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勒 (Basil) —傳統美食香辛料植物與營養保健用途之新興作物
「羅勒」,通稱「九層塔」,為臺灣鄉土料理中最佳的香辛調味用途植物之一,又名為零稜香、薰草。中國古詩經上則稱為蕙、菌。英文名稱basil,為唇形科,羅勒 (basilicum)屬一年生或多年生小灌木植物。羅勒屬植物約有64個品種類。原產於中非與東南亞熱帶地區,西元十六世紀前後由印度傳到歐洲。臺灣地區則由荷蘭人引進。全球栽培面積約為10,000公頃。廣泛栽培於法國、埃及、匈牙利、印尼、美國、希臘和以色列等國家。在北美它是最受消費者喜好的料理用途之香藥草,一般以鮮草或乾燥加工的調味料產品方式銷售。而一些紫紅色栽培品種也廣被應用於庭園景觀栽培之用。
在歐美的神話故事中常見到「羅勒」的蹤跡。在古羅馬時期,羅勒的名稱為「basilescus」,它源自於噴火龍「basilescus」之意思,因此傳說胸前必須佩帶著羅勒才能解除魔咒擊敗此一怪獸。據此,在歐美傳統醫學(民俗療法)上以羅勒作為解蛇毒或毒蜘蛛之藥劑。據傳耶穌基督復活之後,在它的墓穴旁長滿了羅勒,因而東正教祭典使用的聖水都是以羅勒調製成。羅勒的希臘字代表為皇室或國王,據稱當時在宗教祭典上祝聖希臘國王的香油即為羅勒精油所製成,因而被稱為「國王的香藥草」。而羅馬尼亞羅勒則代表比較浪漫的意義,當男孩子接受少女一支羅勒枝條,表示他們彼此已經正式訂婚。在印度羅勒被視為神聖的植物,在法庭上發誓的時候,必須以它為誓。其次在印度亦認為配戴羅勒葉片可以避邪。
目前開發具有抗氧化作用之植物來增進人體健康以及食品保鮮廣受興趣。流行病學研究結果發現使用富含多酚類成分的食品或飲料與預防疾病有正相關的關係。這些效果或作用是由抗氧化物成分,例如:植物酚類,包括類黃素與phenylpropanoids 而來。羅勒由於含一系列精油並富含酚類複合物,以及其它一些廣泛的天然產物包括多酚類,如類黃素與花青素(anthocyanins)等成分。因此目前也有一些學術研究單位正在探討與開發相關的活性成分、作用與其產品,例如俗稱聖羅勒(holy basil)的品種,在北美地區已經被開發為針對第二型糖尿病具改善功能性之營養保健食品(neutraceuticals),並已上市,有別於羅勒傳統上僅應用於香辛料、調味料之用途。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香辛料作物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香辛料作物 > 香辛料作物-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 農場見習對農民學院蔬菜栽培管理初階班學員訓練成效之個案研究114/10/22
 - 全穀紅薏仁對高脂飲食小鼠代謝異常之影響114/10/22
 - Arduino低成本開發板於光合作用測量的應用及展望114/10/22
 - 不同品種大豆製作發芽豆漿之理化及品質分析114/10/22
 -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166期)114/10/22
 - 三色花見糰子一次學會114/10/22
 - 臺中農改場與安達人壽合作ESG 專案「伊娜谷香糯米保種計畫」獲亞太行動獎銀獎!114/10/22
 - 臺中農改場特刊再獲期刊最佳下載獎殊榮114/10/22
 - 水稻也來敷面膜!友善水稻省工減碳之紙蓆插秧栽培田間觀摩會114/10/22
 - 臺加攜手推動健康老化-「2025臺加機能性農產品應用於銀髮營養需求雙邊研討會」盛大登場114/10/22
 








