利龍盒,裝水果或魚蝦之保利龍箱,裝汽水、果汁之保特瓶或玻璃瓶,甚或自行釘製之木箱均可利用之,使用時僅需特別注意防漏性。為了防止漏水,在一些會漏之器皿中常常另外再舖上一層塑膠布。塑膠布之顏色大致以黑色或白色最佳。商業化大規模栽培使用之栽培床則依廠商而異,在 1950~1970 年代間砂礫耕栽培時栽培床之資料大致上以空心磚、實心磚及石塊圍成或利用混泥土砌成,寬度在80~180 公分,深度20~30 公分,長度則依地形而異從15 至50 公尺間。1970年代以後則有各種利用塑膠成型之栽培裝置,例如日本之協和式水耕裝置採用ABS成型之塑膠栽培床,日本M 式公司採用高密度之保利龍成型栽培床,美國Agrosystems 公司之水耕裝置則採用PVC 塑膠管,而英國之NFT 水耕法或荷蘭之岩棉水耕法則僅利用白色塑膠布。
2.栽培介質在無土栽培作業中,栽培介質必需代替土壤去提供植物根部生長所需之氧氣、水分、養分及固持(吸附)作用。可供為栽培介質之種類很多,例如水、礫、砂、木屑、泥炭土、泥炭土苔、蛭石、珍珠石、稻殼、炭化稻殼、落花生殼、玉米穗軸、水草、發泡海棉(泡棉)、岩棉及發泡煉石等等。惟不論使用何種介質除均必需提供植物根部最適當之生長環境,包括氧氣、水分、養分及固持作用外,介質之化學丹麥出產之岩綿成本(包括運輸費)較高,但折算其可多次之使用率,卻仍比使用日本製岩綿合算。
3.水的特性進行無土栽培時,需要利用水來調配營養液,而水耕植物之根系亦浸於營養液中。因之,水的物化特性需先有相當的了解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首先水中之氯化鈉的成分不能超過50ppm,隨著氯化鈉含量之增加,植物之生長將逐漸受限制至枯萎。不但用水氯化鈉的含量要事先檢定,調製營養液時配方中氯化鈉之組成量亦得重視之。水之硬度,係以其碳酸根離子含量之多寡而論。一般而言,在石灰礦物質地區之地下水碳酸根的含量極豐富,其酸鹼度(PH)也極高,而且鈣離子及鎂離子之含量也多於正常之用水。硬水不適合直接利用來調配營養液,雖然硬水中之鈣離子或鎂離子亦為植物生長之必需元素,然而一則鈣及鎂之含量常高於配方用量,過多之鈣及鎂離子會干擾其他離子之活性;再則,碳酸根離子並非植物生長之必需元素,過於之碳酸根離子除了造成用水的高pH 值外,亦同時干擾營養液中鐵離子之活性。因此,進行大規模水耕栽培時,需事先分析檢定必需元素之含量,再依推薦之營養液配方量加減之。換言之,若用水之某些必需元素之含量已高於推薦之配方量,則調配營養液時可不加入該元素成分。至於如何分析用水中各種必需元素之方法及如何調配營養液則詳述於爾後各講中。又,最初調配營養液各種鹽類之組成分係均衡的,一經植物吸收利用及植物根部亦會排泄(分泌)部分離子。長久下來,營養液中各離子組成分已改變,部分離子之含量異常增加之,此現象稱之鹽類堆積或蓄積。植物若再使用已呈鹽類堆積之營養液,則其根系會捲曲、褐化而植株地上部呈現養分缺失之癥候。
4.營養液之組成一般而言,營養液的組成,至少需包括有植物生長所需之 16 種必需元素,此16 種必須元素均存在於各種天然礦石或人工合成之化合物—化學性肥料—中,因之,調配營養液前,首先需先獲知該作物成長之最適需求營養液─即配方。自從 1860~1865 年間德國Sachs 和Knop 首先提出營養液配方後,至今世界各國的植物生理學家已相繼提出各種不同的營養液配方,尤其在1970 年代水耕栽培技術逐漸普遍後,許多私人廠商加入水耕肥料之生產,其配方組成分更屬企業秘密,無從得知。
5.灌排液系統進行水耕栽培時,不論規模大小,營養液一定要更換,所謂「更換者」意味著新與舊營養液間之交替的問題。理論上,植物需要多少營養,則供給多少營養液即可,唯營養液除提供植物生長必需之營養外,另外亦有維持植物根部之溫度、水分(濕度)及空氣等等作用。一旦植物長期浸漬於營養液而不定期更換它,則植物易因該營養液發生部分離子之堆積或偏酸及偏鹼而導致植株發生營養缺失,或呈枯萎狀,再者老舊之營養液易因植物根部之呼吸代謝作用而發生溶氧量不足,如此又會造成植物生長緩慢之弊端。
文章出處:http://www.tcdares.gov.tw/files/web_articles_files/tdares/2391/223.pdf
1.栽培容器進行家庭趣味性水耕栽培時,任何不漏水之器皿均可適用。一般家庭中最常見之適用器具有裝盛冰淇淋之塑膠盒或保利龍盒,裝水果或魚蝦之保利龍箱,裝汽水、果汁之保特瓶或玻璃瓶,甚或自行釘製之木箱均可利用之,使用時僅需特別注意防漏性。為了防止漏水,在一些會漏之器皿中常常另外再舖上一層塑膠布。塑膠布之顏色大致以黑色或白色最佳。商業化大規模栽培使用之栽培床則依廠商而異,在 1950~1970 年代間砂礫耕栽培時栽培床之資料大致上以空心磚、實心磚及石塊圍成或利用混泥土砌成,寬度在80~180 公分,深度20~30 公分,長度則依地形而異從15 至50 公尺間。1970年代以後則有各種利用塑膠成型之栽培裝置,例如日本之協和式水耕裝置採用ABS成型之塑膠栽培床,日本M 式公司採用高密度之保利龍成型栽培床,美國Agrosystems 公司之水耕裝置則採用PVC 塑膠管,而英國之NFT 水耕法或荷蘭之岩棉水耕法則僅利用白色塑膠布。
2.栽培介質在無土栽培作業中,栽培介質必需代替土壤去提供植物根部生長所需之氧氣、水分、養分及固持(吸附)作用。可供為栽培介質之種類很多,例如水、礫、砂、木屑、泥炭土、泥炭土苔、蛭石、珍珠石、稻殼、炭化稻殼、落花生殼、玉米穗軸、水草、發泡海棉(泡棉)、岩棉及發泡煉石等等。惟不論使用何種介質除均必需提供植物根部最適當之生長環境,包括氧氣、水分、養分及固持作用外,介質之化學丹麥出產之岩綿成本(包括運輸費)較高,但折算其可多次之使用率,卻仍比使用日本製岩綿合算。
3.水的特性進行無土栽培時,需要利用水來調配營養液,而水耕植物之根系亦浸於營養液中。因之,水的物化特性需先有相當的了解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首先水中之氯化鈉的成分不能超過50ppm,隨著氯化鈉含量之增加,植物之生長將逐漸受限制至枯萎。不但用水氯化鈉的含量要事先檢定,調製營養液時配方中氯化鈉之組成量亦得重視之。水之硬度,係以其碳酸根離子含量之多寡而論。一般而言,在石灰礦物質地區之地下水碳酸根的含量極豐富,其酸鹼度(PH)也極高,而且鈣離子及鎂離子之含量也多於正常之用水。硬水不適合直接利用來調配營養液,雖然硬水中之鈣離子或鎂離子亦為植物生長之必需元素,然而一則鈣及鎂之含量常高於配方用量,過多之鈣及鎂離子會干擾其他離子之活性;再則,碳酸根離子並非植物生長之必需元素,過於之碳酸根離子除了造成用水的高pH 值外,亦同時干擾營養液中鐵離子之活性。因此,進行大規模水耕栽培時,需事先分析檢定必需元素之含量,再依推薦之營養液配方量加減之。換言之,若用水之某些必需元素之含量已高於推薦之配方量,則調配營養液時可不加入該元素成分。至於如何分析用水中各種必需元素之方法及如何調配營養液則詳述於爾後各講中。又,最初調配營養液各種鹽類之組成分係均衡的,一經植物吸收利用及植物根部亦會排泄(分泌)部分離子。長久下來,營養液中各離子組成分已改變,部分離子之含量異常增加之,此現象稱之鹽類堆積或蓄積。植物若再使用已呈鹽類堆積之營養液,則其根系會捲曲、褐化而植株地上部呈現養分缺失之癥候。
4.營養液之組成一般而言,營養液的組成,至少需包括有植物生長所需之 16 種必需元素,此16 種必須元素均存在於各種天然礦石或人工合成之化合物—化學性肥料—中,因之,調配營養液前,首先需先獲知該作物成長之最適需求營養液─即配方。自從 1860~1865 年間德國Sachs 和Knop 首先提出營養液配方後,至今世界各國的植物生理學家已相繼提出各種不同的營養液配方,尤其在1970 年代水耕栽培技術逐漸普遍後,許多私人廠商加入水耕肥料之生產,其配方組成分更屬企業秘密,無從得知。
5.灌排液系統進行水耕栽培時,不論規模大小,營養液一定要更換,所謂「更換者」意味著新與舊營養液間之交替的問題。理論上,植物需要多少營養,則供給多少營養液即可,唯營養液除提供植物生長必需之營養外,另外亦有維持植物根部之溫度、水分(濕度)及空氣等等作用。一旦植物長期浸漬於營養液而不定期更換它,則植物易因該營養液發生部分離子之堆積或偏酸及偏鹼而導致植株發生營養缺失,或呈枯萎狀,再者老舊之營養液易因植物根部之呼吸代謝作用而發生溶氧量不足,如此又會造成植物生長緩慢之弊端。
文章出處:http://www.tcdares.gov.tw/files/web_articles_files/tdares/2391/223.pdf
2
(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陳*雅 發表於 2015/05/25
介紹清楚又詳細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陳*杰 發表於 2015/01/31
說明清楚又詳細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樂然 發表於 2014/10/11
1
(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綠滾酸 發表於 2014/10/12
無土栽培時,不論是小規模的家庭式趣味性無土栽培或商業化水耕農場均需具備:(1)栽培容器(槽)(2)栽培介質,(3)營養液及(4)灌排液系統等四項。
栽培床的功用在於裝盛栽培介質、植物及營養液,而栽培介質在於固持植物,或吸附營養液及允許植物根部附著於介質上。
1.栽培容器
進行家庭趣味性水耕栽培時,任何不漏水之器皿均可適用。一般家庭中最常見之適用器具有裝盛冰淇淋之塑膠盒或保利龍盒,裝水果或魚蝦之保利龍箱,裝汽水、果汁之保特瓶或玻璃瓶,甚或自行釘製之木箱均可利用之,使用時僅需特別注意防漏性。為了防止漏水,在一些會漏之器皿中常常另外再舖上一層塑膠布。塑膠布之顏色大致以黑色或白色最佳。
商業化大規模栽培使用之栽培床則依廠商而異,在 1950~1970 年代間砂礫耕栽培時栽培床之資料大致上以空心磚、實心磚及石塊圍成或利用混泥土砌成,寬度在80~180 公分,深度20~30 公分,長度則依地形而異從15 至50 公尺間。1970年代以後則有各種利用塑膠成型之栽培裝置,例如日本之協和式水耕裝置採用ABS成型之塑膠栽培床,日本M 式公司採用高密度之保利龍成型栽培床,美國Agrosystems 公司之水耕裝置則採用PVC 塑膠管,而英國之NFT 水耕法或荷蘭之岩棉水耕法則僅利用白色塑膠布。
2.栽培介質
在無土栽培作業中,栽培介質必需代替土壤去提供植物根部生長所需之氧氣、水分、養分及固持(吸附)作用。可供為栽培介質之種類很多,例如水、礫、砂、木屑、泥炭土、泥炭土苔、蛭石、珍珠石、稻殼、炭化稻殼、落花生殼、玉米穗軸、水草、發泡海棉(泡棉)、岩棉及發泡煉石等等。惟不論使用何種介質除均必需提供植物根部最適當之生長環境,包括氧氣、水分、養分及固持作用外,介質之化學丹麥出產之岩綿成本(包括運輸費)較高,但折算其可多次之使用率,卻仍比使用日本製岩綿合算。
3.水的特性
進行無土栽培時,需要利用水來調配營養液,而水耕植物之根系亦浸於營養液中。因之,水的物化特性需先有相當的了解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首先水中之氯化鈉的成分不能超過50ppm,隨著氯化鈉含量之增加,植物之生長將逐漸受限制至枯萎。不但用水氯化鈉的含量要事先檢定,調製營養液時配方中氯化鈉之組成量亦得重視之。水之硬度,係以其碳酸根離子含量之多寡而論。一般而言,在石灰礦物質地區之地下水碳酸根的含量極豐富,其酸鹼度(PH)也極高,而且鈣離子及鎂離子之含量也多於正常之用水。硬水不適合直接利用來調配營養液,雖然硬水中之鈣離子或鎂離子亦為植物生長之必需元素,然而一則鈣及鎂之含量常高於配方用量,過多之鈣及鎂離子會干擾其他離子之活性;再則,碳酸根離子並非植物生長之必需元素,過於之碳酸根離子除了造成用水的高pH 值外,亦同時干擾營養液中鐵離子之活性。因此,進行大規模水耕栽培時,需事先分析檢定必需元素之含量,再依推薦之營養液配方量加減之。換言之,若用水之某些必需元素之含量已高於推薦之配方量,則調配營養液時可不加入該元素成分。至於如何分析用水中各種必需元素之方法及如何調配營養液則詳述於爾後各講中。又,最初調配營養液各種鹽類之組成分係均衡的,一經植物吸收利用及植物根部亦會排泄(分泌)部分離子。長久下來,營養液中各離子組成分已改變,部分離子之含量異常增加之,此現象稱之鹽類堆積或蓄積。植物若再使用已呈鹽類堆積之營養液,則其根系會捲曲、褐化而植株地上部呈現養分缺失之癥候。
4.營養液之組成
一般而言,營養液的組成,至少需包括有植物生長所需之 16 種必需元素,此16 種必須元素均存在於各種天然礦石或人工合成之化合物—化學性肥料—中,因之,調配營養液前,首先需先獲知該作物成長之最適需求營養液─即配方。自從 1860~1865 年間德國Sachs 和Knop 首先提出營養液配方後,至今世界各國的植物生理學家已相繼提出各種不同的營養液配方,尤其在1970 年代水耕栽培技術逐漸普遍後,許多私人廠商加入水耕肥料之生產,其配方組成分更屬企業秘密,無從得知。
5.灌排液系統
進行水耕栽培時,不論規模大小,營養液一定要更換,所謂「更換者」意味著新與舊營養液間之交替的問題。理論上,植物需要多少營養,則供給多少營養液即可,唯營養液除提供植物生長必需之營養外,另外亦有維持植物根部之溫度、水分(濕度)及空氣等等作用。一旦植物長期浸漬於營養液而不定期更換它,則植物易因該營養液發生部分離子之堆積或偏酸及偏鹼而導致植株發生營養缺失,或呈枯萎狀,再者老舊之營養液易因植物根部之呼吸代謝作用而發生溶氧量不足,如此又會造成植物生長緩慢之弊端。
文章出處:http://www.tcdares.gov.tw/files/web_articles_files/tdares/2391/223.pdf
栽培床的功用在於裝盛栽培介質、植物及營養液,而栽培介質在於固持植物,或吸附營養液及允許植物根部附著於介質上。
1.栽培容器
進行家庭趣味性水耕栽培時,任何不漏水之器皿均可適用。一般家庭中最常見之適用器具有裝盛冰淇淋之塑膠盒或保利龍盒,裝水果或魚蝦之保利龍箱,裝汽水、果汁之保特瓶或玻璃瓶,甚或自行釘製之木箱均可利用之,使用時僅需特別注意防漏性。為了防止漏水,在一些會漏之器皿中常常另外再舖上一層塑膠布。塑膠布之顏色大致以黑色或白色最佳。
商業化大規模栽培使用之栽培床則依廠商而異,在 1950~1970 年代間砂礫耕栽培時栽培床之資料大致上以空心磚、實心磚及石塊圍成或利用混泥土砌成,寬度在80~180 公分,深度20~30 公分,長度則依地形而異從15 至50 公尺間。1970年代以後則有各種利用塑膠成型之栽培裝置,例如日本之協和式水耕裝置採用ABS成型之塑膠栽培床,日本M 式公司採用高密度之保利龍成型栽培床,美國Agrosystems 公司之水耕裝置則採用PVC 塑膠管,而英國之NFT 水耕法或荷蘭之岩棉水耕法則僅利用白色塑膠布。
2.栽培介質
在無土栽培作業中,栽培介質必需代替土壤去提供植物根部生長所需之氧氣、水分、養分及固持(吸附)作用。可供為栽培介質之種類很多,例如水、礫、砂、木屑、泥炭土、泥炭土苔、蛭石、珍珠石、稻殼、炭化稻殼、落花生殼、玉米穗軸、水草、發泡海棉(泡棉)、岩棉及發泡煉石等等。惟不論使用何種介質除均必需提供植物根部最適當之生長環境,包括氧氣、水分、養分及固持作用外,介質之化學丹麥出產之岩綿成本(包括運輸費)較高,但折算其可多次之使用率,卻仍比使用日本製岩綿合算。
3.水的特性
進行無土栽培時,需要利用水來調配營養液,而水耕植物之根系亦浸於營養液中。因之,水的物化特性需先有相當的了解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首先水中之氯化鈉的成分不能超過50ppm,隨著氯化鈉含量之增加,植物之生長將逐漸受限制至枯萎。不但用水氯化鈉的含量要事先檢定,調製營養液時配方中氯化鈉之組成量亦得重視之。水之硬度,係以其碳酸根離子含量之多寡而論。一般而言,在石灰礦物質地區之地下水碳酸根的含量極豐富,其酸鹼度(PH)也極高,而且鈣離子及鎂離子之含量也多於正常之用水。硬水不適合直接利用來調配營養液,雖然硬水中之鈣離子或鎂離子亦為植物生長之必需元素,然而一則鈣及鎂之含量常高於配方用量,過多之鈣及鎂離子會干擾其他離子之活性;再則,碳酸根離子並非植物生長之必需元素,過於之碳酸根離子除了造成用水的高pH 值外,亦同時干擾營養液中鐵離子之活性。因此,進行大規模水耕栽培時,需事先分析檢定必需元素之含量,再依推薦之營養液配方量加減之。換言之,若用水之某些必需元素之含量已高於推薦之配方量,則調配營養液時可不加入該元素成分。至於如何分析用水中各種必需元素之方法及如何調配營養液則詳述於爾後各講中。又,最初調配營養液各種鹽類之組成分係均衡的,一經植物吸收利用及植物根部亦會排泄(分泌)部分離子。長久下來,營養液中各離子組成分已改變,部分離子之含量異常增加之,此現象稱之鹽類堆積或蓄積。植物若再使用已呈鹽類堆積之營養液,則其根系會捲曲、褐化而植株地上部呈現養分缺失之癥候。
4.營養液之組成
一般而言,營養液的組成,至少需包括有植物生長所需之 16 種必需元素,此16 種必須元素均存在於各種天然礦石或人工合成之化合物—化學性肥料—中,因之,調配營養液前,首先需先獲知該作物成長之最適需求營養液─即配方。自從 1860~1865 年間德國Sachs 和Knop 首先提出營養液配方後,至今世界各國的植物生理學家已相繼提出各種不同的營養液配方,尤其在1970 年代水耕栽培技術逐漸普遍後,許多私人廠商加入水耕肥料之生產,其配方組成分更屬企業秘密,無從得知。
5.灌排液系統
進行水耕栽培時,不論規模大小,營養液一定要更換,所謂「更換者」意味著新與舊營養液間之交替的問題。理論上,植物需要多少營養,則供給多少營養液即可,唯營養液除提供植物生長必需之營養外,另外亦有維持植物根部之溫度、水分(濕度)及空氣等等作用。一旦植物長期浸漬於營養液而不定期更換它,則植物易因該營養液發生部分離子之堆積或偏酸及偏鹼而導致植株發生營養缺失,或呈枯萎狀,再者老舊之營養液易因植物根部之呼吸代謝作用而發生溶氧量不足,如此又會造成植物生長緩慢之弊端。
文章出處:http://www.tcdares.gov.tw/files/web_articles_files/tdares/2391/223.pdf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栗子的品種,採收,加工
下一篇
樟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