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的豬育種
芬蘭約有 120萬頭豬,純種母豬約有半數為芬蘭藍瑞斯,另一半則為約克夏,在全國 120,000頭種母豬中約 25%為上述品種之雜交母豬 。芬蘭有一全國性的育種策略,兩品種的選育目標相似,以求取最高利潤為育種目標,包括了改善繁殖率,日增重,飼料效率,及屠體品質等。屠體品質改良是指降低脂肪含量,增加瘦肉率及改進肉質。芬蘭家畜育種協會負責執行豬育種計畫,並與屠宰場及相關機構有密切的合作關係。
  在芬蘭有不同的種豬檢定方式。場內檢定用在種母豬群之檢定上,除一般性能外,也包括體型,腳結構及乳頭數等。而選拔指數則是以生長性能及背脂厚度為計算基準。
  芬蘭的種母豬至少有 40%是以人工授精方式配種 ,受胎率也相當不錯,在某些特殊的種豬場 ,人工授精的使用比率高過 70%。所有人工授精用之公豬全部飼養於兩個檢定中心,並測定性能。綜合選拔指數之計算是以公豬個體成績以及其兄妹之成績一併計算,成績最佳的三分之一才能作為人工授精之用。
  在芬蘭,後裔測定在種豬選拔上為最重要的一項檢定工作。每年約有 1,200組,每組 4隻小豬,參加全國七個檢定站之後裔檢定 。檢定期間為自小豬體重達 25公斤起至 100公斤止。檢定結束後豬隻作屠體分切評定。後裔測定之項目包括:飼料效率,日增重,背部及腰部脂肪含量,瘦肉率及肉質。另外屠體長度,背脂厚度,腰眼面積,腿瘦肉率及體型結構也須注意。
  有 1,000 多間種豬場參與出生仔豬數的記錄工作 ,以便協助種豬的選育工作。這些資料也利用最佳線性無偏預測量(BLUP)方法來計算受胎率指數,以便維持芬蘭種豬之受胎率水準。
  自1978年起,鹵乙烷測試也納入於芬蘭之種豬育種計畫之中,除了鹵乙烷測定外,血型因子之分析也包括在內。由於高度篩選之結果,芬蘭約克夏完全不含有緊迫敏感基因,而藍瑞斯則只有少數幾個品系仍具有緊迫敏感基因。這些豬群之緊迫基因的分析也曾利用新近研究的核酸測定方法加以確認。
資料全文:http://kmweb.moa.gov.tw/種原知識庫/專輯/豬育種策略研討會專輯htm/pp54-67.htm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 豬 > 豬遺傳與育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