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應用總乳檢測牛隻淋巴球黏力缺失症之基因型
							作者:林德育 黃鈺嘉 陳若菁 楊德威 吳明哲 張秀鑾
							公佈日期:98 年 11 月 10 日
						
						傳統乳牛遺傳疾病的遺傳型鑑定是由牛隻個體血樣、精液或乳樣萃取 DNA後,利用已知特異性引子藉由PCR增幅特定DNA片段,再以限制脢處理後,由電泳所呈現的結果來判定。然而,對於一些頻率較低的遺傳疾病的篩檢,若以個體一一檢測,則將費時費力又耗費經費,如果能藉由總乳或混合精液來進行全場牛隻突變基因的檢測將可快速而經濟地對特定遺傳疾病進行篩檢。本試驗針對先天性下痢致死基因(CD18),將已萃取的總乳或混合樣本 DNA,先以限制脢於特定位置將正常型 DNA截斷,以提高於後續特異性引子PCR增幅步驟中,雜合型 DNA的競爭能力。於PCR增幅後,再以限制脢作第二次處理,截切殘留的正常型特定DNA片段,而後經電泳所呈現的結果來判定樣本中是否含有雜合型或有病型的個體。以現階段台灣乳牛頭數約十萬頭,酪農戶約一千戶計算,平均每戶僅約有50~60頭牛供榨乳。因此,本試驗以牛淋巴球黏力缺失症雜合型與正常型牛隻之牛血與牛乳依不同比例(1:9、1:24、1:49與1:99)混合後萃取DNA隻進行檢測。結果顯示,無論是牛血樣或乳樣,既使在1:99混合樣品亦能測出在均能測出牛淋巴球黏力缺失症突變基因特異性片段。此種混合樣本的檢測方法,可應用於監控族群中突變或稀有的重要基因,藉總乳或混合血樣全面篩檢後,再進一步檢測可疑的家族或個體,以節省成本與時間。
資料全文:http://kmweb.moa.gov.tw/種原知識庫/雜誌/中國畜牧學會會誌/csas_1999_28_4_118.htm
附  件:http://kmweb.moa.gov.tw/種原知識庫/雜誌/中國畜牧學會會誌/csas_1999_28_4_118.pdf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 牛 > 牛遺傳與育種
延伸閱讀
							- 先天性下痢致死基因對乳牛生長之影響98/11/10
 - 台灣乳牛優生技術 (二)98/11/10
 - 乳質檢測乳牛群的血統登錄數及其年度增加率98/11/10
 - 乳牛的近親配種98/11/10
 - 台灣乳牛單日乳量最高100 名之月齡及其乳質98/11/10
 - 台灣轉基因複殖動物研發團隊98/11/10
 - 瓜胺酸症,乳牛的一種遺傳疾病98/11/10
 - 繁殖能力登錄乳牛的初產月齡、胎數及胎距98/11/10
 - 如何培育更新女牛----從出生到配種98/11/10
 - The Role of Pigs as a Meat Source i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Culture98/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